APP下载

农村学校德育困惑及思考

2015-10-26周毅

新课程·中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改变现状德育工作主体

周毅

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保证的作用。本文就农村学校中德育的困惑及改变现状谈谈我的看法。

一、德育过程中的几点困惑

1.教师悉心设定的德育内容与方式,学生不再欣然接受。

2.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性强的量化办法,用数字简单量化的德育结果不被重视。

3.德育活动多样但收效不佳,德育的预期与效果相差甚远。

二、改变现状的几点建议

1.重视德育双主体,摒弃“单边化”传统,形成“互动”格局

现代德育强调学生为个体品德构造的主体。教师是价值的存在,因为,教师创造性地选择教法、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地选择学生生活亟待利用的教育内容,适时地引导和点拨,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需要地、自愿地学习,才有学生道德观念的开放式发展。要使德育更有实效,还需把德育作为一种师生互动的行为。教师作为德育行动的主导者,要善于把学生吸引到德育行动中来,使之成为德育的行动主体,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提高,教学相长。

2.创建新型德育评价体系,适度运用综合素质考核结果,改变家长学生无视的现状

德育评价体系应建立一个平等多方互动的体系,德育评价采用“四结合”(学校、家长、学生、社会)动态记录评价方法,带动家长和学生的自主参与,而不是传统的单向评判监督方式。德育评价体系必须走出学校的大门,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不仅记录和评价学生在学校中的行为表现,还对学生在社会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进行记录和引导。

3.巧妙运用传统的德育方法,倡导德育生活化

传统德育常常是以报告、外输、训诫、说教、关爱等方式,使受教育者接受或服从一定的社会意识和理想信念。对于传统不能全否,应该改变“分台演戏”的状况,优化组合,达到一种相互融入、相互渗透、相互支援的程度。

德育与一般性的知识传授、教学技巧不同,应该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走出来,关注、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德育根植于火热的现实生活和特殊的生活世界里,充分释放学生的生命潜能,激活创新精神,本着“活动中育德,生活中育人”的原则,突出“活动”与“渗透”,强调“实践”与“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人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使德育工作鲜活闪亮,富有魅力。

我们要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努力探索新途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验场,让学生本身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我们要努力做点真教育,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片蓝天。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改变现状德育工作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小老虎种花
浅谈我的初中历史教学
翻转课堂,培养兴趣,改善职高数学教学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