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完美三角”
2015-10-22徐园园
徐园园
【摘要】 课堂教学的成败立足于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程度,即有效程度。真正的有效课堂是要求让学生接受体验,触动学生的分析与思维,也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更促进学生的联想与知识的应用,从而形成以“体验、探究、思考”相互结合的基本“三角”,并在此构架中联想,激活生活体验,激发情感触动,最终形成以体验探究、思考解疑、联想激活交融的有效课堂教学“完美三角”。策略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求知;有效设问,让学生在思考中求解;适时探究,让学生在比较中求真;举例应用,让学生在联想中求活;切入情感,让学生的价值观在感触中提升。
【关键词】 体验 探究 思考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7-028-01
课堂教学的成败立足于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程度,即有效程度。我们的出发点是改进我们的课堂,我们的策略是策动学生的有效学习,我们的落脚点是学生的成长。
而基于新课程的目标要求,既要给学生以知识技能,又要让学生掌握过程和方法,更要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发展。在这一指导思想下,需要我们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阵地,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地方,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地。
一、“完美三角”的作用机理
有效课堂的真正体现是学生“三维目标”的落实。而有了体验,学生才有认知知识与情感认同的可能;有了探究,学生才能有过程的参与和能力的提升;有了思考,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方法的把握和良好学习品质形成的可能。
我们将以“创设情境”、“有效设问”、“适时探究”作为策略,以“体验、探究、思考”作为策动的作用点,以追求有效的课堂作为方向。
二、“完美三角”的运用策略
1.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求知
“百闻不如一见”。有了亲身的体验,抽象的知识就变得直观,难以表达的事物就变得简单。联想更多的是概念教学,如能设计出一些较直观可感的体验活动和实验,就更有利于学习知识的构建,更能对知识的理解有广度与深度,更能触及认知中的一些相关问题,也更能引起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让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得以持久。
如学习大气压时,我们虽生活在大气中,但大气压强的存在却难以感受到,所以在新课引入时,不妨先设计一系列源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为了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可采用表演赛,各请两位同学:①用吸管喝瓶中的饮料,看谁喝得快。(饮料瓶分带盖与不带盖两种)②用果冻空壳吸玻璃片和棉布,看谁能成功。③把两块玻璃分开,看谁更容易(两块中间干,两块中间湿)。通过学生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上述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共同之处?这样会使学生不仅解决大气压真实存在的知识,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从体验中获得知识与规律,就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2. 有效设问,让学生在思考中求解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隅三反,则不复也”。
学习大气压很大时,在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同时,让两学生来体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并层层设问:为什么在抽去空气前很容易拉开?为什么在抽去空气后不容易拉开?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什么?将“现象”与“问题”纠集在一起,以设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就不难解释如大气压很大,为什么没有把我们的房子压塌、把我们的身体压瘪的现实,让学生从“动手”到“动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适时探究,让学生在比较中求真
科学课新课标的总目标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既是科学课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科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科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设计科学探究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在探究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时,让学生用乒乓球这熟悉的工具展开系列实验:用细线把两个球吊在空中,相隔适当距离,对准两球中间吹气;用电吹风对着乒乓球向上吹强风;又把它放在玻璃漏斗里,对着漏斗嘴向下吹气。学生通过对现象猜测、尝试以及“出乎意料”的实验结果,会感到新奇和兴奋。教师因势利导,引导他们思考与比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从而使学生的兴趣不断地提升和发展,最后导出气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再进一步分析课本中当列车驶过时,为什么不允许旅客站在标志线内?然后引申推广到液体也跟气体一样,液体的压强也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让学生追查两船相撞使船长蒙冤事件的真相,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有效设问、让学生适时探究,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体验、思考、探究,至此,我们似乎就完成了大多数人认为的较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倘辅之以联想、情感等教学因素的切入,以此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将学生在科学课中的知识技能目标升华到态度、价值观等情感目标,提升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是有效课堂应当基本具备的内在“三角”与外在升华的“完美结合”,既是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人文性的体现,是全体教师应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正是本人写成本文的动力。
[ 参 考 文 献 ]
[1]《科学》教材第三册,朱清时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2]《中学化学》2007年第六期第五页《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3]《物理教师》2007年第十期第十五页《谈物理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