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5-10-22冯爱华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10期
关键词:老舍自然段矛盾

冯爱华

一、 诗意导入,揭示课题

1. 指名背诵《敕勒川》。

2. 好一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辽阔无边的大草原。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美丽的草原吧!(《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响起,出示草原的图片)欣赏了眼前的图片,大家想说点什么呢?

3. 曾有人这样形容草原:草原,那是一个童话的世界。一眼望去,羊群,像天空的白云掉在嶙峋的山岩旁;鹿群,像银河的繁星撒在茂密的森林里;马群,像天使的指尖飘在参差的草丛间;牛群,像仙子的彩绢镶在晶亮的溪水边……

4. 几十年前,老舍先生第一次到草原参观访问,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走进这个童话的世界。

【设计意图】背诵草原诗,聆听草原曲,欣赏草原图,创设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草原》的兴趣。出示一段描写草原的文字,旨在让学生从这段诗意的文字中去想象草原童话般的世界,以拉近学生与草原的距离,起到“诗意导入”的效果。

二、 检测预习,读薄课文

1. 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草原》一文有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 不难看出,老舍先生在构思《草原》一文的时候,重点写了两个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写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给人带来的乐趣,一部分是写在访问陈巴尔虎旗时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你能把两部分内容概括成两个词或两个字吗?(学生概括,老师相机板书:景、人)

3.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写的。请大家采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认真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感受语言大师的风采。

4. 现在,请大家自由地、放声地朗读第1自然段。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一会儿读给大家听。(生自由读)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认真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感受”,给学生充分时间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感悟意境,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人热情;接着,通过“放声朗读”第1自然段,再次让学生充分接触语言文字的形式,让他们经历从语言到画面再到语言的阅读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三、 矛盾写法,体悟奇妙

1. 老师特别喜欢第1自然段的描写,看着看着,老师就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作者在描写时很矛盾。(板书:矛盾)

2. 在老舍的眼里,草原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文字: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3. “一碧千里”是什么意思?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4. “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人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这是不是矛盾呢?(引导学生根据“那天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句话来体会)

5. 请再细细读一读第1自然段,找到其他矛盾写法的句子。(生自读)

6. 作者先说翠色欲流,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表面上看也是很矛盾的。其实,这非但不矛盾,反而形象地展现了草原景物的逼真情态,突出了草原空旷辽阔的特点,传达了作者的忘我之情。“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分别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视觉形象。前句是近镜头描写:草原绿得浓厚,绿得油亮闪光,给人“欲流”的感觉。这是化静为动,突现草的色泽和草的生命,洋溢着无限的热爱和赞叹之情。后一句是远镜头描写:极目远眺,草原与长空相接,浓绿与云天相映,翠色千里,连绵不断,一直伸向云天深处。

7. 是呀,汽车在前进,视野中的那些“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小丘,那一碧千里的草原,不正在悄悄流入云际吗?轻声读读这句话,想象画面。

8. 小结:蓝天共碧草一色,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我们读书不仅要读懂字面的意思,更要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要读出文字背后含着的意思。

9. 作者说:“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里的“惊叹”与“舒服”,“愿久立”与“想坐下”又是互相矛盾的。(相机引导:其实,作者惊叹的是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机勃勃,视野开阔,令人心旷神怡;“愿久立”,是因为草原景色迷人,“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何况是感情丰富的人呢;“想坐下”,是因为眼前美景沁润着心田,内心涌动着一股勃勃诗情,想借诗歌来抒发)正是这矛盾的手法巧妙地刻画出“我”在这种境界里的复杂的内心感受,多么自然得体啊!让我们读出作者复杂的内心感受。(生齐读)

【设计意图】从课文中找到矛盾写法的句子,这些句子表达了老舍先生的独特感受,看似语意矛盾,实际意境相通,在品味的过程中,就要把语言训练与想象感悟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这里,我采用了扶放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亲历语文实践的过程。对于第一处矛盾描写,我基本上采用的是扶的方式,学生读文思考,逐步发现矛盾写法,体会其中之妙,获得一种语文实践的经验。而对于其它两处矛盾描写,则让学生凭借已经获得的语文实践经验去阅读,去发现,去思考。如此教学,既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 读写结合,个性表达

1. 此情此景,老舍醉了,我们也醉了。当你置身于草原这样的美景之中,你会放歌一曲,你会低吟一首小诗,你会就地打一个滚,撒一次欢。把你最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写下来。

2. 风儿阵阵,草浪滚滚,像绿色的海洋一望无边;洁白的蒙古包,星星点点,像海洋中的白帆,它们正乘风破浪,驶向更美好的未来!这是勤劳剽悍的蒙古族牧民在新的社会中用自己的汗水写下来的草原童话。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草原人民。

【设计意图】这一段前后呼应的设计,使教学内容有了完整性,并很自然地过渡到草原人民的身上,深化了主旨,为下节课的学习作了铺垫。

(作者单位:宜兴市东域小学)

猜你喜欢

老舍自然段矛盾
北平的秋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秋天
老舍的求婚
美丽的秋天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