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学生英汉翻译实践能力提升探究
2015-10-22吕银平
吕银平
(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宁夏固原756099)
英语专业学生英汉翻译实践能力提升探究
吕银平
(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宁夏固原756099)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翻译教学最基本的目标,从历年考试反映出一个共性问题:学生在句子理解、翻译技巧和方法的运用方面达不到教学目标,必须具备的基础文化和文学知识欠缺。文章通过对试卷中英译汉和汉译英的各题得分的分析,指出教与学中应关注的问题,以期解决翻译教学第一阶段存在的问题。
实践;翻译技能;文化基础
前言
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总结和系统的反思,对存在的问题做出及时改进,并进而弥补出现的不足。王蔷(2013)指出,反思性实践(reflective practice)最大意义就是将教师从常规和直觉的教学惯性中解放出来,使教学的每一个策略都有根据,并且有清晰的目的[1]7。反思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课内教学活动、学生的表现和接受程度,对教学中方法的利和弊做出反思,同时结合存在的问题做出合理的分析,不断探索有效的实践和教学方法,挖掘影响教和学的深层原因。
《英汉翻译》是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学生的必修课,为学年课程,包括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部分,上课安排为入门(翻译I)和提高(翻译II)两个阶段。入门阶段以英汉语言的差异对比为主,以句子、段落的互译学习翻译技巧;第二阶段以段落、文本翻译提高学生的翻译综合能力。从近几年的考试结果来看,学生对原语的理解和表达、翻译技巧的运用不太令人满意。英语译成汉语基本能达到要求,而汉语译成英语问题百出。本文以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的英汉句子互译为具体例证,从学生的成绩分析说明第一阶段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以期对“教”和“学”有所裨益。
一、试卷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本次考试英汉互译题型为英译汉(A)和汉译英(B)两种题型,各为10个小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试卷中占40分。考查内容包括英汉语言句子结构对比,文化和文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其翻译。本次考试共4个班123人,各班的人数31,30,32,30。阅卷后,对学生的得分用EXCEL做了统计,各班各题的平均成绩分析如下:
(一)英译汉英译汉(A)部分为基本句子翻译,其中:英汉结构占18分,文化占2分。从各题的得分可以得出学生掌握基本句子翻译的情况,见下表:
根据上表:学生英译汉总体得分较高,根本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英译汉为主,平时学习中如:综合英语、语法和阅读等基础课程对英译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英译汉不是学习的障碍,如第1-8题,除过存在典型的错误,学生的得分较为满意。第9题和10题得分较低。通过卷面分析可看出学生的薄弱方面。
(1)没有掌握直译和意译的内涵。直译和意译是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学好其它翻译技巧的根本,是翻译(I)阶段的重点,掌握这两种译法,才能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表达恰当得体。但是试卷中并不能反映出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个译法。如:第2题“We must make a full use of the existing technical equipment”中的“existing technical equipment”,译为“现存的”,而参考答案为“现有的”,出现了字面译,有牵强附会的感觉。第10小题“When it is dark in the east,it is light in the west;when things are dark in the south,there is still light in the north.”可以直译为“东边不亮西边亮,黑了北方有南方。”几乎全部学生用直译,如:“当东方不亮时,西方就亮,当南方暗时,北方就亮”,而意译很少。学生的精彩答案为“事物有阴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当上帝为你关上门时,他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事情的一面陷入困境,另外一面是柳暗花明;困难的事情都会有转机;风水轮流转。”这样翻译确能达到出神化境的境界,但是132名同学,只有6名会运用意译的方法。
