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教师教育科研积极性的原因及其对策

2015-10-26周永梅

亚太教育 2015年34期
关键词:积极性策略

影响教师教育科研积极性的原因及其对策

文/周永梅

摘要: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由于思想观念、自身科研水平、制度制约等原因造成了教师科研积极性不高。面对这种消极应付状态,通过思想引领,科学指导,研训结合,机制保障等策略,激发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关键词:教师教育科研;积极性;现状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志码:A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科研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就如同科学技术对发展经济一样,也是第一“生产力”。学校作为教育科研的主阵地,教师作为这个主阵地的生力军在这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积极性直接关乎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但在实际的情形中,认识到了教育科研的必要性,不断地总结反思自己的工作,查找工作中的问题,自觉不自觉地在进行着规范不规范的研究的老师不多,大多数的老师还处于一种消极应付的状态,甚至部分老教师连应付都懒得。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状呢?

一、思想观念滞后

在教育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有着“科研”那是那些学者们的事,是教育家、理论家,至少也是教研员干的事的思想,咱一线老师,只要教好书就行了。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真的有许多从不搞研究,几十年如一日的优秀教师,凭借他们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朽的成绩。这些思想观念无疑都制约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教育科研本身过分地强调了“严格的规程规范”,过分地强调了“科学性”和“理论性”,使广大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产生了心理距离,让老师们觉得教育科研“神秘”“难”“高不可攀”,于是老师们自然而然就产生了“避而远之”“敬而远之”的态度。

二、工作任务繁重

从日常的工作来看,教师的工作似乎就是一天两三节课,上班时间也就三四个小时。可业内人士都知道,工作中,隐性的东西太多。备课、听课、批改作业、与学生个别谈心、辅导、督促检查学业完成情况、与家长联系、参加各类培训、完成大量的有用和无用的资料,特别是当今背负的“安全”责任,……让老师们疲惫不堪,也确实难以静下心来进行研究。

正因为这样,老师们就更没有时间去反思研究以提高工作效率,只是用更多的时间去重复机械地简单工作,越是没有研究,效率就越是低下,就越是应付……就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

三、科研水平不高

就目前教师素质整体来看,相当数量的教师还是不错。可真正的能够独立、或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半独立地开展教育科研的教师确实为数不多。绝大多数教师对于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方法,知之甚少,教育科研方面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也存在不足。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多的是凭借经验和直觉在处理,规范的、有效的、系统的培训未能及时跟上,就造成教师的科研素养低下,研究水平不高。就制约着教育科研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管理制度制约

教育科研的组织管理机构在基层一线来说,与教导处、德育处、教研组等比较起来,受重视的程度不高,教科室主任即使“有心”搞好科研工作,但是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管理效能低下的现状,无形无意间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在教育科研激励机制上基本是采取“以奖代惩”的“怀柔”政策,激励机制上明显地存在着不足。也有学校将教师教育科研参与情况纳入对教师的工作考核,由于其比例太小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上考核办法本身难以科学规范,于是就只好模糊化。考评的措施不够科学也大大地制约了教育科研的发展。

面对一线教师实际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确实不高,真正参与的面很小,研究的质量也较低的现状,如何来改变?

一、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积极性

在教学工作中,老师们无疑或多或少都会遇上很多困惑的问题,如“口语交际课怎么上”,“生成性问题如何面对”“有效提问怎么解决”,“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学校着手从解决教学困惑的角度,从实用的角度与老师们一道反思、研究,有效地解决教学疑虑。让老师们在反思中,研究中体验到成功,感受到教育科研带来的益处,有助于激发老师们的积极性。因为这样的作法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益,又能解决实际问题,得到实惠。

二、在研究实践中教与方法

可能有的老师会说,我真的没有搞过科研,不知道如何搞,所以不敢、或者不知怎么参与。其实很多教师已经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了总结、反思和研究,甚至通过研究和运用研究成果,促进了自己教育水平的提升,只是,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并不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其实也就是把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目的地总结反思,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再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解决问题,然后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措施,或者称为模式(机制),再加以提炼,就成了研究成果。既可以指导自己下一步的工作,也可以为别人所借鉴——推广应用科研成果。

三、走研、训结合之路

不会游泳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把他扔在在游泳池中,他自然就学会游泳了。教育科研也一样,让老师们亲自参与教育科研,在研究的过程中,他自然就会懂得如何来选题、立项、研究、解决问题,撰写研究报告等。同时,教育科研培训也同步跟上。一方面让教科室人员、教研员、专家参与老师们的实践现场指导,让老师们知道操作层面的做法;另一方面,定期定时定量定人的进行专题培训,提高教师的研究的理论知识。研训结合,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研究的能力,事情就事半功倍了。

四、强化组织管理

学校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的工作考核评估、奖惩激励中,将教育科研以适当的权重计入,并逐步构建比较科学的监控与考核机制,以引领和激励教师积极地参与教育科研。

通过宣传动员、专家引领、榜样示范、科学指导、有效沟通、制度导向、机制保障等多种方式,由点到面地扩大教育科研的参与面,提高参与率,激发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渡口区四胜小学校)

参考文献:

[1] 欧阳芬主编.新课程下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与提升[M]. 新华出版社,2012.

[2] 陈如平,王晓华. 教师素质与能力的现状及培训模式[J]. 师资培训研究. 2013,(01).

[3] 田爱丽. 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新途径[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2,(08).

猜你喜欢

积极性策略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提高大学生学习24式简化太极拳积极性的研究
Passage Four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