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里之行始于足,良好品行源于熏

2015-10-26陶智搏

新课程·中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人文性熏陶少教多学

陶智搏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审美过程,情感是人文性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而且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展,从而“一辈子受用”。

关键词:少教多学;人文性;多媒体;情感;熏陶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既然具有人文性,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因人而异,甚至阅历不同、道德修养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这一切无不反复地告诉我们语文的人文性这一特点,它打上了个人深深的主观烙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受到情感的熏陶是亟待解决的

问题。

在语文实践中,许多老师都会感叹学生不愿意学习,读不懂文本,体会不到作者的情感,甚至对自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都感到非常困惑。殊不知自己大多数时候都是冷眼旁观“别人的世界”,讲“别人的故事”,既对作品没什么感触,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情与理的思考,就算是稍有自己的感悟,也很难用纯粹的表述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所以多媒体手段的恰当使用,就有效填补了教师单凭语言抽象教学下的学生理解的困难和空白,让学生能在直观体味中更好地获取知识,更直观地接受情感熏陶。可以说,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个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作品中优秀人物的影响、优良品格的感染,获得美的体验,得到情感的熏陶。

一、适时而用,创设情境

“适时”是指适合适宜,具体来说就是指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呈现要把握好时机。心理学认为,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有特定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刚刚上课时,有效运用多媒体可以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立即进入到课堂的情境:欣赏名篇名作的文学美时,多媒体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需要创设情境时,多媒体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利用文字、图形、动画、音像等多种方式来显示教学信息,多重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受;学生思维分散、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多媒体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精神振作;教学内容重要、需要强化巩固时,多媒体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归纳、总结;学生思路受阻、学习困难时,多媒体适当点拨加以提示,可以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在教《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时候,上课铃一响就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方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高亢的乐曲中蕴含的贝多芬对生命的热爱和与不幸命运做抗争的不屈精神。在此基础上,再介绍贝多芬的经历,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认识到贝多芬被称为“巨人”背后所拥有的坚强品质和伟大人格。这样做的效果远比直接用苍白的语言告诉学生贝多芬有多了不起要好得多。再比如说《苏州园林》,由于地域的限制,我们这儿没有那样的园林环境,与其一直跟学生讲“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如何如何的美,倒不如直接配着这句话给学生呈现一幅苏州园林的图片,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去获得理解、获得美,这样是不是更事半功倍呢?

二、适度而用,留有想象

“适度”指适合要求的程度。无可厚非,多媒体的使用能使抽象的事物更直观,远离生活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但不可忽视的是与之密切相关的还有对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影响。该深入的要深入,该点到为止的还必须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踮踮脚尖,伸伸手指”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人的思维习惯决定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一个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验证结论的全过程,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远比答案的直接呈现要好得多。

如《天上的街市》,诗人郭沫若从地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从天上明星联想到地上的街灯,进而想象到天上的街市、街市的陈列物品、街市漫步闲游的牛郎织女……这样回环互喻,相映成趣,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和谐美妙意境。借助多媒体画面的切换,既再现天上人间浑然一体的全体,又呈现全诗富有鲜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特征。让学生在学习诵读品味揣摩过程中,感受逼真的情景,领悟美妙和谐的意境。俗话说的“饭吃七分饱”,这是对身体好;多媒体运用“适度”,这是对思维品

质好。

三、适合而用,联系实际

“适合”指适宜、符合,具体来说在多媒体使用中就是要选择最适宜课堂的,最符合学情的。课堂时间决定了课堂教学要在有效的基础上实现高效、卓越,所以多媒体的使用就必须要恰到好处。只有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的多媒体才是适合使用的。

“拿来主义”固然好,但也要看合不合适。经常看到有些老师用多媒体教学时,课件都是在网上找的现成的。不管适不适用,也不管学生学情如何,一味照搬照用,既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又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连有效都谈不上,又何来高效之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的这番话早就告诉了我们:同样一件事物,由于环境的不同,其结果可能有很大差异,对不同的事物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照搬。同样一篇课文,同一个教师每次教授时由于学生学情的不同,教学设计都要有所调整,更何况还是不同的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呢?每个人课堂教学的风格不同,每个班学生的学情也不同,所以多媒体的使用还是要“适合”才好。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而最适合的一定才是最有效的。所以多媒体的运用还要与学生的学情相联系,适合自己学生的才是最合适的。而多媒体的筛选和运用都必须靠教师这一对课堂教学起主导作用的角色来完成,课堂教学完成得好不好,多媒体运用驾驭得好不好,教师的作用都是排在首位的。脱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再好的多媒体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于漪老师说:“教之以情,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大人小孩,凡是对自己思想所触动的事情,最容易记住。自己的思想无所动,就不容易记。”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不是说教,最有效的手段是情感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有效使用多媒体,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现代化优势,把抽象、苍白的教育变得生动直观,让学生有所触动,使作品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德馨于学”,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刘权石.多媒体教学之我见[J].乌鲁木齐成教院学报,2004(02).

[2]于漪.兴趣·情感·求知欲[J].阅读教学艺术谈,1989(02).

[3]少教多学:实现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新转变[J].中国教育教学,2012(12).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性熏陶少教多学
用艺术熏陶家风
如此熏陶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