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2015-10-26其木格
其木格
2015年5月29日这天,对不少凉城人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星期五,深受师生爱戴、全县有口皆碑的凉城县第一小学校长李格平同志突发脑溢血,溘然辞世,享年42岁。
噩耗传来,熟悉他的人们先是惊愕,继而陷入了良久的悲恸之中。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校长,事业正如日中天时,却撇下他钟情的教育事业、他牵挂的学生、家庭……猝然离去。
做校长就要做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引航者
1992年8月,他教书育人的生涯开始了——执教于麦胡图中学。2005年9月,他通过竞争上岗成为凉城一小的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深感旧校区空间狭促,难以发展。在县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他果敢地以旧校区置换土地的办法,在岱海镇政务办公新区开辟新校区。从2006年5月1日新校区开工建设,到2007年10月学校乔迁新居,两幢具有现代气派的教学办公综合楼和宿舍楼,巨人般地崛起于广袤的岱海滩。接着,他又积极争取国家教学器材配置资金,终于在入住第一年就按九年义务教育示范学校标准配备了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少先队活动室;购买置办了体育器材,充实了图书阅览室,从而结束了凉城一小几十年学生“做实验黑板画马、搞第二课堂活动纸上谈兵”的历史。
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当代校长的庄严使命,就是冲破应试教育的樊笼,把孩子们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释放他们的个性、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他从事教育生涯二十余载的深刻感悟和追求。
他善于学习各地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外出考察时,认真地学习先进学校的管理模式;参加培训班学习时,虚心聆听专家的指导。在国家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期间,他按时完成了必修课的同时,又学习了8个模块96个学时的选修课,按时完成了作业,上传讨论帖20篇,上交15000字的研修成果,撰写心得体会40余篇,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的点滴感悟。
他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以营造浓郁的环境育人气息。在走廊上、楼道内、橱窗里为每班开辟了优秀作品、优秀人物宣传专栏。亲自编写校歌,撰写校园标语,整个校园就像一部立体的教科书,给师生以信心、勇气、热情与智慧。
他依据学科特点,以兴趣组为载体,设计安排了学科活动。组建了文学社、舞蹈队、科技小组、书画小组、田径队、乒乓球队、足球队、电子琴班、二胡爱好班、葫芦丝爱好班、英语口语班、溜旱冰、溜溜球等兴趣小组,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感受艺术的魅力。
凉城一小通过各种特色活动培养出的小能人、小明星已达417人,其中有63名同学获得第七届“环保之星”全国小学生科技大赛奖,有35名同学获得了国家、自治区、市书法绘画大赛金、银奖,13名同学获得了第十五届华人少年作文比赛一二三等奖,71名同学获得全国小学英语成绩测试B级奖,174名同学获得“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一二三等奖……
曾获得全区“青年音乐教师课堂基本功大赛”二等奖的郭丽华感慨地说:“我是第一个尝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的,李校长全力支持。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音乐课题组就成功地编写了校本教材,学生人手一册,学音乐的热情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做校长就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拓者
李格平校长把长远发展的战略聚焦到了打造高素质的一流教师队伍的目标上,他笃定,抓住教师队伍建设,就意味着占据了未来教育教学的制高点。他什么都可以节省,唯有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舍得投资。2005年到2015年,在他任职的十年间,他先后派出了100多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花费近30万元。这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升了他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为教师的内涵式和外延式的成长铺平了道路。
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他把课改、课堂、课题作为载体,努力追求“实效、灵活、创新”的校本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业务水平。2006年3月起,他将每周四下午办公时间定为教研组集体备课时间。他亲自督促、指导。对自己熟悉的科目,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2013年11月间,李校长的眼光开始聚焦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制定教学改革方案,逐步形成了“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展示—教学反馈、释疑点拨—训练检查”六个主要环节的教学模式,有力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他常和教师们说:“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般的事做好就是不一般,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指标定‘真,制度定‘严,事情做‘实。”在他“真”、“严”、“实”的科学管理理念的引导下,凉城一小的教学成绩不断提升。
做校长就要做家长和社会值得托付的奉献者
他无数次地告诫教师们:“教书就是个良心活儿,师德和辛苦都重要。”
凉城一小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乡下,他们不但生活困难,而且严重缺乏父母的关爱。李格平校长了解情况后,在宿舍楼为他们腾出了几间屋子,为这些住校生配备了电视、电话、图书,并由宿管教师负责他们的生活管理,他自己也经常走进宿舍楼和孩子们谈心。在他的带动下,各班主任与宿管老师也给孩子们送去了温暖与关怀,让孩子们感受到如沐春风的温暖与慈母舐犊般的关怀。
2007年秋季,一年级(3)班的寇XX,其母亲是残疾人,父亲得了膀胱癌,家境贫寒。当寇XX的母亲驾着双拐找到李格平时,他当场掏出300元,并对孩子的母亲说:“既然我在这个位置上,就不能让一个孩子上不起学。”之后,他又帮寇XX交了其他费用,并为她购买了校服和学习用品。
三年级(4)班学生张XX,以前跟随父母在外地读书,因父亲打工时发生意外,全家迁回凉城。后辗转来到凉城一小,李校长让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一小永远为农民的孩子敞开着大门,你们才是我们最该帮助的人!”
