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课的导入方法
2015-10-22于勤秋
于勤秋
(延边第二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
浅谈高中美术课的导入方法
于勤秋
(延边第二中学,吉林延吉133000)
导入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无论教育改革如何发展,它都将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课堂的导入就更加显得重要。它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同时也为课堂教学埋下伏笔,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由于我们目前教育体制的种种原因,美术等小科目往往不被学生、家长重视,因此良好的教学导入在这些学科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美术、教学、导入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例子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学中也是如此。精彩的教学导入往往像一首音乐的前奏。如果音乐前奏悠扬、动听自然会加倍吸引听者,并给听者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学的导入更是这样,它是学生兴趣、积极性和注意力能否调动的关键。
目前,高中生接触事物方法极其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也比我们想象中宽泛的多,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度自然是非常强烈的,但前提是这些事物一定是他们感兴趣的,因此,我们再像传统的方法单刀直入式的教学,学生自然抱有消极态度,甚至是敌触态度。也许有人认为导入是浪费时间,不如节省时间多讲知识点。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能够把所有学生的兴趣都调动起来,以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到课堂中,做到事半功倍,不是更好吗?
高中美术课并不像初中、小学课程那么单一,以学生动手制作、绘画为主,它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评价、表述等多方面的能力。因而,课堂的难度要远远高于初中,那么对学生的要求自然已不像以往的动手制作和绘画那么简单。由于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美术教育长期被错误的认为是学生学习之余的放松课、休息课、作业课,甚至挤到高中课程的边缘,据统计55%的学生认为美术课经常被占用或没有开设美术学科,因此,美术的地位和重要意义根本得不到体现。由此很多教师也都报以消极态度面对美术课堂,久而久之导致恶性循环,美术课也真正的站在高中课程的边缘了。
作为美术教师,不仅要做到传授知识,同时也要摆正自己行业的地位,因而,在现阶段我们必须从点滴做起。使学生重新认识美术,了解美术的重要性。但这里要说的并不是该讲授什么内容,而是如何将你的讲授内容传递给你的听者,因为失去了听众和参与者,我们的课也就失去意义了。下面就美术课的导入方法,谈谈个人的认识和收获。
一、情境导入
高中美术课内容十分丰富,从中国到外国,从古代到现代,从民间到宫廷,从绘画到设计等包揽了众多内容。由于美术作品与社会、历史、政治、文学乃至民间传说的联系都十分密切,所以将所讲内容回归到作品产生的氛围当中,对学生的理解和融入便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中国民间美术——美在民间永不朽》一课,由于学生对民间美术作品接触很少,对其内在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而且经常是不屑理睬的态度。最初的课上若只讲作品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等内容,学生听得没有半点兴致。后来教师经总结,将每件作品还原成其产生时的一个个小故事,适当的创造情景,课堂气氛改观了,学生和作品的距离明显拉近了许多,但效果仍并不够理想,后来发现也许就是最初的细节做得不够,课还没进入正题,课堂已经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听众。所以教师可在课堂情景上多作些文章。课前学生刚进教室和展示作品的环节加上了东北民歌“小唱戏”的音乐背景,教室布置上也加了很多民间的装饰品,使学生一进入教室便感受到民间的、淳朴的美。经过两次修改,课堂效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如《走进抽象艺术》一课,大多数抽象作品经常令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平时习惯了“像与不像”的观察,而突然整个画面所有的物象被抽象成了点线面,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处开始欣赏,即使看也是走马观花。而某校教师在《走进抽象艺术》一课时,欣赏《百老汇的爵士乐》前,给学生们播放了美国十九世纪40年代爵士乐,然后让学生用画面表现听到的音乐,学生们纷纷阐述了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当教师展示出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时,大家都十分惊奇,接着便进入了画面的分析过程……一首轻松的爵士乐使那幅难懂《百老汇的爵士乐》不再无处可抓,同时也还原了作者的创作情景,为学生理解抽象艺术做了很好的铺垫。
创造适当的情景氛围,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同时也为课堂教学埋下伏笔,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因此,情境导入可以说是一节成功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二、活动导入
也许有人认为“活动”不过是为形式而形式,但经实践发现,“活动”可以不是形式的“玩弄”,他可以成为你偷偷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方法。大家可能都有发现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大,记忆的知识点多,学生们最怕的就是那些生僻的人名和抽象的数字。例如讲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时,所涉及的人名、地名、雕塑的造型、尺寸等信息都是学生不愿意去记忆的。所以在讲《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一课时,教师可选择听信息抢答式的引入方法。
◆ 课例片段:
教师:讲新课前首先要介绍给大家一位“帅哥”,给出他的基本信息,看看哪一组的同学能猜到他是谁?
