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粮大户生产经营外部性风险来源与认知差异分析
——基于湖南和黑龙江2省679户微观调查数据的对比

2015-10-25姚增福马长凤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大户种粮来源

刘 欣 姚增福* 马长凤 刘 野

(1.湖南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种粮大户生产经营外部性风险来源与认知差异分析
——基于湖南和黑龙江2省679户微观调查数据的对比

刘 欣1姚增福1*马长凤2*刘 野2

(1.湖南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基于湖南和黑龙江2省4县679户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对比分析和Crosstabs检验方法,分析了种粮大户生产经营外部性风险的来源及认知差异。结果表明:种粮大户经营风险主要来源于生产前风险、经营中风险和市场风险,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种粮大户对风险来源认知存在显著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导致了种粮大户响应行为的异质性。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加强风险规避知识培训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预防和降低种粮大户生产经营风险。

种粮大户;外部性风险;来源;认知差异

1 引 言

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最根本、最主要的途径是依靠本国供给。在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种粮大户是中坚力量,也是生产扶持政策瞄准的重点[1]。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背景中,在外部性环境约束下,种粮大户规模经营报酬率低下,生计系统异常脆弱[2,3]。国内学者们主要集中研究中国农户对风险的认知涉及其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4]、农户面对农业各种风险时的态度[5]、从不同角度分析农户风险管理及风险防范[6,7]、农户的经济和生命周期风险及农户的“事后”风险处理的各种措施[8]。而在农业市场化条件下, 农户生产经营风险的来源及其认识情况如何, 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种粮大户对其农业生产的微观决策行为及种粮大户对生产经营风险防范措施的选择, 而且还会影响种粮大户生产经营行为的选择及其是否进入这一农业生产领域[9]。

本文基于黑龙江和湖南2省4县679户种粮大户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对比分析和列联表Crosstabs 统计检验方法,就如何突破资源环境等外部性约束的困境,探求种粮大户规模生产经营风险的来源、不同经营规模种粮大户对生产经营风险的认知差异以及种粮大户对风险防范措施的认知程度, 并概括了种粮大户生产经营风险的特征,为提高种粮大户防范风险的能力和降低生产经营风险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2 数据来源及其说明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2年对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和哈尔滨市通河县、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和双牌县的实地调查,并且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采用了一对一访谈的方式。在调查问卷中共设计了7个可观测变量,具体可观测变量经过整理如下表1所示。在研究中黑龙江省共发放了350份调查问卷,收回348份,有效问卷为344份,湖南省共发放了350份,收回340份,其中有效的为335份。

表1. 种粮大户的基本统计特征

据调查数据显示(见表1),种粮大户自身禀赋特征的7个变量中除了外出打工的时间外,其他所有变量都表现出了随着土地规模的扩大变量的均值增大的趋势,而外出打工时间变量表现出了相反的趋势。数据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年龄大的种粮大户经营土地规模较大,教育程度高的种粮大户更趋向于从事更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同时随着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家庭投入农业生产的人数在增多,在增加的土地中更愿意从事粮食作物的种植,收入也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增加。粮食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变量均值随着种粮大户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增大,到了100亩以上规模组,变量的均值达到了98.16%,而随着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种粮大户更多选择从事农业生产,而很少外出打工,表现出外出打工时间变量均值在逐渐变小。

3 种粮大户生产经营风险来源及认知差异

3.1种粮大户生产经营风险的来源分析

生产前风险(参见图1中从1~5风险来源)的改变直接影响种粮大户对水稻种植的投入意愿和决策的难易,进而导致种粮大户生产经营收益的不确定性。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生产前风险主要来源中,有85%以上的种粮大户选择了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40%左右种粮大户选择了投入的资金不足,34%以上的种粮大户选择了农村劳动力不足,还有32%的种粮大户选择了生产资料质量不好把握①。按照选择的频率来看,风险来源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投入的资金不足”、“农村劳动力不足”、“生产资料质量不好把握”,说明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因素是种粮大户在农业生产前所面临的最普遍的风险②,而资金和劳动等要素的投入规模和结构也是种粮大户产前考虑的主要因素,对生产资料的市场监管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为种粮大户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图1. 种粮大户生产经营风险来源

注:1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2生产资料质量不好把握;3投入的资金不足;4农村劳动力不足;5其他原因;6气候变化;7病虫害等管理技术的缺失;8灌溉条件;9不精通种植技术;1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11政策变动;12污染情况增多;13价格波动大;14市场需求变化;15运输流通困难;16省外水稻供应的影响;17进口水稻的影响;18其他原因。

