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内隐学习在提高大众环保意识中的应用

2015-10-26张一望张掂掂

亚太教育 2015年34期
关键词:观念环境保护意识

文/张一望 张掂掂

过去数十年间人类不停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使环境负荷过重,从而引发的生态环境破坏,不仅危及到动、植物的生存,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为了满足人类生活所需,人们不断地开采自然资源,直到超出了大自然再生能力的极限,最终造成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面对这样一个刻不容缓的局面,我们除了要反思自身,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培养大众的环保观念、环保意识,让人们真正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也只有这样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的做,才能真正解决环保问题,才能为国家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Reber(1967)首次提出了内隐学习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一种无意识获得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处于无意识状态,或者无法详尽表达出控制其行为的规则,但却对这种规则产生了学习。French(1998)则对内隐学习的诸多定义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从个体在学习时无目的、自动获得环境中隐含知识的角度出发,认为内隐学习是一种处在无意识状态下、自动产生的对客体或事件之间结构关系的学习。

将内隐学习的理念运用到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日常教学中内隐学习的运用

在日常教学中引入环保概念,就是期望通过当前国家提倡实行的素质教育,巧妙的将内隐学习的教学手段融入其中,通过一系列隐性课程的教学方式,将环保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里,这样在不耽误学生课业学习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的向他们传授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将环保观念牢牢印刻在他们心中。

这种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某种测试表现出来,但是意识层面却无法知觉到这种规则,不能外显的把这种规则表现出来。内隐学习,以一种不需要意志努力却又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外显学习效果的方式展现在众人面前,它提供出了一种全新的革命性的学习方式。如果掌握这种学习的性质、规律,并合理的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对于环保观念的传播将会有着极大的促进与提升作用。

具体措施,比如在教材纸质的选用上可以选择一种更加环保的材料;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可以适当选取一些赞扬、歌颂环保事迹的课文,在教授语文课程的相关知识点时,以这些环保事迹、环保楷模为知识背景,让学生在学习到语文课程具体知识的同时,又能潜在的记住这些环保知识;老师在平时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上,以及授课的内容上,均可以有意识地加入一些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理念在里面,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以一种轻松、无意识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在学校,老师是学生的标杆,老师的言谈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们的行为准则,所以如果老师是一位严于律己,注重环保的人,那么他所影响到的学生也会和他一样严格要求自己。

二、日常生活中内隐学习的运用

除了将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教育领域,将它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同样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将内隐学习的理念与广告传播向结合,通过这种形式来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

具体措施,比如在公交车站台,各大机场、火车站、繁华商业区等人流密集地区显眼位置的超大LED广告显示屏上频繁播放与环保有关的宣传广告;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移动电视频道循环播放环保宣传片;邀请有影响力、有知名度并且形象正面的明星做与环保有关的公益广告;在类似中央电视台等影响力大的卫视频道的黄金时段定时插播一些与环保活动有关的宣传片;市民平日读的报纸里面,多涉及一些与环保问题、气象灾害相关的新闻来引发人们的思考;各大门户网站首页面的显眼位置,多添加一些与传播环保概念相关的文章,图片等。通过上述方式,逐步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低碳出行共建美好家园”“节能环保造福子孙后代”等一系列环保理念传播开来,使这些理念深入人心,从而付诸于人们的实际行动中去。

三、政府工作中环保观念的传播

公民付出的努力再多,日常教学、生活中环保观念引入的再充分、手段再新颖,如果无法配合上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那么这些努力非但达不到预期效果,更可能因为政府的消极懈怠而打消了百姓环保意愿的积极性。常言说得好,‘一纸有效的明文规定胜过万句口号、宣言’。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该报告的出台,表明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表明了政府对积极治理环境污染的坚定决心,也表明了政府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做好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这件事情上的明确态度。

环境问题,是一个关乎到子孙后代千秋大业的问题,因此决不能有半点的懈怠之情,更不能视而不见。人类的过度索取对自然界的破坏已经开始加剧,毁林开荒、过度放牧使森林和草地等遭到了严重破坏,从而引起了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问题。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说明了传统的观念是走不远的,人类不能再一味地向环境索取,把环境变成自己的仆人。相反,我们要做环境的朋友,保持与生存环境的和谐共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1]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G].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2]内隐学习[G].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广告与消费心理学[G].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观念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健康观念治疗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