(2)句子的理解不准确。理解是进行准确翻译的第一步,理解不准确,就无法谈及表达。如:第(1)题“You have a lucky star above you”。学生不理解“above”,造成误译:如,“愿主与你同在;上帝保佑;幸运星会伴随你的左右;幸运之星照耀你”。当然也不乏好答案:“你真是被幸运之神眷顾啊!”你真幸运,幸运之神降临到你头上了。第(4)题“Some knowledge about the structure and history of Chinese is helpful for your study of the language.”学生对“the structure and history of Chinese”的理解不正确,本题的正确答案是:对汉字的结构、发展历史有所了解有助于大家学汉语。但是有些同学把本句译为:“有些关于中国制度和历史的知识,对你学习语言是很有帮助的:对中国的结构和汉语的历史上的知识有助于你学习语言。”,这显然是对句子结构的理解不够准确。第(7)题“My work,my family,my friends were more than enough to fill my time”,本题错误是对more than enough的理解不准。学生译为:在我的生活里,有家庭,有工作,有家人就足够了;家庭,工作和朋友就是我的一切;工作、朋友和家人充实了我的生活。参考答案为:干工作、做家务、与朋友交往占去了我所有的时间。因此,理解不准确,准确表达就无法做到。
(3)语句表达欠妥当,语言不精美。表达能力是翻译的核心,表达得体、恰当,才能体现出翻译的宗旨。语言美是翻译的标准之一,精美的表达会使译文锦上添花,产生不可比拟的语言效果。试卷中出现的错误,便可反映出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如:第9题“Kissinger had slept there before,in July and again in October”,个别学生的汉语文采太逊色,把“has slept here”翻译为“睡过觉”,“睡过”等口语化的用词,显得译文不雅。还有“Kissinger在这里住过宿”这样的答案,试从标准答案“下榻”和“睡觉”两个词语的语气和语言效果来比较,便可见分晓。不会翻译人名“Kissinger(基辛格)”,足见学生平时阅读量小,知识面狭窄,在译文中既有保留原名“Kissinger”的,又有不标准的谐音翻译,当然,在试卷中也有优美的句子,如第8题:“Flowers bloom all over the yard”,“满园花尽开”;“花儿开满庭院”;“院中花朵竞相绽放”的翻译。
(二)汉译英汉译英B部分的句子翻译包括基本常识、文化和文学三方面的知识,其中:第5题和第9题的文化占4分;第10题的文学占2分,从各题的得分可以看出学生的弱项,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反映出:各班在1-4题得分不算太低,但是第5题(1)班最低,第7题(1)班和(4)班低,第9题(3)班同学低,第10题(1)、(2)、(3)、(4)班的同学得分都低。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下:
1、基本词汇和句子结构不会翻译。如:第4题“在公共汽车后面行驶的是一辆红色的跑车”,学生把“跑车”译为running car,过于字面的杜撰词汇。答案为“racing car或Sports car”,可见学生平时不有意识的扩大词汇量和知识视野。第7题:“他侃侃而谈,我匆匆记录;电话铃柔和地嗡嗡作响”,这句话考查三个动词的译法及各动词的修饰词:侃侃,匆匆和嗡嗡。参考答案:“He talked on,I scribbled away,his telephone buzzed sweetly”。在试卷中,答案五花八门,找不到合适的词形象地表达,尤其是buzz没有一个学生的答案是正确的,当然,翻译不求固定的答案,对于基础学习阶段,应该有扩充词汇的任务,能够用贴切的词语翻译。
2、文化信息内容空白。第5,9,10题考查学生的文化和文学知识。其中第5题“一贫如洗”译为:“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为什么是教堂里的老鼠?教堂是做礼拜的地方,虽然在教堂的厨房里可吃饭,可是活动进行完之后不储存多余的食物,一切打扫的恢复如初。所以,这个俗语的含义便很明了。第9题:“说曹操,曹操就到”是对中国文化的考查,作为授课内容的一部分,学生不能做答,说明对本国文化知识掌握欠佳。第10题:“《丧钟为谁而鸣》”,是文学课程中需掌握的外国名著小说,海明威是学生必须了解的美国作家,对其作品应该不陌生,何况文学课和翻译课开在同一学期,学生与之失之交臂,可惜可叹。阎佩衡(2005)认为:“翻译学习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实现原语与译语之间跨文化的交际”[2]5。因此,文化修养对学习外语究竟有多重要,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情,21世纪的中国,处于世界大舞台的背景下,面对文化失误,外语学习者怎能负起文化使者的重任?