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参见图1中6~12风险来源)直接影响着种粮大户生产经营效益的高低。在生产经营中风险主要来源中,80%以上的种粮大户选择了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而认为病虫害等管理技术的缺失、不精通种植技术、灌溉条件、生产资料价格变动、政策变动和污染情况是生产经营中主要风险的种粮大户在被调查的样本中,分别占到了42%、30%、36%、23%、5.6%和3.37%。可见,“病虫害等管理技术的缺失”是种粮大户在生产经营中考虑最多的风险,也是自身很难规避的风险[9],但种粮大户规模经营对技术和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很强烈,同时相关政策和区域自然环境也成为影响其生产行为决策的因素。

伴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农产品也越来越走向市场化,生产经营的市场风险(参见图1中13~18风险来源)对种粮大户规模报酬的实现影响巨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种粮大户与市场中相关利益部门的利益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对粮食价格缺少定价权,容易受到价格波动的负面影响(82%以上的种粮大户认为价格波动是市场主要风险),同时农村市场发育的滞后阻断了农产品需求信息的有效传递,增加了其获得信息的交易成本,这也为其带了很大的风险(认为农产品市场需求变化是主要风险的比重为40%左右)。农产品运输成本的增加和外省水稻供应及进口水稻等因素也给种粮大户带了很大的销售风险(23%种粮大户认为运输流通困难是市场风险的主要来源,有近27%和25%的种粮大户认为省外水稻供应的影响和进口水稻的影响也是市场风险的主要来源)。总之,种粮大户在面对“大市场”中,因其市场地位和市场交易成本因素给其带了从事规模粮食生产的风险。

3.2种粮大户生产经营外部性风险的认知分析

以上通过总体样本对种粮大户产前、产中和产后的风险来源进行了分析,但随着种粮大户经营规模的扩大以及带来的自身禀赋的差异会对不同规模组种粮大户的风险认知产生异质性的影响。因此,本文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的Crosstabs中的卡方检验方法,对不同规模组种粮大户生产前风险、生产经营中风险和市场风险认知差异进行统计分析。

(1)不同规模组种粮大户对主要生产前风险来源的认知

表2分别列出了生产前风险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和投入的资金不足来源的Crosstabs卡方检验结果。检验结果显示,不同规模种粮大户对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带来的生产前风险的认知有很大差异(X2=8.783, 显著性概率为0.012), 这与上述实际调查结果相一致。种粮大户需要根据过去积累的经验和拥有的家庭禀赋对农业经营规模做出正确的生产决策,以实现家庭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同时,我们可以看出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在每个规模组中所占的比例不同,规模越大,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所带来的生产前风险呈现出增大的趋势。不同规模种粮大户对投入的资金不足带来的生产前风险的认知也存在明显差异(X2=28.631, Asymp.Sig.( 2-sided) = 0.000)。但这种风险的认知随着规模的扩大有变小的趋势(0-50亩的风险百分比为97.7%,50-100亩的风险百分比为91.2%,100亩以上风险百分比为81.5%),可能的原因是,相比规模小的农户来说种粮大户在购买生产资料选择途径、方式上比较慎重和相对固定, 交易成本相对较小,因此带来的风险约束较小,进而造成了这样趋势的存在。

表2. 不同规模种粮大户对主要生产前风险来源的认知差异

(2)不同规模组种粮大户对经营中风险来源的认知

表3分别列出了三种主要经营中风险(即气候变化、病虫害等管理技术的缺失和灌溉条件)来源的Crosstabs卡方检验结果。经营中风险之一为气候变化。检验结果是X2=7.623, 显著性概率为0.02,这说明不同规模种粮大户对气候变化等自然灾害带来的经营中风险的认知差异很大,这与事实相一致。规模经营较大的农户相对规模小的农户更能客观地对待该项风险的来源,认为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气候变化等自然现象的风险是普遍的,是农业生产者必须面对的,而规模小的农户更多的表现是抱怨的态度。由此可以看出,规模经营较大的农户较小规模农户来说承受气候变化等自然风险的能力和准备相对较强。

经营中风险之二为病虫害等管理技术的缺失。检验结果是X2=8.314,显著性概率为0.015,这说明不同规模种粮大户在病虫害等管理技术的缺失因素造成经营中风险的认知不具有趋同性。由于不同规模的大户在病虫害等管理技术方面的投入不同,相对来说,在病虫害等管理技术的缺失因素中经营规模较大的农户较规模小的农户遭受的风险更大。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认为病虫害等管理技术的缺失是造成生产中风险来源的不同规模农户的比例分别为47.2%、60.4%和60.3%,规模小的农户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规模的农户小,经营规模大的农户认为该项风险更大。

