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015-10-23孙逊
孙逊
【摘 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其功能,在未成年人个体的成长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而任何一个方面的欠缺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深入分析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学校的引导,整合两者使其优势互补,从而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优势互补;未成年人
孩子的一生不仅要接受家庭教育,同时还要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并在其一生所受的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者,需要深入分析当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优势,并整合其各自优势,通过学校教育引导家庭教育,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优势
1.学校教育的优势
(1)计划性、系统性。学校教育是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过程。
(2)专业化。学校按学科聘请具有教育理论和专业素养的教师,使用灵活多样、有效的方式对年轻一代集中进行教育,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成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人才。
(3)全面发展的理念。我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教育是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它不仅要促进学生的智力成长,还要关注学生道德、身体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4)团队精神的培养。学校教育通过班级活动、学校活动促使学生的学业进步,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
2.家庭教育的优势
(1)全面性:家庭教育要管理未成年人所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并且其涉及到的内容有学习、生活、劳动、择业、待人处事、社交、恋爱婚姻等方面。同时,家庭教育需要家庭成员全员参与。家庭教育的责任是结合社会要求,促进未成年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渗透性: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有规定好的课程计划和学制,它不受时间、地点、场合、条件限制,可以随时进行。父母可以通过生活实践或与子女共同活动的一切机会进行教育,方法灵活,易于为子女接受。
(3)权威性:家庭教育中的家长与子女间存在血缘关系和经济与生活的信赖关系。家庭教育在这种的权威下,往往是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4)针对性和及时性:父母对子女的秉性、脾气了解比较透彻。这就为家长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5)长期性和继承性:家庭教育相伴子女终身。个体接受了祖父辈的教育,在自己将来成家立业后,也会用同样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教育自己的后代,用从父祖辈那里接受的家庭教育思想观点、行为习惯影响教育自己的后代。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具优势,我们通过整合二者优势,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
1.家庭的血缘性与师生的业缘性。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教师的权威,与家庭关系中的情感和权威不是同样的类型。因此,学校也可以解决许多家庭教育无法解决的问题。
2.家庭教育的一贯性和学校教育的阶段性。家庭教育环境的固定性可以通过学校环境的变化性来弥补,而学校教育环境的变化给孩子带来的心理不适应,也可到家庭的港湾中去调适。
3.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学校教育的团队性。学校教育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帮助其接受社会规范的限制和纪律的约束,帮助其养成互助合作的能力,以及人际能力和社会能力。
4.家庭教育具有灵活性与学校教育的模式性。家庭教育具有灵活性,教育目标、教育资源、教育方法、教育时间、教育步骤都可以灵活把握。学校教育在这方面则受到很大限制,学校教育要照顾到整个班级集体的情况,因此一般要有教育的规划和模式。
5.家庭教育的无序性与学校教育的系统性。多数家长没有具体的教育计划和系统的教育内容,而是随时随地随事来进行教育,教育的内容之间也没有系统性和序列性。学校教育是系统性的教育,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程序、教育步骤、教育方法、包括传授、训练、检测、反馈、评价都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
6.家庭教育的实践性与学校教育的智能性。家庭教育侧重点在非智力因素上,通过孩子自身的实践,也就是自身生活的实践锻炼培养兴趣、动机、目标、意志、性格、抱负、信念、挫折感、团队精神等,提高孩子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校教育则侧重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智力因素。
三、整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措施
1.更新观念,学校应当服务家庭。学校应当为家庭教育服务,发挥家庭的主体作用,吸引并组织家长参与子女的教育活动,给家长提供参与培训的机会,对家庭教育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校方要为学生学习服务,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成长。学校还要关注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学习和共同成长。
2.提高家长素质,建立学习型家庭。若要教育好学生,必先教育好家长。家长是孩子来到世上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孩子从家长那里接受最早的启蒙教育,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老师,只有家长是无法变换的。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教育及学习的重视,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尊重他人,让整个家庭有学习的氛围和学习的环境。
3.努力开发家校沟通与合作的新渠道。学校要通过接触,尽可能多地与家长就管理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选聘等各方面交换意见,倾听并尊重家长的意见,采纳并利用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教师也要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到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而因材施教。要利用现代化的沟通手段,如校讯通和网络等相关的服务及时进行家校联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教师和家长要做学生日常行为的示范者。家长、教师要和学生一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小事做起,形成对教育尺度的约定,纠正学生不健康的兴趣爱好和不良行为方式。
【参考文献】
[1]唐倍根,唐纳德,R.格莱叶.学校与社区关系[M].周海涛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2]毛志远.试论小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J].楚雄 师范学院学报,2002(1):86-90
[3]文晶.简论家庭教育的地位及作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3(3):45一46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市仰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