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驻诗经里的村庄

2015-10-26陈炳生

星星·散文诗 2015年31期
关键词:夜行人谓之写诗

陈炳生

永驻诗经里的村庄

陈炳生

与诗歌相知相识、相爱相守,是一件痛苦而快乐、忧伤又幸福的事情。都说诗人的心敏感而脆弱、柔韧又坚强,我以为然。这些年哭过,笑过;悲愤过,平静过;苦难过,幸福着。心存悲悯,沧桑,感念,和热爱。即使歌不大声唱,生活的乐章照样于暗夜里流淌。我写的诗歌为了什么?《一群鸭子》里“……野外遗留的几枚鸭蛋/绝不仅仅为了点缀”已经作答。

其实我喜欢宁静,不愿说致远。独坐湖畔、凝眸夕阳、雨中漫步、小路徘徊和静夜冥思等等都是我的最爱。与领导酒、与朋友歌时,常常出神,思绪早已溜出门外好远。有点“土路比脚板宽阔/却短于村姑的相思”(《丘陵谣曲》)的味道;也喜欢淡泊,不敢言明志。常想粗茶淡饭、布衣草履、天下农庄、历史未来一起构成和谐画卷。就那么如风颤动、如花绽放、如烟飘逸、如光透彻,诗句便由心生。

有些细节令人动容。据说我于娘胎怀满10个月 ,在辰时一生下便有一颗乳牙,用手指探去感觉明显。当日中午生产队分豌豆便有我一份,宣告我小小的存在。稍大一点甚显调皮:点燃谷草垛;河边掘坑陷人;练武术打群架;给女生递小纸条;偷吃家中花生种;借体育锻炼软组织受伤名义骗取家中钱款等等,不一而足。好像《我的村庄》“她的笑,是祖国的欢乐/她的痛,是整个世界的忧伤”所言。屁股上留有父亲的五指巴掌印,至今仍隐隐作疼。

直到参加工作,乡村教书、转行政、回城任职,父母亲、兄弟姊妹、亲戚朋友脸上才真正绽开笑容,对我放心。但故乡一直是我心中的痛,这种彻骨的痛在我的诗篇中大量存在。居于城市,走不进繁华与喧嚣;回归乡村,洗不掉穷困和麻木。偏爱卑微的小草以及虫鸣;关注宏伟的时代还有强音。“夜行人,真苦/一路走过去/他们渐次抵达阳光”以及“然而巨大的风/也吹不熄闪亮的目光……”(《夜行人》)。谁与夜行人不曾有诸多相似之处呢?

诗歌应当“接近现实,走进生活,抵达底层,亲近苍生”。一个诗人难能可贵的是良知,他应有社会性和责任感,应有所担当和承载。写诗、编诗与读诗的人都应着重抵达:静下身子,净化心灵,提升灵魂,以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正如“……故乡恋着山水/山水恋着村民/村民恋着,心跳中的祖国”(《贴在门上的故乡》)一个道理。

思想性体现在实质内容上,谓之“诗意求新”。要注重表现崭新时代,火热生活,人物命运以及美丽自然等;艺术性体现在表现手法上,谓之“诗味求浓”。要侧重语言精、准、活,手段高明并且创新,不忽略经验、技巧与包装;可读性体现在情感共鸣上,谓之“诗情求真”。要看重广大受众所思、所想、所爱,作者、编者、读者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发呆。

写诗、读诗、爱诗是一辈子的事情。我的每一首诗歌,都是用泪水和血液写成,希望能带给人们一点点感动、芬芳、温暖与光亮。今后的路还长,一路走过去,花儿自会次第开放。我的黄皮肤与黑眼眸感知五彩、苍凉而芬香的大千世界。“谁一路缤纷远去/裙裾飘飘/一粒沙浸泡泪眼/用一种花香命名。在夜的/最深处,我终不敢轻轻喊出”(《用一种花香命名》)。

但我依然写诗。再小,疼痛在;再拙,温暖在;再弱,光亮在啊!这正契合“干净的,浑浊的,委曲的/一生也流不尽的泪水啊/只管淌下来/相信泥土,知晓它的温暖……”(《回故乡去哭》)一诗的意境。

写诗与为人息息相关,文章与生命内在相联。我可以不高大,但必须高尚;可以不深刻,但必须深情。“残荷不残,不残哩/那么多多情的目光注视/静游的鱼/静悄悄的淤泥/静卧的,仅剩的藕/浑圆,完美,并且虚席以待”(《残荷》)。铅华洗净之后,抛开喧嚣纷扰的欲望和功利,岁月与感觉都会清澈起来,明亮如秋风吹过的原野。

习诗已有二十余载。繁忙的政务之余,面对繁星与孤灯,偶得一两句诗歌便自鸣得意。诗歌让我安静、清醒、睿智、善良和顽强。我坚信它的感化作用,像神的召唤一样。这些温暖我会珍藏于心,并适时散发热量。有诗为证:“话说感恩/爱别人,也爱自己/别人是花、香,及良宵/我就是绿叶、鸟叫,和柴门”(《话说感恩》)。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谁敢不永驻诗经里的村庄?!

猜你喜欢

夜行人谓之写诗
夜行人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夜行人(二首)
“夜经济”催生城市“夜行人”
学写诗
智能预警 守护安全夜行人Hero1互联网夜跑相机体验评测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小鸟写诗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钱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