二、基于存在的问题对教和学的反思
根据以上英译汉和汉译英方面的问题,需要重新明确翻译课程的定位和翻译的任务,在教学中强化翻译课程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能在英汉语言对比,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方面提高,对翻译的技巧和方法深入理解并能熟练运用。
(一)翻译课程授课方向定位
不同时期人们对翻译的的认识和界定有所不同。在此,以上世纪末“翻译学”确定之后的界定为基准,体现翻译使命的时代性,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当代翻译家张今先生(1999)认为:“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language community)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3]3。许建平(2003)认为翻译是一种用不同的语言文字将原文作者的意思准确地再现出来的艺术[4]4。沈苏儒(2012)认为“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把具有某一文化背景的发送者用某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尽可能充分地、有效地传达给使用另一种语言文字的,具有另一种文化背景的接受者”[5]3。
从三位翻译家对翻译的定义可得出,翻译是以原语和目的语的转换为手段、以意义的表现为任务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所以,翻译的教和学在基本的双语转换基础上,以交际为主,体现两种语言的文化特质。学习翻译要为“有用打基础,以翻译为手段挖掘两种语言的美”。在学习过程中顾及到语言本身和文化信息的呈现,使译文真正达到原文语言和文化特质在译文中的再现。
(二)翻译课程的再认识
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翻译是必修课程,集基础阶段学习的阅读、语法、写作为一体,并对汉语素养提出较高的要求。翻译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言对比,文学和文化以及相应技巧、方法和策略的实训,以及各种应用文体的翻译。阎佩衡(2005)认为,在学习时“要学生认识到翻译的本质,掌握其灵魂,也就是‘入于里’的学习。”[6]15
语言对比,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词、句子结构进行分析、转换为目的语,是学习翻译的基础。文学翻译,通过精彩佳作的翻译展示中英文的魅力,培养初学者的语言表达,运用贴切、优美的词表现原文、领悟翻译的三原则:忠实、通顺和优美。杨士焯(2006)提出:“文化翻译中要了解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区别,挖掘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原汁原味的传递原语文化信息[7]173。”由此上升到语篇教学,做到对翻译知识和技巧的综合运用。所以,翻译理论和技巧必须建立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相应的授课思路应该是:介绍翻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学生意识到翻译学习的过程,深化认识英汉语言异同。
(三)授课教师的兴趣偏向对学生的影响
从考试成绩来分析,学生平时没有把翻译的三方面内容结合起来。一方面,在学习中,学生对文化词,文学的基本知识不太关注。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授课教师的研究方向不同,一人文化与翻译,二人为语言学方向。在学生的成绩分析表中可以看出,汉译英第5题文化翻译(1)班同学失分最严重。因为(1)班教师的研究兴趣在语言学对比上。(3)班同学的第9题文化得分低,是因为3班教师也以语言学为主。第10题4个班都差是因为三个授课教师文学知识联系不多造成的。对于这个问题,在授课中可以调整课程内容,不一味以书本安排为主,合理安排文化和文学部分,贯穿于基础对比和翻译技巧,指导学生从开始学习就能做到全面学习。
结语
连淑能(1993)指出:“翻译能力在短期内不能提高,归根结蒂是因为英汉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对比、分析和归纳这些差异,是翻译学的重要任务”[8]2。本科翻译教学中,课程安排和内容一般遵循:先进行语言对比,学习基本的翻译技巧与理论。再以文学翻译为载体,以文学作品素材的得体翻译为主旨。最后以文化信息的互换,归化、异化的译法为向导,学习文化知识。所以,在学习时要求做到:(1)学习最基本的语言知识。(2)扩大视野,增强文史知识。(3)学习翻译策略和方法的运用。(4)学生合作学习新内容,授课教师多设计相关练习题,加强训练,补足欠缺之处,帮助学生提高翻译的综合能力。
[1]法雷儿(Thomas S.C.Farrell)(加).反思性实践:重燃你的教学热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7
[2][6]阎佩衡.英汉与汉英翻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5]肖坤学,陆道夫.大学英语通用翻译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8
[4]许建平.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7]杨士焯.英汉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
[8]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 郭佳)
Lv Yin-p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Guyuan Ningxia 756099)
H319
A
1673-2014(2015)06-0087-04
宁夏高等学校自治区级教育教学改革资助项目(NJG[2014]223)。
2015—06—11
吕银平(1972—)女,宁夏固原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