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

2015-10-26张桂花

亚太教育 2015年34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职业道德教师

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

文/张桂花

摘要:随着社会媒体的不断发展,丑闻曝光率的增加,师德问题也逐渐的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我们中华民族的“师道尊严”更是受到了严重的考验。当前师德建设过程中,教师面临着功利主义的侵蚀,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合法权益保障与大众传媒理论方面进行改进,促进师德建设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师德建设;教师;职业道德

作者简介:张桂花(1989-),女,汉,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

一、师德建设的内涵

道德,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师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守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人文核心,师德建设,是对我国师资队伍建设的进行改进与提升。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明确提出要“加强师德建设”,更是在一定的高度上突出强调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首先,要爱岗敬业。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①,将学生们看成“鲜活的生命”,其次,要有责任心。即使面对着大额的教育对象,也要热心对待,要因材施教、精心施教、诚心待教。再次,要为人师表,树立榜样。教师,是与学生进行互动次数最多、接触时间最长的主体,因此教师的为人处世、言行举止对学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加强自身道德建设。

二、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功利主义对“师德”的侵蚀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由于教师个人欲望、社会生活压力、家庭需要等因素的影响,使教师在物质上的需要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教师工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使有涨幅、奖励,数额也不会太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将目光转移到学生家长身上。家长的共性特点之一,是为了子女学业高成就,不惜教育资金的增加。家长给自己子女“另开小灶”,找该班教师补课,这也无形中助长了这种风气,也对学生的自由、利益进行了限制和损害,教师和家长的价值观都出现了偏颇。面对这种风气的影响,师德建设面临着极大地挑战,受功利主义影响的教师是对“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亵渎,对“辛勤园丁、蜜蜂、蜡烛”高贵比喻的辜负,更是对祖国教育事业的不负责任。

(二)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当前教师队伍总体综合素质不高,在《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因此,教师更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当前教师专业水平较低体现在知识的单一性,不具有综合性,例如英语教师对数学课、语文课的知识不能够综合的进行运用,只是单一科目的进行传授。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欠缺,不能把握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不能判断教育对象是处于什么样的心理与情感,才做出当前相应的行为反应等,因此,在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就不能很好的进行引导,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提升师德建设的对策

我国教改纲领性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提高教师任职要求,并把师德表现作为考核评聘标准②。因此,要加强师德建设。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关心,是一个充满爱的词语,体现的是师生关系的人文关怀。建立关系的第一步,要想关心学生必需从了解学生开始,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而师德的核心也可归结为一个“爱”字,爱祖国、爱学生把对祖国的爱,化为使命感,把对学生的爱化为责任感,因材施教,教书育人能把“爱”字化为自觉行动,才是师德的最高境界。③在语言方面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多沟通,多理解,交流彼此之间的看法和思想;在学习层面上则表现为群体之间的思想的碰撞,学习和对话不是个别人之间的讨论就能实现的,所以对师生双方都要要求互助协作,团队配合,并以平和的心态,平等的地位,来进行生活的交流与学习的迁移。

(二)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与工作收入

《纲要》中指出,“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也就是说,教师的合法权益和工作的收入是有一定的政策保护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利于教师整体质量的提高。在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工作收入与付出成正比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才能使教师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奉献,提升自身教育素质,转变教育理念,积极应对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这也是教育部门应该予以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更是一个学校对教师群体应该做到的关怀与帮助。

(三)大众传媒正能量的传播

在关于教育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不要危言耸听,不要以讹传讹,要对教育事件发生的本身进行客观地评价,不要让大众传媒的观点去引导大众的看法,要让大家对事件的本身有一个客观地了解,进而有着自己的看法与评价。但是在实际的报道中,例如对教师“跨越到的红线”的问题上,在进行报道的时候,媒体不要进行一个看法的引导,受众会有其自己的看法与评价,因此,大众传媒要进行正能量的传播,给广大群众一个信心。只有在社会层面上认识到了师德建设中的流弊,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阻碍作用,并逐渐的进行无意识的传播,会让人们了解到师德建设不足的弊端,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危害。激发家长的正确的教育意识,为了子女更好发展而共同促进师德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注解:

①王有存.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1月.

②王丽静,王建光.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6月.

③胡全仑.高等学校师德建设与师德考评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职业道德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