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5区块2006年投产气井生产动态评价
2015-10-24王涛任明月李晓峰李凯侯瑞许益凤
王涛,任明月,李晓峰,李凯,侯瑞,许益凤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气厂,陕西西安710021;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苏里格气田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21)
苏25区块2006年投产气井生产动态评价
王涛1,任明月1,李晓峰2,李凯1,侯瑞1,许益凤1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气厂,陕西西安710021;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苏里格气田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21)
随着气田不断开发,苏25区块目前低产低压气井占到总井数83.6%;气藏地层能量的逐年降低,单井产量随之降低,气田开采难度越来越加大,很容易出现积液降产的现象。目前区块平均套压为6.9 MPa,平均单井产量为0.4× 104m3/d,本文通过评价2006年投产的26口井在历时9年多的生产过程中,压力、日产气量、累计产量的变化情况,研究不同类型气井进入积液时段,从而确定不同类型气井开展措施增产对策。
苏里格气田;开发方案;动态评价
苏25区块气田经过9年的开发建设,气井已经进入后期生产阶段,气田稳产难度大,因此加强对生产时间长的气井的综合研究,发挥低产低压气井的潜力,是保障气田稳产的重要措施。目前随着气田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气井生产时间不断延长,气田压力、产量逐渐降低,目前气田气井平均套压6.9 MPa,平均产量0.4×104m3/d。2006年投产26口气井目前平均套压5.6 MPa,平均累计产气量1 455.2×104m3,静态分类Ⅰ+Ⅱ类井比例为77%,动态分类Ⅰ+Ⅱ类井比例只有42.3%,最终采气量分类Ⅰ+Ⅱ类井比例为38.5%。
1 气井分类与开发方案对比评价
截至2014年12月31日,该26口井平均单井累计产气1 477.2×104m3,单井累计产气量最高为6 040× 104m3,最低为226×104m3。方案要求最终累计采气量为2 083×104m3,累计生产时间超过8年,目前平均累计采气量达到方案要求的71%(见图1)。
图1 苏25区块26口投产井产量柱状图
Ⅰ类井占总井数的11.5%;投产初期平均套压为21.7 MPa,前三年平均单井产量2.8×104m3,三年末套压6.2 MPa,三年套压下降15.5 MPa。前期压降速率较快0.013 MPa/d,后期生产逐步平稳,压降速率为0.006 MPa/d,目前单井平均累计产气量5 043.9×104m3,该类气井生产效果好(见图2)。
Ⅱ类井占总井数的26.9%;投产初期平均套压为21.3 MPa,生产三年平均单井产量1.0×104m3,三年末套压6.4 MPa,三年套压下降14.9 MPa。前期压降速率较快0.022 MPa/d,后期生产逐步平稳,压降速率为0.007 MPa/d,目前单井平均累计产气量1 650×104m3(见图3)。
Ⅲ类井占总井数的61.5%。投产初期平均套压为21.1 MPa,生产三年平均单井产量0.4×104m3,三年末套压5.8 MPa,三年套压下降15.4 MPa。前期压降速率较快0.024 MPa/d,后期生产出现积液,目前单井平均累计产气量733×104m3(见图4)。
图2 2006年投产Ⅰ类井压力、产量变化图
图3 2006年投产Ⅱ类井压力、产量变化图
图4 2006年投产Ⅲ类井压力、产量变化图
通过加权平均,该26口井稳产三年时间内,平均单井产量是0.86×104m3,达不到开发方案要求的稳产三年平均单井产为1.0×104m3,仅为开发方案要求的86%。
2 单位压降采气量变化趋势
Ⅰ类井前期(开井至套压至8 MPa)单位压降采气量较低185×104m3/MPa,中期(8 MPa~5 MPa)生产逐步平稳,单位压降采气量较高450×104m3/MPa~1 950× 104m3/MPa,后期单位压降采气量趋于降低300× 104m3/MPa,表明该类井在低于8 MPa是主力生产阶段,有至少5年的低压生产期(见图5)。
Ⅱ类井前期(开井生产至8.4 MPa)单位压降采气量较低50×104m3/MPa~130×104m3/MPa,中期(8.4~6.3)开始出现明显积液,单位压降采气量较高130× 104m3/MPa~256×104m3/MPa,后期采取排水采气措施,单位压降采气量小幅升高,目前单井平均累计产气量150×104m3/MPa。该类井在套压低于8 MPa,开始有明显的积液(见图6)。
Ⅲ类井前期(开井生产至8.85 MPa)单位压降采气量较低21×104m3/MPa~33.65×104m3/MPa,套压低于8.85 MPa开始出现积液(见图7)。
图5 2006年投产Ⅰ类井单位压降采气量、压力变化图
图6 2006年投产Ⅱ类井单位压降采气量、压力变化图
图7 2006年投产Ⅲ类井单位压降采气量、压力变化图
3 低压低产阶段与高压阶段比较
苏里格气田具有特殊的地质特点和独特的开发方式,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Ⅰ类井的经济生产期大于20 a;Ⅱ类井为16 a,废弃产量为0.102×104m3/d;Ⅲ类井为8 a,废弃产量为0.11×104m3/d[1]。
Ⅰ类井平均套压为3.7 MPa,大于等于8 MPa时累积采气量为1 824×104m3,预测Ⅰ类井20年后平均累计采气量为6 284.2×104m3,低于8 MPa的累计采气量为4 460.2×104m3,所占比例为71.0%。可见Ⅰ类井具有较长的低压生产期(见图8)。
Ⅱ类井平均套压为5.2 MPa,预测Ⅱ类井16年后平均累计采气量为2 013.0×104m3,小于8 MPa累计采气量为1 145.3×104m3,占到目前总累计采气量的56.9%,可见Ⅱ类井具有较长的低压生产期(见图9)。
Ⅲ类井平均套压为5.2 MPa,大于等于8 MPa累积采气量为238.3×104m3,小于8 MPa累计采气量为420.2×104m3,占到目前总累计采气量的63.8%,Ⅲ类井具有较长的低压生产期。87.5%Ⅲ类井已经不产气,平均套压为5.2 MPa,累计采气量仅为733×104m3(见图10)。综合判断,20年末气井平均累计产气量为1 718× 104m3,达到最终累计采气量的85.9%。
4 结论
(1)2006年投产井26口井平均累计产气量仅为方案指标要求的71%,表明区块稳产难度大。
(2)三年稳产期内平均单井产量是0.86×104m3,为方案要求86%。
(3)Ⅰ类井单位压降采气量明显高于Ⅱ类、Ⅲ类井,Ⅱ、Ⅲ类井较Ⅰ类井比较压力更早需开展排水采气。
(4)2006年投产气井具有较长的低压生产阶段。
图8 2006年投产Ⅰ类井压力、累计产气量变化图
图9 2006年投产Ⅱ类井压力、累计产气量变化图
图10 2006年投产Ⅲ类井压力、累计产气量变化图
[1]毛美丽,等.苏里格气田气井废弃产量预测[J].天然气工业,2010,30(4):64-66.
[2]张吉,达世攀.苏里格气田有效储层分类评价[J].天然气工业,2008,28(增刊B):28-30.
[3]田冷,李杰,何顺利,等.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5,25(10):44-46.
10.3969/j.issn.1673-5285.2015.03.018
TE377
A
1673-5285(2015)03-0068-04
201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