经营中风险之三为灌溉条件。检验结果是X2=27.548,Asymp.Sig.( 2-sided) =0.000,这说明不同经营规模的种粮大户在灌溉条件因素风险态度方面存在明显的认知差异。根据调查统计得出,经营规模在50亩以内的农户认为灌溉条件是经营中风险的比例达到97.9%,50—100亩规模的农户的比例为91.1%,100亩以上规模的农户的比例达到81.6%,不同规模农户在该项指标中的比例都相对较高。由此可见,灌溉条件这一风险因素是经营中风险中比较普遍的风险,经营规模相对小的农户的风险更大。

表3. 不同规模种粮大户对主要经营中风险来源的认知差异

(3)不同规模组种粮大户对市场风险来源的认知

表4分别列出了两种主要市场风险(即价格波动大和市场需求变化)来源的Crosstabs卡方检验结果。不同规模的种粮大户对价格波动风险的认知上差异显著(X2=8.762,Asymp.Sig.( 2-sided)=0.012)。从表4价格波动大这一风险因素所占的比例来看,0-50亩规模组的种粮大户认为价格波动大是风险因素的比例占59.4%,50-100亩规模的农户占到65.3%,而100亩以上的比例为76.6%,明显表明,规模越大的种粮大户会越认同价格波动大是市场风险的来源。不同规模种粮大户对市场需求变化风险因素认知上有明显差异(X2=23.145,显著性概率为0.000),具体表现为,0-50亩规模组的种粮大户认为市场需求变化是市场风险所占的比例为77.9%,50-100亩规模的农户认为是市场风险的比例达到88.6%,而100亩以上规模的农户比例为97.1%,表明规模越大的种粮大户越容易收到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

表4. 不同规模种粮大户对主要市场风险来源的认知差异

4 结 论

根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生产前风险主要来源于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和投入的资金不足,经营中风险主要来源于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和病虫害等管理技术的缺失,市场风险主要源于价格波动大和市场需求变化;第二,黑龙江、湖南两省种粮大户在规模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基本一致,都普遍受到生产前风险、经营中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影响;第三,不同规模组种粮大户对不同阶段产生的风险认知上存在异质性,表现出了随着规模扩大认知差异化的变化趋势;第四,不同规模组种粮大户虽然在风险认知上存在异质性,但都表现出了抵抗风险能力较低的特点。

根据研究结果,为了培育种粮大户,降低规模生产中的风险,政府应该制定有针对性扶持政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尽快健全粮食作物的农业保险体系,针对不同的地区探索差异化的农业保险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为种粮大户规模经营提供保障;第二,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有效地发布农产品供求和价格信息,降低种粮大户获得信息的交易成本,提高其在市场中的地位。第三,要清晰地界定政府培育和市场边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地位,提高政府和市场协同扶持种粮大户的作用效应;第四,加大对种粮大户人力资本投入力度,通过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等多种方式,提高其要素配置效率,增加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充分发挥“干中学”的效应。

[1]钱克明.关于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报告[J].农业经济问题,2013,(6):4-7.

[2]王晓燕.浅谈农业风险的识别及控制[J].现代化农业,2003,(8):43-45.

[3]张丙乾,李小云.经营农户生计系统脆弱性分析——以三江平原为[J].农业经济问题,2011, (8):52-56.

[4]陈传波.农户风险与脆弱性:一个分析框架及贫困地区的经验[J].农业经济问题,2005,(8):47-50.

[5]王志刚,李圣军,宋敏. 农业收入风险对农户生产经营的影响: 来自西南地区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5(4):46-50.

[6]栾敬东,程杰.基于产业链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J].农业经济问题, 2007, (3) :86-91.

[7]杨维霞.农产品供应链内部农户风险防范策略探讨[J] . 改革与战略, 2011,7(27) :10-181.

[8]陈传波,士军.对农户风险及其处理策略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3,(11):66-71.

[9]屈小博,张海鹏,宁泽逵.农户生产经营风险来源与认知差异实证分析——以陕西省453 户果农为例[J].财经论丛,2009,(2): 82-89.

[10]郭东红.我国农户参与订单农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3):24-32.

(责任编校:何俊华)

F323.7

A

1673-2219(2015)05-0153-05

2014-11-12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3YJC630206);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YBA 148);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2B049);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13ZK3101)。

刘欣(1979-),女,湖南科技学院农艺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农林经济管理。

姚增福(1978-),男,湖南科技学院经管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农村区域发展及农户经济学。马长凤(1987-),女,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大户种粮来源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画画就如种粮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赤”的来源与“红”在服装中的应用
船祸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
种植大户为什么不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