五年级(4)班学生韩X,父亲被劳改,母亲离家出走,爷爷年迈体弱、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就在去年冬天订校服时,该生爷爷找到了李校长,诉说交不起校服的苦楚,李校长二话没说掏出了150元交到老人手上,至今说起这事,老人还激动不已。
连续6年与永兴乡贫困家庭的学生魏仙桃结对帮扶,共帮扶资金6900元。在他的倡导下,学校为特困生魏仙桃、肖燕燕、杨丹丹三位女生免去6年的作业本费、伙食费,并且他本人为她们支付了6年的保险费用。
积极联系社会各界,发动社会力量来救助贫困家庭子女,比如他向团县委为丁晓宇、冀芮等9名学生申请到每年365元的爱心资助。为刘敏、范小青等5名学生申请到“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的资助。
许多昔日从一小毕业的学生深有感触地评价:“我们能取得今天优异的成绩,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与这位呕心沥血、工作要求尽善尽美的母校校长有着极大的关系。”
十年如一日,学生宿舍和餐厅是他每日必到的地方,他既要检查卫生状况又要查看孩子们的饭菜质量,生怕因一点疏忽而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2014年冬天来得早,他看到宿舍的门破损了不少,怕孩子们夜里受冻,用两天的时间亲自监工,更换了宿舍防盗门22扇。冬天昼短夜长,孩子们出行不方便,他又一次安装了校园路灯20套、宿舍监控设备和电子报警设备各一套,为师生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和安全保障。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并站在校门口迎送他的学生们,他幽默地说:“这叫‘迎来送往,只有看到学生们健康地来,平安地走,心里才踏实。”
他不仅对学生们倍加呵护,而且对教师们也悉心关怀,枝枝叶叶总关情。
2007年秋季开学初,教师王才胜在夜间值班时,不慎掉入未处理好的电缆沟,造成颈椎严重受损,李校长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亲自把王才胜背上救护车。在治疗过程中,王才胜老师多次转院,他既帮助联系医院,又要亲自陪床,还主动为王才胜筹集治疗的费用,并不时询求家属需要解决的困难。2005年,教师李艺群的父亲旧病复发,需要转院,可家里却再也拿不出医药费来看病。无奈之下,李艺群老师找到李校长。李校长了解情况后,二话没说给她拿了3000元,并说:“要让一个女儿尽了孝道安了心。”并一再嘱咐李艺群老师再有困难一定要告诉他。2014年龚志强老师患病入院,李校长不顾劳累亲自去探望,为了减轻他的家庭负担,分担高昂的治疗费,他及时号召全校师生为他捐款16000元。
十年中,他先后带领全校的师生为患重大疾病的8名中小学生捐款134070元,他本人先后捐款和资助贫困生共计3万多元。
做校长就要做从一而终燃烧生命的秉炬者
李格平校长无时不在关心、牵挂着师生们的冷暖安危和甜酸苦辣,唯独不考虑自己的荣辱得失,他像一个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战士,超负荷地运转,透支着健康,透支着生命。
2008年农历正月正在放寒假时,大风刮开了宿舍楼的窗户,卫生间的水管被冻裂,他知道后,第一时间就赶了去,来不及换衣服就开始了抢修,在冰冷的水里他一干就是半天,水管修好了,他的脚却冻麻了,一身新衣服冻成了“铁甲”,一双新皮鞋像喊冤似的裂开了口。
每年的寒暑假,全体教师都放假了,唯有他像往常一样按时上下班,还要在校园内转转、看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学校里的孩子多,一些设施设备易损坏,平时怕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只要一到假期他就要想办法把这些设施修理好,而且是能自己做的,从不麻烦别人。