1.该男子有健壮的体魄和几近完美的身段;
2.一头整齐而时尚的卷发;浓眉大眼,眉宇间常充满正气和胜利的信心;
3. 该男子经典造型:右手自然下垂、左手紧握并上扬至胸前,头部昂然抬起凝视前方;
4. 很多人认为该男子酷似港台明星:何家劲;
5.因为该男子总是“喜欢”赤身裸体,因而一些门外汉称其为“流氓”,而业内人士却称其为”艺术”。
6.他的身高2.5米 ,米开朗基罗的杰出代表。
(一条条信息依次公布,学生抢答)
根据学生目前的心理特点,他们对新鲜事物总是抱着非常好奇的态度,用这种悬念抢答的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效果不言而喻。学生们在猜想的过程中无形的将雕塑作品的基本信息记入了脑海。根据本地的一份统计结果表明这样的方式传授知识,效果明显要比传统讲述的方式要好的多,如图表:
从图表中可以明显发现学生在美术课前对雕塑《狮身人面像》的好奇度要远远高于雕塑《大卫》,但利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去授课,学生对知识记忆结果相差就十分明显了。利用传统教学方式讲授知识,经过一学期后,抽样的264人中仅有39人可以清楚记忆《狮身人面像》的尺寸信息,占总数14.8%;而其中对《狮身人面像》感兴趣的180人中只有27人的答案正确,占15%。利用悬念抢答的形式传授知识,经过一学期后,抽样的264人中有117人可以清楚记忆《大卫》的尺寸信息,占44.3%,其中对《大卫》感兴趣的84人中有67人可以清楚记忆尺寸信息,占79.7%。虽然学生在课前对《狮身人面像》兴趣远远高于雕塑《大卫》,但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后者的记忆强度远远高于前者。
通过实例表明切实将活动与教学结合,明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大大的改善了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们不断开拓和创新。大家的智慧是无穷的,只要大家肯共同努力,我们的课堂一定可以加倍生动有趣,学生也可以在轻松的活动中将知识不知不觉的掌握、吸收。也许这也正是我们常说的“润物无声”吧!
三、学科知识贯穿导入
美术是人文学科的重要之一,它几乎与各个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魅力所在,如果集众家之长于一身,不但可以使美术课生色不少,而且可以体现美术学科深层的文化内涵,即各领域的综合体现。除此之外,由于我们国家目前的升学制度,学生只重视语、数、外等科目,而忽视美术、音乐等学科。现状,我们无法用一朝一夕去改变,但我们也可以借助“主科”的“力量”来提高学生对我们的关注度和兴趣。
例如:用学生们比较熟悉的文言文《伯夷列传》来引入美术课中的《采薇图》,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发现学科与学科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学生在学科知识跳转的过程中得到了放松,同时也给美术作品《采薇图》做了背景知识介绍。
康定斯基曾说“蓝色越淡,它的频率就越低,等它变成白色时,振动就归于停止。在音乐中,淡蓝色象是一只长笛,蓝色犹如一把大提琴……” 。很显然康定斯基找到了美术与音乐间联系,并且认为两者有着微妙的渊源关系。在《抽象艺术》艺术一课中,教师可以将美术课程与音乐结合,欣赏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时,让学生们从音乐的角度先去感受,并试着用颜色和图形表现音乐中的各种音色,经过实践证明,以音乐为切入点来讲《抽象艺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作品的形式语言等知识,而且音乐又给整个课堂带来了轻松、愉快的气氛,使课堂效果有了明显改善。
再如讲解波提切利的《春》时,某地教师将画面“春”的主题和“西风神”的关系用地理知识引入,这样既解读了“春”主题和“西风神”的“矛盾”,又通过学科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这种跨学科式的学习方法是我们学科整合的重要办法,也是学生完善个人知识系统的有效途径。
学科与学科之间本没有绝对的界限,只是为了更好、更细致的学习其中的内容,而分成各个学科。然而我们只是记得“分”而忘了“合”,也因此造成学生无法完善自身的知识系统。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拿到美术课上就不会解,美术课的知识在其他的科目中不会用,久而久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快速萎缩,知识也只是卷面上拿分的工具。那么从美术自身的特点来讲,它与各个学科密切相关,如果利用这种学科知识贯穿的方法导入,不但为美术作品提供了背景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兴趣,同时有利于完善学生知识系统,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四、实际问题导入法
“学有所用”是我们自古以来推崇的教学和学习的理念。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当中,不但可以巩固知识,又可以获得“学有所用”的成就感。美术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生活中处处可见:家居的布置、服装搭配,发式的梳理、物品的摆放、书写格式的排布,甚至早点的造型设计,处处都是我们鲜活的教学例子。例如一天早餐中,你吃到一块造型极其令人作呕的面包,引入话题来探讨产品造型设计(高中选修设计模块),学生们自然把自己面临同样的问题毫无保留的抛出来,问题有了,而且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那么产品造型设计的内容就容易展开了。再如高中生的奇装异服、板报设计,笔记书写格式、数码照片上讨厌的青春痘都是学生困惑许久的问题,由此导入学生想不听都难了。
五、故事情节导入法
讲故事似乎是永远不过时的主题,大人小孩儿都爱讲故事,更爱听故事。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入课堂自然很容易博得大家的欢迎,而我们的美术作品似乎都有一段动听的故事。如:西方雕塑一课中美术作品《拉奥孔》的“木马屠城”的故事、作品《阿波罗与达芙妮》的浪漫神话爱情故事、《胜利女神》的故事以及埃及狮身人面像的神秘传说都是如此的动听,这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起点。珠海某校教师曾在中国现代美术中国雕塑部分,让学生课前查找关于珠海市标珠海渔女的民间神话传说,学生找到了很多关于这座雕塑的传说,每个版本都精彩动人,大家听的如痴如醉……
故事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理解雕塑作品的内涵也铺下了良好的基础。
美术课要求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和一张巧嘴,要求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学生们打成一团,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大胆的和教师交流,这也不正是我们新课程的体现吗?
导入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无论教育改革如何发展,他都将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同时也为课堂教学埋下伏笔,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将美术课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给人们全新的认识。
这里只是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美术课堂的导入方法。美术教学的导入是无穷无尽的,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的不断努力和扩展,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只要我们将美术课的魅力充分体现,把美术的作用和价值从一点一滴中展现在大家面前,美术受到全民的关注和重视一定是指日可待的。
[1] 常锐伦主编.美术鉴赏教学参考[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俄]瓦·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查立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G633.955
A
1673-4564(2015)01—0068—04
201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