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白,徘徊在诗与美之间
2015-10-26谢克强
谢克强
独白,徘徊在诗与美之间
谢克强
诗的艺术,实际上是语言的艺术。诗人的天才,就在于他善于将那些平淡的漠不相关的词奇妙地组合在一起,使之结成姻缘并熠熠生辉。
“诗人比任何人都应该是自己时代的产儿”(别林斯基)。这是因为诗人强烈的责任。
心和使命感,促使他千方百计艺术地表现他自己时代的理想和愿望。
诗,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感觉。
感觉总是稍纵即逝。诗人的神经越敏锐,他对周围的一切也就感觉越多、越细、越深刻。
一个画家说:作画不是你看到什么而是你要让人看到什么。同样,你写诗时,不要只想到你表达什么,而是要让人从你的诗里读到什么。
比鸟的翅膀飞得更远的是诗人的想象。
流星之所以值得赞美,是因为它用燃烧的生命写一行灿烂的诗。
诗的魅力、诗的美的力量,从来是与它的个性相联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诗的生命即是个性。
诗的个性,来源于诗人独特的艺术感受。艺术感受的独特,也就是他在摄取生活中诗的元素,进行诗的构思,展开诗的联想,捕捉诗的意象等等,都必须有他的独特之处。
一个真正的诗人,他所处心积虑的就是要在百鸟齐鸣的树林中找到属于他自己独特的声音。
仅仅张开眼睛,让外界的事物在心的底片上感光,那只是照相机的基本功能。
诗人睁开眼睛观察世界时,还必须同时开动脑子思索。
经验是需要的,尤其对于借鉴显得更为重要,但经验不是真理。
如果科学家的经验可以给别人以资借鉴的话,那么诗人的经验就太吝啬了,诗人的经验永远只有一次。
创作需要借鉴。
借鉴,就是在接受他人的艺术影响时通过自身的审美需要和艺术感受融化到创造主体的血液里,使之成为一种创作活力和艺术增值的激素。
一曲壮丽磅礴的交响乐,会使人心旌摇动,而一缕清脆的笛韵、一阵悠扬的箫声,不也是可以同样使人心动神怡么?
一潭死水凝滞不动,经年累月,必然生锈发臭。
一条大河,奔流不息,沿途又有新的支流汇入,因此它才愈宽、愈深、愈长,也愈有活力。
传统,不是凝滞不动的死水,而是一条充满活力的有生命的河!
诗人观察生活,除了捕捉各种各样的形象外,还要对生活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
“?”号,常常是打开生活真谛的钥匙。
用眼睛去看,去观察生活,也许你会捕捉到生动鲜活的形象;用心去想、去思索生活,也许你会找到生活丰富深刻的意蕴;而当你用眼睛用心灵同时去想去思索时,你便捕捉到生活中那些活生生的、跃动着的、联系事物本质的意象。
看的越多、想的越深,意象也就会越鲜明、越具特色。
没有泥土,种子不会发芽;没有电流,灯丝不会闪光:诗人呵,假若生活枯竭了,纵然你有超人的思维,人的想象也不会腾起飞跃的翅膀。
诗人总是睁大眼睛注视着气象万千的大千世界,当外界的某一事物和他的内心的某一情节产生感应时,只有这时,他才产生写作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