2011年的夏天,学校操场边的台阶由于受雨水的浸蚀,水泥全部脱落了,他为了不影响秋季开学后学生的正常活动,也为了省钱,就只雇了一个瓦工师傅,自己当小工,用一周的时间就修好了。
2015年5月18日晚上,一寄宿女生在玩耍时不慎擦伤了皮肤,家长到校后,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宿管员打了。当时已是夜里11点多,但他不顾一天的劳累迅速赶到了学校,一方面安慰受伤的孩子并给家长做解释,一方面询问事情的经过,及时进行了处理,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学校乔迁新居后,为了防止师生的自行车、电动车被雨淋坏浸湿,他找朋友垫资新修了100延长米彩钢瓦车棚;学生坐在了新教室,但用的是破桌凳,他心里实在过意不去,于是他又打紧其他开支用三年时间更换了2500套学生铁桌椅,这下学生高兴了,家长也满意了。为了美化环境,他亲自带领师生栽花6600株;种树2000株;种草7000平方米。
……
他生命的最后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早晨7:00到校检查了解鼓号队、足球队训练情况,为迎接6月份“县长杯”足球比赛做准备。7:40去宿舍、餐厅检查住校生食宿情况是否安全卫生。8:00到教学楼巡视一周,了解师生到校情况。回到办公室前后,正遇上前几天来学校要钱的学生家长,他带着耐心、同情心与情绪激动的家长解释相关政策。整个上午,在场的人发现李校长不停地用手揉头,像是头痛。直到12:30李校长才离开办公室。中午回家时竟然精神恍惚,找不到自己的家。回家后,因心情不好,中午没有吃饭也没有休息。
下午3点,他又继续拖着疲惫的身子参加全县的高考工作会。下午4点多,向教育局张局长、政府分管教育的吴县长汇报了近日的工作情况,下午5点多又与吴县长、张局长一同去找县委贾书记汇报近日工作情况。随后回到学校传达高考招生会议精神,18:30离开办公室,前往学生宿舍了解住校生离校情况。原准备19:30召集相关人员安排高考设点事宜,但因感觉头痛,先回家休息了,因疼痛未解,便于20:20在家给出纳王利俊打电话,安排高考前购置物品等相关事项。21点多,他头部疼痛加剧,随后昏迷,120送往县医院,因抢救无效于21:58不幸去世。就这样,学校失去了一位好校长;老母亲失去了一个好儿子;年少的女儿失去了一个好父亲;妻子失去了一个好丈夫……
“李校长很民主,学校的大事小情都与校委会集体讨论。做工作雷厉风行,敢想敢干,有魄力。有难题找他,他就能第一时间想出对策,井井有条。和他一起工作,觉得有信心,有劲头。作为他生前的搭档,沉痛之余,也感到十分荣幸。” 这是副校长赵勇对李格平的评价。
“李校长,我们永远怀念您伟大的品格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我们要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全校学生在泪雨簌簌中发出了对敬爱的校长由衷的告慰和担当未来的心声。
6月4日是逝者的出殡之日,雨水浸湿了整个凉城。逝者所在的小区花圈如海,挽幛低垂,人头攒动,交通堵塞,所有的车辆默默地让出一条大道。在凄恻低回的哀乐中,灵车缓缓开出。相识的、不相识的人们纷纷夹道迎候,凝望着灵车开来的方向。曾被李校长帮助过的家长不顾一切地扑上前去,悲恸地拍打着灵车,声声哭喊,句句呼唤,伫立在夹道两旁的人们无不动容。
灵车距离一小越来越近了,雨忽然由淅淅沥沥变得滂沱不止,李校长,您的博爱,您的无私,您的奉献,您的一切一切…… 为大地留下了跋涉的足迹,为桑梓矗立了不朽的丰碑!蛮汗山的林海为您哀号,岱海湖的波涛为您呜咽!人神共泣,天地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