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曹植《洛神赋》的创作动机和主旨

2015-10-26刘伊诺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洛神赋主旨

刘伊诺

摘要:《洛神赋》是曹植的代表作,关于《洛神赋》的创作动机和主旨,一直都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洛神赋》;创作动机;主旨

关于曹植创作《洛神赋》的动机,有三种说法。一是“感甄”,二是“君臣情”,第三种说法,是曹植怀念亡妻“崔氏”。“感甄”这一说法最早起于唐代《文选》中李善注引《记》中,说的是《洛神赋》原名《感甄赋》,曹植由洛阳返邺城途中重涉洛水,有感于与甄皇后相遇洛水而作。在甄皇后之子曹叡继位八年后(作赋四年后),因避讳母名,改为《洛神赋》。对于“感甄”的一说,在《洛神赋》作后400多年并无此说法,此说法纯粹是唐人的小说的虚构。且甄氏入曹家时年二十三,曹丕年十八,曹植年十三时,按照年龄和当时曹家的礼教,作为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是不可能对嫂子存有叔嫂私通的非分之举,况曹家兄弟关系紧张,若在曹丕登记之后还作赋怀念嫂子,可谓色胆包天,拿生命作赋。《乐府正义》中朱乾说,“按《文选·洛神赋》注载子建感甄事,极为荒谬……然则《洛神》一赋,乃其悲君臣之道否,哀骨肉之分离,托为神人永绝之词,潜处太阴,寄心君王,贞女之死靡他,忠臣有死无贰之志,小说家附会“感甄”,李善不知而误采之,不独污前人之行,亦且污后人之口。”也就是,朱乾认为《洛神赋》表达的是群臣之情。这一点,在《中国历代作品选》洪朱东润也明确提出“本篇或系加托洛神寄寓对君主的思慕,反映衷情不能相通的苦闷。”联系此赋的背景,此赋作于222年,也是魏文帝黄初三年。正值此时,曹丕刚杀了曹植的密友丁仪、丁廙两人,曹植被奏“醉酒悖慢,劫胁使者”而遭贬,此时的曹植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心情极度烦闷。此时作《洛神赋》若是为了怀念甄皇后,那是作死之举,那是不是向魏文帝表君臣之情呢?笔者并不这样认为。

曹植在《洛神赋》中的序文写到”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云,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此赋”在此,曹植已经阐明了创作动机,想起了洛水之神又“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所以引发了自己的创作冲动,做了《洛神赋》。联系宋玉的《神女赋》,始康熙年间何灼评《神女赋》曰“开生鲜,辅不逮,明是求贤自辅之意,亦《离骚美》人比耳。”何灼说宋玉是求贤自辅,其实宋玉只是一个不得志的文臣,还求贤自辅,岂不笑话,若将《洛神赋》和《神女赋》相比较,也是断断得不出“君臣情”的据理。《洛神赋》中确有一句“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此句中的君王对应前篇的“……则君王之所见,无乃是乎。”两个“君王”均是代指曹植,分别是洛神和御者对曹植的称呼,而“君臣情”的说法是曹植自喻洛神,以君王称作曹丕,这明显是牵强附会。

建安年间多有文学家仿宋玉之《神女赋》而作新赋,其神女形象大多朦胧,其抒情大多肤浅,惟曹植的《洛神赋》似真实人物的化身,并且与曹植有一段“恨人神之道殊,怨盛年之莫当”的感情。生活的体会是即便付诸文字也是无法凭空创造的,只有少年尝尽了愁滋味,才能道出“天凉好个秋”。曹植在《洛神赋》中如此人神殊途的悲痛之情倾吐,不禁让我们联系曹操周围的真实人物,那么这个人是谁呢?此人便是曹植的前妻,崔氏。

崔氏之父崔琰,原为袁绍的部下,曹操破袁绍后便收编崔琰到麾下。然崔琰因抗言直谏曹操的政务缺失以及被疑结党营私得曹操赐死。不久后,曹植之妻崔氏因违抗法令衣着过于华丽而被曹操赐死。今由长安返邺城,路过洛河,回想这些身边的挚友发妻皆相继因为家族权力而被赐死,有感而赋,实属人之常情。

根据史料,我们可粗略得知,崔氏与曹植日夜相处约四五年,而崔氏不顾法规仍身着华服之行与曹植自由闲散的性格可谓是投机的。据考究,崔氏辞世时约二十岁,二十岁之前的少女青春活泼,可谓“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这段若是被认为描写年长曹植十岁的嫂子,是难以令人信服的。而曹植在崔氏死后十二年里未立正室,也说明了曹植对崔氏的感情之深。另外,《洛神赋》中有“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据李善注,“良会”指有夫妻之实的配偶,而在此曹植若是指代萍水相逢的女人颇为不妥,而只有夫妻间一方去世才适用“良会之永诀”。

曹植是一个不善于隐藏感情的人,在友人或亲人辞世时多撰文悼念,如《野田黄雀行》悼念杨修、丁仪等人,如《武帝诔》《文帝诔》《卞太后诔》悼念兄长父母,而唯独辞世多年的发妻崔氏却不见曹植撰文悼念。这与崔氏被父赐死想必有忌讳之意,而此时由长安返程,百感交集,忆亡妻之音容面目行为端止,历历在目,情感呼之欲出,便有“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相爱却有相离殊途的感慨,情动而为悼念亡妻作《洛神赋》。

参考文献:

[1]黄水云. 论《洛神赋》与《楚辞》之关系[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7)

[2]吴从祥. 生命的焦虑,苦闷的宣泄——《洛神赋》主旨新论[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猜你喜欢

洛神赋主旨
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课堂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以《洛神赋图》为例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迁想”与“妙得”——顾恺之《洛神赋图》品鉴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1《洛神赋图》:爱情范本,古典绘画的瑰宝
平淡真实显主旨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主旨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