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2015-10-24孙红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中心血库黑龙江大兴安岭165200

关键词:阿替普尿激酶溶栓

孙红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中心血库,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200)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孙红丽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中心血库,黑龙江 大兴安岭 165200)

目的 探索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患者经密切观察后表明,采用尿激酶治疗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2.5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确切,值得被临床广泛使用。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指的是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急速时,突然中断或下降,使心肌缺血,从而并发心肌坏死,其临床特点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1]。本文旨在探索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将其采取随机的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入选患者均达到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9:21,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为(68.42±2.48)岁,平均病程(5.75±2.46)h。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2:18,年龄59~80岁,平均年龄为(69.53±1.67)岁,平均病程(5.48±1.79)h。两组男女比例、平均年龄、平均病程之间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使用利尿剂,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 U等常规治疗,连续使用3个疗程,一个疗程为3天。

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将50万的尿激酶加入到20 m L生理盐水内,静脉推注到体内,随后将150万的尿激素溶解到100 m L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30 min。

观察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实施静脉给药阿替普酶,2 m in内静脉推注阿替普酶8 mg,推注90 m in后再给予静脉滴注42 mg,。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将疗效分为治疗显效、治疗有效、治疗无效三个大项,具体内容如:治疗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血清酶检测达到正常状态,心电图仅遗留异常Q波。治疗有效:患者临床症状逐渐好转,血清酶检测达到正常状态,心电图仅遗留异常Q波与T波改变。治疗无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好转,心电图显示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表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2.50%)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已成为人类身体健康的一大威胁,治疗心肌梗死的最有效办法为心肌再灌注,再灌注治疗临床上又分为两类,包括静脉溶栓与介入治疗,经研究发现,静脉溶栓的再灌注与溶栓治疗相比,其能更具有持久性、预后更加良好[2]。

阿替普酶作为纤溶酶原激活剂的一种,其主要是利用于DNA重组技术,制作成单链t-PA,作为溶栓药二代[3]。阿替普酶中的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其能够有效地激活纤溶酶原,从而产生纤溶酶,纤溶酶又具有分解血栓部位的纤维蛋白功效,使其产生较强的溶栓效果,但不激活血液中的纤溶酶原,所以使用阿替普酶的安全性也较高,对于疗效方面,阿替普酶是天然存在的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其具有半衰期短和无抗原性等特点,阿替普酶可选择性的与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的结合,其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尿激酶则无选择性溶解纤维蛋白,所以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效果更强,副作用少,恢复率快[4-6]。

经研究表明,采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2.50%)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确切,疗效显著,治疗后恢复率高,所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高。

[1] 赵 静,曹枫林,许玉华,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的预测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2):87-91.

[2] 张新梅,胡允兆,陈样新,等.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3,34(2):260-263.

[3] 宋叶平,李焰生.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早期疗效的因素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0):781-783.

[4] 王爱明,王佼佼,张凤佳,等.急性脑梗死早期征象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相关性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0):1054-1056.

[5] 高红华,文佳媚,高连波,等.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13):14-16.

[6] 吴海丹,徐开联,付延导,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162-164.

本文编辑:吴宏艳

R542.22

B

ISSN.2095-6681.2015.026.021.02

猜你喜欢

阿替普尿激酶溶栓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