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2015-10-24关心
关心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智慧教育成为引领教育界的新特征与新体验,受到高度关注与一致好评。智慧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一系列的无线通信设备相结合,从而打造出智能化、感知化的教育系统模式,现已成为数字教育的升华版,被现代化教育界一致看好。智慧教育功能是能够将数字化教育体系变为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教育,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为一体,相互促进。与传统教育方法不同的是,智慧教育能够为学生在教育中呈现出不同的教育特征,并突出技术特征的优势,具有众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关键词】信息时代 智慧教育 数字教育 内涵 特征
一、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下,智慧教育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并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为有效促进教育体系的发展,应将数字化教育体系逐渐向着智慧教育的方向转型。目前,智慧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智慧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引领着全国传统数字化的教育迈向信息化的发展步伐,使教育被信息化覆盖。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智慧教育具有自身新的内涵与特征,本文就智慧教育的内涵及特征进行详细分析与研究,进一步促进人们对其的了解。
二、智慧教育的内涵
(一)信息时代下的智慧教育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智慧教育以互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结合智能化的教育体系的形式呈现于人们眼前,将数字化教育升级为智能化的水平,实现了信息化的覆盖,以信息与智能引导数字化的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智慧教育,改变了人们周围的信息环境,为人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改革与改变。智慧教育优化了信息系统,信息化发展促进了智慧教育的进步,两者的和谐进步已成为带动教育界发展的新目标,向着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数字教育与管理水平以及信息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带动了教育界的发展;然而也存在着些许不足,使其不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迅速发展。智慧教育的到来,有效地改变了现状,促进了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与进步。
(二)智慧教育与数字教育
在信息化的视角下,智慧教育可以说是数字教育的升级产物。智慧教育虽基于数字化的教育统筹内,却又不同于数字化教育,具有云计算、移动通信等全方位的技术相融合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了信息化在数字教育上的影响力度。与数字教育相比较,智慧教育具有培养智慧型与创新性人才的战略目标。在建设模式方面,根据教学的设备环境与资源应用了驱动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云学习、泛在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資源由数字教育的静态固化等转变为了动态的生成。在教学方式上具有极大转变,由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了以学习者为教育主体的方式,突出了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实现了在线学习与智能化教学相和谐的局面。并且在管理方式与思想评价上较数字教育有较明显的不同,进一步实现了归一化管理与智能化管理的手段,推进了科学评价体系的发展与应用。
三、智慧教育的特征
(一)教育特征
智能教育完全打破了教育信息的生态平衡,成为信息化教育的核心内容。从教育特征而言,智慧教育具有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深入融合的特点。所谓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主要是指管理手段、科研成果、教学方式与校园生活的融合。对于智慧教育而言,如何在课堂上将信息与课程内容快速详细地传递给学生,是首要的追求目标。智慧教育还具有资源共享的教育特征,智慧教育根据现今社会的需要,将目标转变为了培养智慧型与创新型人才的战略,将优质的教育信息迅速传遍到学习者的眼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为教育体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打开优质教育的大门,进行智能化无障碍的交流,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可以看出,智能教育的教育特征能够有效地提高各地区的教育水平。
(二)技术特征
在信息化教育的背景下,智能教育的技术具有显著特征。其特征包括智能的管控、对情境的感知方面。对于情境的感知,主要是根据数据的显示为学习者提供推送式的优质服务的过程,能够有效感知学习者的学习状况、知识背景及交往需求,而智能管控主要是通过教育资源、管理与服务的智能化管理进行教育操控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智能操控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并对数据与结果进行智能诊断,使教育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利用智能分析,在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共享业务的升级。因此,智能教育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智慧教育的内涵进行讲解,分析了信息时代下的智慧教育与数字教育的关系与作用,并对智慧教育的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而了解了智慧教育的教育特征与技术特征的具体表现。可以看出,智慧教育已成为教育界必然的发展趋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信息体系,在信息化的背景下,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新一代的智慧型与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06):3-11.
[2]陈耀华,杨现民.国际智慧教育发展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4,29(10):5-11.
[3]杨现民,余胜泉.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与关键支撑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15,08(01):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