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瑞琴:一辈子守着我们的家

2015-10-26张春燕

现代妇女 2015年9期
关键词:庆阳市队里背心

张春燕

50多年来,她一个人照顾年迈的公婆,独自抚养4个孩子长大成人,她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两位老人和孩子们的希望;她用真挚的爱,温暖着一家老老少少的心,换来了今日五世同堂的幸福生活。她,就是甘肃省庆阳市温泉乡的普通农村妇女王瑞琴。2014年,她的家庭被评选为“甘肃省最美家庭”。

为家,我选择坚强

父亲因病早逝,母亲改嫁,年幼的王瑞琴从小由奶奶抚养长大,饱尝人生冷暖。18岁那年,经人介绍,她嫁给了温泉乡齐家楼村的张治钧。丈夫家里既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缠着小脚的婆婆、耳背的公公,还有丈夫的两个尚未成年的妹妹。聪明贤惠的王瑞琴与婆家人相处和睦,一家人相亲相爱,日子虽不富裕,却很幸福快乐,孩子们的出生,更让这个温暖的家充满了生活的希望。

然而幸福总是太短暂,灾难来得太突然。1970年,26岁的张治钧溺水而亡。那一年,王瑞琴只有27岁,最大的儿子8岁,最小的儿子只有7个月大。全家人都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婆婆伤心过度,一病不起。看着婆婆日益加重的病情和日渐消瘦的身体,王瑞琴心急如焚,四处求医。婆婆卧病在床,行动不便,她就将远在20公里外的医生接到家里为其诊治,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从不间断。

除了生病在床的婆婆,80多岁的爷爷奶奶和年幼的孩子们也需要王瑞琴的照顾。为了不让一家人挨饿,王瑞琴想尽办法多劳动,多挣工分,生活的重担让这个柔弱的女人愈发坚强。说起这段往事,婆婆看着王瑞琴心疼地说:“真是苦了我这个媳妇了。”王瑞琴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婆婆的手:“妈,说这些话干啥,都是我应该做的。”

为家,我付出一切

有人劝王瑞琴:“改嫁吧!你还这么年轻。”婆婆看见媳妇这么辛苦,也想给她找一个婆家或上门女婿,可王瑞琴不答应,她怕老人们受罪、孩子们受气。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让父母有所依靠,让失去父亲的孩子不再受苦。”

为了这个信念,王瑞琴拼命干活,耕地锄草、收割打场、砍柴挑水、放羊割草,凡是男人能干的活她都能干。夏季,生产队里实行奖励制度,收一亩麦子可得10个工分,一天收3亩以上的还能奖励一件背心或一条毛巾。王瑞琴为了能多挣一件背心,顶着烈日,拼命干活,一茬麦子收下来,她一人竟得到五六件背心和近10条毛巾。王瑞琴将大背心改成小背心,终于将孩子们身上补了又补的衣服换了下来。

后来,队里要给国家交肥猪,队长见王瑞琴做事用心,就让她负责队里的养猪工作。王瑞琴在队里养猪4年,每年都能超额完成任务。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瑞琴的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她先后得到7次奖励,所获奖状多达50余张。

虽然生活辛苦忙碌,但4个优秀的孩子却让她很欣慰。如今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对长辈孝顺有加。王瑞琴满脸幸福地说:“我的两个孙子都上大学了,儿子也当了爷爷,如今我们是五世同堂。”

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微笑着说:“都是一家人,我能多做些就多做些,不给娃娃添麻烦就行。”只要提起她,村里人都说:“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这么多年来,她为这个家庭呕心沥血、不遗余力,令人感动不已。”王瑞琴是孝媳、贤妻、良母,她用自己的言行让一个家收获了幸福和美满,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代代传承下去。

(供稿单位:庆阳市妇联)(责编 亦宣)

猜你喜欢

庆阳市队里背心
获奖名单
脱背心动作能醒脑
2019年第一届学生天地杯“说好普通话 讲好小绘本”大赛获奖名单
吊带背心
花语
作品赏析(2)
“黄背心”在法国人气走低
结婚也要移风易俗
怎样才能做到既坚持原则又团结群众?/自己带头
雨夜护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