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型流感与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比较

2015-10-25龙亚秋何文星罗翌覃小兰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10000

新中医 2015年8期
关键词:奥司流感病毒流感

龙亚秋,何文星,罗翌,覃小兰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甲型流感与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比较

龙亚秋,何文星,罗翌,覃小兰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目的:比较甲型流感与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的早期鉴别诊断、治疗。方法:纳入64例甲型流感 (A组)、发热上呼吸道感染(B组)患者,从一般资料、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预后等分析。A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胶囊,中医辨证治疗;B组给予西菝常规治疗加中医常用方。结果:A组接触史高于B组,A组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较B组明显,2组患者均无皮疹。A组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血小板(BPC)低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A组93.75%,B组10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1)。结论:发热患者常规行血常规检查,血象低者需进一步行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体检测,流感患者需进一步完善胸片;治疗上应尽早规范口服奥司他韦,结合中药辨治常获良效。

甲型流感;H7N9;辨证治疗;奥司他韦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较严重。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甲型H7N9、H1N1也就是甲型一种;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指出2015年人感染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率为37.8%[1]。流感病人以发热来诊,易与普通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混淆,但两者治疗策略、预后存在差异,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基于此,本文纳入流感患者与普通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从一般资料、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预后等不同角度,探讨两者差异,旨在指导发热门诊早期鉴别诊治。

1 临床资料

纳入2014年1—3月本院发热门诊患者64例,A组为甲型流感患者32例(其中人感染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2例),B组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2例。纳入标准[2]:年龄12~70岁,A组符合流行性感冒诊断、甲型流感病毒抗体检测阳性、均报传染病卡,B组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体温超过37.3℃,2组患者皆知情同意。

2 治疗方法

2.1 A组 尽早(36 h内)给予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达菲,罗氏公司)75mg,口服,每天2次,疗程5天;如患者合并肺部病情奥司他韦(达菲)用量为150mg,每天2次,疗程据病情定延长。其他西药包括美敏伪麻、2代头孢、喹诺酮类;中药包括喜炎平针、清开灵针。中医辨证:风热证28例,风寒证2例,湿热证1例,风邪袭表证1例,风热证患者给予本院流感协定处方(柴胡、黄芩、前胡各15 g,蝉蜕5 g,大青叶、淡豆豉、僵蚕、姜黄、桔梗、苦杏仁、藿香各10 g,甘草5 g)。2.2 B组 西药包括美敏伪麻、2代头孢、喹诺酮类,中药包括清开灵针、喜炎平针。辨证:风热证31例,少阳证1例,主要给予桑菊饮、银翘散等。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A组患者中,2例最终确诊为人感染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经治疗均死亡。B组患者均痊愈,经早期鉴别诊断、达菲及辨证中药(流感方)的早期介入,甲流患者与普通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1)。

4.2 2组治疗前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影像学情况 见表2。提示A组患者接触史高于B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重要的暴露地点是活禽交易(批发或零售)市场。A组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较B组明显,2组患者均无皮疹。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2组治疗前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影像学比较 例(%)

4.3 2组首诊最高体温比较 首诊最高体温A组(38.56± 0.80)岁,B组(38.47±0.55)岁,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4 2组治疗前实验室检查比较 见表3。A组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血小板(BPC)均低于B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治疗前实验室检查比较(±s)

表3 2组治疗前实验室检查比较(±s)

项目 F值P值WBC(×109/L)NEUT百分率(%)LYM%(%)NEUT(×109/L)BPC(×109/L)A组(n=32)7.46±3.12 71.62±9.94 15.93±7.57 5.984±3.55 182.50±46.8 B组(n=32)10.44±4.51 74.30±10.42 15.92±7.73 8.04±4.22 210.94±56.34 9.468 1.107 0.000 4.476 4.824 0.003 0.297 0.999 0.038 0.032

5 讨论

近年来时行感冒的发病明显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呈散在流行或小爆发流行,二是多发于秋末冬初或冬春之交、温差较大的时令,三是多见于久旱无雨雪、且天气骤冷的时节。该病病因多为天气乍寒乍热、冷暖无常,疠气易乘隙袭人,从口鼻而入;发病以起病急、传变快、变化多端、呈动态经过为特征。2014年为甲午年,患者年初外感六淫之邪,多从火化,以风热、风火为主要表现,临床常运用本院2014年甲流协定方治疗。柴胡苦平,疏肝解郁,和解退热;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柴胡长于开郁,黄芩又善于泄热,两药配伍既可调肝胆之气机,又可清泄内蕴之湿热。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能胜风除湿,清热解郁;蝉蜕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能祛风而胜湿,涤热而解毒;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祛邪伐恶,行气散郁,三药配伍从气机的角度可治疗温病表里三焦之热证,此三药若加大黄一味则为清代医家杨栗山所创之“升降散”,原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诸症,赵绍琴老先生认为,只要见有气机郁滞诸证升降散加减用之,均有良效。桔梗、苦杏仁皆功擅宣通肺气,桔梗以升为主,苦杏仁以降为主,两者配伍一升一降,升降调和,用之得当,其效甚妙。柴胡疏畅肝气,前胡宣达肺气,且前胡降气除痰,兼有宣散风邪之功,二者合用,一疏一宣,使气机调达,可疗外感发热,胸闷咳嗽、多痰。《名医别录》:“淡豆豉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故淡豆豉可解肌发表,宣郁除烦,常用于外感表证,寒热头痛,心烦,胸中烦闷,口舌生疮。大青叶功能清热凉血,为解毒要药,配合柴胡、前胡等,能清解气分、营分的热毒。藿香和中、辟秽、祛湿,且可疏散表邪,正如《本草再新》:“解表散邪,利湿除风”。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可疏散风热之表邪,清泄在里之郁热,调节气机之升降,临床运用于2014年流感常获良效。

总之,从实验室角度来说,流感患者血象偏低,提示我们接诊发热患者需常规行血常规检查,血象低者需进一步行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体检测,如患者为甲型流感患者需进一步完善胸片,评估患者病情。治疗方面需尽早规范口服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达菲)。

奥司他韦又名达菲、特敏福、磷酸奥他米韦。口服后1~2 h在胃肠道完全吸收,转化成活性代谢物奥他米韦羧酸盐,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5%[3]。其不良反应较多,一般在服药后1~2天内逐渐消失,只有1%以内的人需停药[4]。有资料显示,奥司他韦对于个体的总体有效率为89%,而对于家庭成员的有效率为84%[5~6]。

[1]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H7N9病例医疗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粤卫明电[2015]13号).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13.

[3]郁杰,戴德银,王听阳.两种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业,2009,18(16):68.

[4]戴德银.实用新药特药手册[M].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98.

[5]刘艾林,王海娣,杨帆,等.抗流感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09,44(9):936-938.

[6]Welliver R,Monto AS,Carewiez O,et al.Effectiveness of osehamivir in preventing influenza in household contacts: 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2001,285:748-754.

(责任编辑:马力)

R511

A

0256-7415(2015)08-0048-02

10.13457/j.cnki.jncm.2015.08.022

2015-03-2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08ZX10005-013)

龙亚秋(1983-),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诊治急症。

覃小兰,E-mail:longqiuxinxin@163.com。

猜你喜欢

奥司流感病毒流感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流感大作战
奥司他韦还能安全用吗
滨蒿总黄酮对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
简单易行防流感六法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普通感冒吃奥司他韦无效
中美科学家发现猪流感病毒H1N1已传播给狗 重组成新病毒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流感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