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5-10-26郭清坚
郭清坚
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的爆炸时代,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没有掌握好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学习是无效的学习,更谈不上对知识的深度掌握,也不可能有创新精神,而人才的竞争在于是否有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渗透;知识体系
埃德加富可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学会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本人从三方面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一、在教学前传授自主学习数学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根据教科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然而,由于学生存在基础知识水平的差异,接受能力的差异,情感交流的差异,这样就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未能获得同样的效果。为了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新的知识,增长新的技能,取得新的进步,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对教材的预习可采取“粗读—复读—精读”的良好独立读书习惯。
1.粗读——浏览全书,掌握概貌
粗读的重点在于了解书的概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定理,学会初步的运算和论证。在粗读中,可自主选择一些标记号,作为标注书本内容重难点的符号。利用标注记号的办法,一方面可以把思维引向书中深处。
2.复读——弄清结构,掌握思想
阅读数学书,重要的在于弄清书的结构,了解全书的系统和来龙去脉,掌握它的精神、思想和方法,复读阶段十分重要,它要在粗读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扫清留下的障碍。此阶段建议采取“追、疑、补、记、注”的对策。
3.精读——深入思考,激发创见
在掌握一本书的结构和知识体系后,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就可进一步推敲、理解、思考和反思。
二、在教学中渗透数学自主学习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而对这一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
1.让数学教学科普化,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得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并要求学生学习知识时能有所发现,在发现和顿悟中感受学习乐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从表面上看,数学似乎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问,但如果把它同相关的科普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对其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去思考、去探索。
例如,在讲黄金分割点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植物千姿百态、生机盎然的叶子,尽管它们的形状随种而异,但它的茎上的排列顺序是有规律的,你从植物茎的顶端向下看,就会发现每两层中相邻,两片叶子之间的构成是137.5°,经植物学家计算表明,这个角度对叶子的采光和通风都是最佳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圆的一周是360°,360°-137.5°=222.5°,而137.5°∶222.5°≈0.618,可见叶子看似随意的排序中,竟然隐藏着神奇的0.618。
科学家还发现,当外界环境温度为人体温度的0.618倍时,人的感觉最舒适。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创作了许多稀世珍宝,他的作品在涉及比例关系时,经常能看到0.618(例如人体身高和肚脐以下的长度比)。
那么,什么是黄金分割呢?这时,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探究其原理,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2.让数学教学趣味化,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很多学生怕学数学,甚至讨厌数学,主要是没有觉得数学很有趣。例如,在“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出示荡秋千图、教师摆臂图,学生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然。因此要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并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体验“玩”数学的乐趣,在“玩”中学习数学。
3.精心导入新课,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整节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若能成功,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亲历数学建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记得讲勾股数时,我出示了这样几组勾股数,让学生讨论勾股数的特征:3,4,5;5,12,13;7,24,25;9,40,41……开始学生只注意到:每组勾股数的前一个都是奇数,后两个是一奇一偶,之后陷入僵局。教师启发道:一奇一偶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发现是连续数。在思考,观察中发现规律,灵感一触即发。学生找到了勾股数的特征:即大于1的奇数的平方分成两个连续的自然数,此奇数与者两个连续自然数成勾股数。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培养其自主研究的习惯。
三、指导学生学会整理归纳知识,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学过的知识,应进行归类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网格化,使知识之间形成有机的结合。例如:
(1)在讲抛物线y=ax2+bx+c与坐标轴的交点的个数时,就令y=0,则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求出根的判别式Δ。若Δ>0,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抛物线就与x轴有两个交点;若Δ=0,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也就是说一个解,抛物线就与x轴只有1个交点,并且顶点在x轴上;若Δ<0,一元二次方程没有解,抛物线就与x轴没有交点,整条抛物线在x轴的上方或下方。
(2)若求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交点坐标时,则令y=0,求关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解。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来达到解二次函数的问题,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就是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从而求出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
(3)若求抛物线y=ax2+bx+c与y轴的交点坐标时,则令x=0,求得y=c,所以c的值就是抛物线与y轴交点坐标的纵坐标。这样,抛物线的知识就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学习好数学,除了要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还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辑 韩 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