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2015-10-26付铁岩缪小明
付铁岩,缪小明
(1.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管理系,陕西西安 710124;2.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72)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付铁岩1,缪小明2
(1.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管理系,陕西西安710124;2.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低、市场需求不足、政府政策引导不足、竞争无序等问题。采取“钻石模型”的分析模式,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辅助行业、企业战略、政府支持角度研究如何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需求;政策
汽车产业作为全球碳排放的第二大产业,面临严重的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据统计,我国汽车保有量继续呈快速增长趋势,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5亿辆,预测2020年中国每百户家庭汽车的拥有量可能提高到50%,未来的能源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将进一步突出。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提升能源安全和国际安全,各国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低碳经济已成为发展主流。在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符合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些关键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已处于领先地位,但仍有一些问题例如自主创新能力较低、缺乏自主品牌等。波特指出,创造与持续产业竞争优势的最大关联因素是国内和国际市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涉及到资源、需求条件、辅助行业、企业战略、机遇、政府、产业创新等因素。依据波特的理论,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涉及到4方面因素: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产业支持、企业战略和产业创新。机遇和政府支持是对以上4个因素产生重要影响的外在要素,具体见图1。因此,本文利用钻石模型来分析如何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图1 钻石模型Fig.1 Diamond model
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
创新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而技术资源是创新的关键,因此技术资源是生产要素条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技术性研发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性研发资金的投入在2006—2013年逐年呈增加趋势(见图2),研发资金的投入在营业收入中比例处于1.8%~2.2%之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突飞猛进,在国际电动车市场越来越有存在感,2014年比亚迪从2013年的第40名跃升至第七位。比亚迪汽车是首先享受国家补贴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拥有先进的电池储能技术,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比亚迪纯电动车E6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分别上市,标志着比亚迪在新能源车用蓄电池领域的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其具有明显的相对比较优势。因此,增加研发投入进而实现技术创新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动力。
图2 2006—2013年研发费用支出(亿元)Fig.2 R&D expenditure from 2006 to 2013($Billion)
图3 全球2014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排名Fig.3 Global sales of new energy vehicles ranking in 2014
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条件
需求条件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撑,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和竞争程度,竞争越激烈越能刺激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潜力,生产出更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共78 499辆,销量74 763辆,同比上年分别增长3.5倍和3.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为48 605辆和45 048辆,同比上年分别增长2.4倍和2.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 894辆和29 715辆,比上年分别增长8.1倍和8.8倍。虽然销售量增加幅度较快,但相对于国际上其他国家,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仍较低,见表1。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数量反映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实力程度,从数据上看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从差距中可看到,良好的需求条件可以迅速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表1 2013—2014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Tab.1 New energy vehicle sales in major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 from 2013 to 2014
3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辅助行业支持
锂离子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动力支撑,因此,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完善是关系新能源汽车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13年日本的锂离子电池所占市场份额约为33%,韩国的锂离子电池所占市场份额约为40%,我国的锂离子电池所占市场份额大约为20%,对比可知我国锂离子电池所占市场份额较小见图4。锂离子电池的专利申请数量上日本和美国一直占有优势,我国虽专利申请数量增加但一直无核心技术,导致电池技术发展不成熟,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进而不能形成电池规模化生产。一方面,锂离子电池的产业不断发展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上游支持,但另一方面由于锂离子电池缺乏核心技术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受到制约。因此,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要注重质和量,来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图4 2013年主要国家国内市场锂电子电池所占份额Fig.4 Major domestic market share of the lithium electron batter in 2013
4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企业战略——以比亚迪汽车为例
比亚迪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先者,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下面以比亚迪汽车的企业战略为例进行分析。比亚迪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时采取以下策略。1)质量和成本战略。比亚迪汽车在电池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水平已处于国际上领先水平,同时一些新能源汽车类型总体成本只有通用雪佛兰沃蓝达的三分之一,比丰田普锐斯低了50%。由于本身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比传统汽车的成本要高,低成本策略加上质量的领先使其有利于企业扩大市场规模,占取市场份额。2)差异化策略。比亚迪汽车采取差异化战略使其在不同的国际市场上能够满足不同的需求,其产品和服务的差别与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有区别,获取竞争优势。
总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除以上四个要素外,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因此,市场的干预和政府的有效配合,同时提高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认知,对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都是至关重要。
[1]NAIR A,AHLSTROM D,FILER L.Localized advantage in a global economy:the case of Bangalore[J].American Academy of Business,2007,49:P189-192.
[2]DUNNING J H.Internationalizing porter's diamond[J].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2003,33:7-15.
[3]FRED R.DAVID.Strategic management:concepts and cases[M].Harlow,United Kingdo: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12:163-165.
[4]周篁.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思考[EB/OL].(2010-01-04)[2015-08-15].http://auto.163.com/10/0104/15/5S6P5UG 700083ID3.html.
[5]艾民,韩怀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11):146-154.AI Min,HAN Huaiyu.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the developmentofnew energy automobile industry in China--based on the analysis of“Diamond Model”[J].Industrial Technology Economy,2011(11):146-154(in Chinese).
[6]方慧,尚雅楠.基于动态钻石模型的中国文化贸易竞争力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2(1):44-50.FANG Hui,SHANG Yanan.Research on the competitivenessofChinese culturaltrade based on dynamic diamond model[J].World Economic Research,2012(1):44-50(in Chinese).
[7]郑海涛,任若恩.多边比较下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1980-2004[J].经济研究,2005(12):77-89.ZHENG Haitao,REN Ruoen.Study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under the multilateral comparison 1980-2004[J].Economic Research,2005(12):77-89(in Chinese).
[8]任志新,何秋雨.低碳经济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4):73-74.REN Zhixin,HE Qiuyu.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low carbon economy on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its countermeasures[J].Price Theory and Practice,2010(4):73-74(in Chinese).
(编辑黄晶)
Analysis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New Energy Auto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w Carbon Economy
FU Tieyan1,MIAO Xiaoming2
(1.The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Mingde College,Northwestern Poly 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124,Shaanxi,China;2.School of Management,Northwestern Poly 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2,Shaanxi,China)
China's new energy automotive industry is lacking of core technology,market demand,government policy guidance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and at the same time it faces disorderly competition.Based on the“Diamond Model”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new energy automotive industry from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elements,demand conditions,auxiliary industry,enterprise strategy as well as the government support.KEY WORDS:New Energy Vehicles;Core Technology;Demand;Policy
1674-3814(2015)12-0118-03
TF121.3
A
2015-03-05。
付铁岩(1975—),男,研究生,MBA学位,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讲师;
缪小明(1964—),男,博士研究生,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2015JM7374)。
Project Supported by Basic Research Project of Natural Science of Shaanxi Province(2015JM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