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强度的体育锻炼效应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5-10-26吴春娟

亚太教育 2015年34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体育运动体育锻炼

文/吴春娟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健身体、增强体质,还具有完善身体、发展身体、修炼人生、健康心灵、健全人格、提高适应能力等。因此,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强度的体育锻炼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一代良好的素质型人才。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特点

儿童进入小学阶段是身体发展相对于比较平缓的时期,大脑发育的趋向于成熟使得小学生的心理因素快速发展,发展时期的小学生心理素质还不稳定,常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随时发生着未知的变化,因此这个时期也是儿童心理问题的多发期。要想使小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贯穿于体育教育的全过程,体育教师组织引导小学生参加对身心有益、不同程度、健康向上的体育运动锻炼是一个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健康的全面关注的表现。它是指一个人处于自我感觉良好,并与他人和社会保持和谐的状态。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密不可分,体育锻炼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调节心理平衡,降低紧张的心理。并且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对健康概念的科学延伸,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人的进一步要求。它是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扮演社会角色的能力,学生在小学阶段培养如何与人相处的能力,有助于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不同强度的体育运动锻炼是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不同强度的体育锻炼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根据心理学家大量的实验证明,如果把小学体育运动分为低、中、高三种强度,根据小学生在三种强度训练下产生的效应,证实了小学阶段的学生最适宜低、中强度的体育运动,高强度的训练对于发育不完全的小学生来说身体损伤不宜参加。因此,小学生在低、中强度的体育锻炼中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如下:

(一)低强度体育锻炼,促进智力发展

低强度的体育运动锻炼要求小学生要掌握好身体的协调性与适度的反应,以保持身体与大脑的同步与一致性。小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改善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皮层的神经系统在兴奋或者抑郁的状态下得到很好的调节,对于大脑皮层的神经系统的准确性与平衡性得到改善。适宜的强度训练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了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体验中时间、空间与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大脑的思维更加灵活、协调,反应速度迅速提升,有效地促进了小学生智力的良好发展。例如:低强度的小学体育锻炼有走平衡木、投掷、下棋、做操等,以及一些运动量小一些的“找朋友”等的体育游戏。

(二)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完善个性心理

一个人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在克服困难后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体育运动锻炼亦是如此,需要小学生克服自身的一些主观或者客观的因素,才能达到体育运动锻炼的目的,以完善和提升小学生自身的个性心理素质。因此,体育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小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中等强度运动提高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与想象力等,以及可以适当改善焦虑、紧张、抑郁、疲劳、减缓心理应激变化,提高小学体育运动的教学效率。小学生可以从中获得自信、乐观、勇敢、坚毅、恒心、毅力、坚持、快乐等充满正能量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小学生塑造个性、完美的人格心理素质。例如:小学体育中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有跑、跳、爬、滚翻、攀登、足球等内容,以及“老鹰捉小鸡”等中度强度的体育游戏。

(三)低、中强度体育锻炼结合,改善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中的运动锻炼项目中,为了使即将开始的中等强度运动时使用的肌肉群,先行扩张、收缩式的运动一会以提高肌肉群在接下来的运动中的适应力,有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需要低强度的热身运动来配合过渡。热身运动指的是中度体育运动之前,短时间内的低强度体育动作,避免了身体从一个平常状态突然处于一种激烈的运动状态带来的各种不适应状况,保证了身体既可以不受到任何伤害、得到很好的锻炼,又可以使小学生通过体育运动锻炼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改善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例如:慢跑之前的热身运动。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不同强度的体育锻炼中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直接影响着智力发展、塑造个性、人际关系,好动是小学生明显的外部特征,也是反映出心理因素积极的一面,体育锻炼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活泼好动的作用,使小学生融于集体中乐于与别人交往,培养了小学生较强的适应能力,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快乐的情绪产生乐观开朗的个体性格,有利于小学生全面发展。因此,科学合理的进行不同程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使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健康发展。

[1]孙斌.正面期待:积极心理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8,(10).

[2]于可红,母顺碧.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测试研究综述[J].中国体育科技.2001,(11).

[3]黄建萍.鼓励、惩罚、等待一样都不能少 [J].中国学校体育.2005,(06).

[4]季浏,潘绍伟,谭华,耿培新,滕子敬,许世岩,胡增荦.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J].中国学校体育.2002,(03).

[5]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纲 [J].教育发展研究.2001,(03).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体育运动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