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护理策略
2015-10-26黄淑霞黄大平苏秀然韩秀娟
黄淑霞黄大平苏秀然韩秀娟*
(1 长春市宽城区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2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静脉留置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护理策略
黄淑霞1黄大平2苏秀然2韩秀娟2*
(1 长春市宽城区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2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1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对采用静脉留置针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总次数比例,观察组为6.58%;对照组为19.7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应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护理效果,应该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中推广使用。
静脉留置针;护理;并发症;护理干预
静脉留置针(vein detained needle)的应用是临床输液较好的方法,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核心的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导管/套管,以及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针芯[1]。使用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本院对静脉留置针后的不良反应进行了仔细观察,并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应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152例患者,其中观察组76例,男37例,女39例;年龄17.5~74.5岁,平均年龄(39.17±2.16)岁,对照组76例,男36例,女40例;年龄18~73.5岁,平均年龄(39.52±2.35)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采用一般的、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对照组患者,而对另外的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其具体措施如下:
1.2.1静脉炎的护理: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且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2]。首先,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降低失误率。在穿刺之前,手部应该经过仔细、认真地消毒处理;其次,在选择使用留置针的型号时,必须结合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若能够达到治疗的需要,应尽量使用最短最小号的留置针,从而确保血液回流畅通,避免导管刺激局部血管,以达到防止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目的[3];再次,护理人员应该充分观察分析注射部位。注射部位应该避免靠近韧带、神经以及感染或者受伤的静脉,应该尽可能的避免在下肢静脉进行穿刺,如果必须这样操作,可将下肢抬高一定角度以保证血液的充分循环;最后,护理人员应该避免连续输注,反复穿刺,掌握好静脉留置针的在体内的留置时间,在护理期间,医护人员必须密切注意患者的情况,做到“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每日仔细复查穿刺部位皮肤的情形,同时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不舒服的感觉。穿刺处每天也要换一次敷料,并采用碘酒、酒精等消毒穿刺位置,覆上无菌干纱布,用胶布重新固定好;或者医护人员也可使用无菌胶贴隔天更换1次,并采用碘伏消毒穿刺位置。
1.2.2套管堵塞的护理:造成导管阻塞的原因有: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推注速度不当、患者凝血机制异常[4]。对于套管堵塞的护理应该注重加强护理人员的操作,定期进行专业操作的培训,从而提高其业务素养和水平,确保在进行穿刺时能一次成功。当护理人员完成输液后需要将封管压正,同时缓慢的静脉推注1.5 mL的肝素盐水,并一边推注一边后退,从而保证在退出时能维持压正的姿势。封管后将静脉留置针先抽回血,然后才可以接上液体,当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阻力时不可以强制性的将凝血血块推入血管,因为这样操作会造成血管堵塞。每天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应该用0.9%生理盐水5 mL冲洗导管,将残余的药物液体全部冲入血管内。当患者输注对血管有一定刺激性的药物时,护理人员在注射前后均需用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冲淡,这样操作可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1.2.3液体渗漏的护理:液体渗漏,轻则出现疼痛、局部红肿等明显的刺激性症状,重则可以导致局部组织的坏死,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痊愈。为了应对液体渗漏,护理人员必须增强本身的业务能力,熟练操作。仔细选择输注血管和进针角度。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必须注意导管的清洁情况,指导治疗中的患者进行适当的身体运动。从而确保心脏和输液部分保持平衡态。指导患者穿着宽松的衣服,以确保不会压迫血管,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当注射的药品具有刺激性并出现渗漏时,护理人员应该赶紧采取局部封闭的措施,减轻疼痛,促进吸收。护理人员可以采用0.9%生理盐水10 mL+2%利多卡因5 mL+氢化可地松0.5 g混合液进行局部的浸润封闭,这样操作可以达到局部浸润封闭的效果,避免出现事故;同时应该叮嘱患者家属,如果在家中出现液体渗漏的情况时可以暂时取干净的土豆切成薄片状贴敷于皮肤红肿部位并且立即送往医院。
1.2.4皮下血肿的护理:出现皮下血肿的原因主要是护理人员在穿刺和置管的操作过程中,操作生硬、动作不规范或者是操作过程中过于心急等造成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护理人员应该谨记操作方法,勤于练习。除此之外,在进行穿刺和置管的操作之前,必须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检查,确保血管的弹性和周围组织无异常情况,在整套动作中,护理人员必须时刻牢记“稳”、“准”、“柔”的操作要领。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结合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正确、合适的进针角度,避免由于主观上的差错而造成皮下血肿的并发症。
1.2.5全面护理:在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进行注意事项的叮嘱,防治意外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必须时刻留意患者的身体状态和实际情况。争取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另外,还需要尽量保证一个卫生的治疗环境,避免细菌感染而造成的伤害。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指导患者定期复查,出现情况时立即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
1.3统计学处理:对两组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进行卡方检验,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说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例)
3 讨 论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近年来在我国广泛的开展应用。静脉输液是抢救危重患者及一般患者快速有效的补液给药途径,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护理技术操作。特别是老年患者们伴随着年纪的增大,他们身体组织内的血管弹性纤维的含量会大幅度减少,在弹性纤维减少的同时,胶原纤维大量累积,这样就会造成血管弹性下降而脆性增加,甚至于出现硬化的临床表现,此外,由于体内代谢减慢以及身体功能的老化,会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等生理表现。这时,如果护理人员采用普通的静脉注射方式,无疑会降低操作的成功率;另外,由于老年人往往需要长期用药,反反复复的静脉穿刺也会使老年人的血管出现破损,局部皮下产生淤血的情况。这时,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就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不仅减少了对老年人身体的伤害,同时也提高了患者们的依从性。除此之外,在大面积烧伤等危重患者的抢救中,静脉留置针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众所周知,大面积烧伤的患者往往需要大量补液,并且补液的种类繁多,能否按照治疗计划实现患者的补液对整个治疗过程具有直接的、重大的影响;同时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整个皮肤系统十分敏感,更甚于没有完整保留的皮肤,以至于在其皮肤上进行反复地操作具有更大的感染风险,这种情况不仅对于患者是一个伤害,同时对于护理人员也是一个十分巨大的考验。因此,具有保留时间长等特点的静脉留置针对于这种危重患者的治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静脉留置针虽然具有这些优点,但是它也对于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光需要熟练、扎实的操作本领,也需要对于患者穿刺部位具体情况的仔细观察。只有认真做好护理工作才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通过本组研究可以很好的证实上述论点。因此,对于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干预应该在临床中积极地推广实施。
[1]岳彩霞,于青,王香团.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8,(7):54-55.
[2]王秀华,王哗光.加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92.
[3]路必琼,刘慧凤.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J].护理学杂志,2003,18(2):91.
[4]周晓慧.静脉留置针3种封管液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0):8.
R472
B
1671-8194(2015)25-02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