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脑CT灌注成像在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2015-10-22武鹏程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6期
关键词:全脑脑膜瘤胶质瘤

武鹏程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辽宁 沈阳 110041)

全脑CT灌注成像在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武鹏程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辽宁 沈阳 110041)

目的 探讨全脑CT检查法(WBCTP)对于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确诊的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患者进行WBCTP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后得到相应的参数。结果检查的所有图形均满足相关要求;脑膜瘤的CBV和CBF高于胶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与TTP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有效辐射剂量(DLP)=5.77 mSv。结论WBCTP可以全面的反应邻近大血管肿瘤的基本情况,对于近大血管肿瘤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为手术方案提供了完善的依据。

CT灌注;CT成像;颅内肿瘤;邻近大血管

邻近大血管的肿瘤对血管产生压迫作用,导致血管变形、移动,甚至入侵血管[1],从而严重影响体内的正常供血。由于该类肿瘤为位置的特殊性,在行肿瘤切除术前必须准确判断和评价肿瘤的特征及其与周围大血管的结构关系。脑CT灌注成像(CTP)是一种功能成像技术,可以反映出脑内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将其与血管成像技术(CTA)联合运用,可以提供供血动脉的主要特征,如狭窄部位、循环分支、结构位置关系等。但是传统的CTP受扫描范围的限制,并不能全面反映脑组织的血流动力特性。近年来,CTP的覆盖范围逐渐增宽,已达到320排CT的160 mm,真正实现了全脑灌注成像,更准确的反映颅内肿瘤的定位和结构信息。本研究对24例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患者进行全脑灌注成像扫描,以探讨其对于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共筛选出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患者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9.3± 7.5)岁,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筛选标准为:患者无碘制剂过敏史,肝肾等脏器功能正常。24例患者中,脑膜瘤13例,胶质瘤10例,颅咽管瘤1例,且均为单发性肿瘤。患者均表现为四肢乏力、抽搐、视力模糊,且一般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症状。患者入院1周后,对其进行全脑灌注成像检查。

1.2检查方法:仪器设备为320排容积CT,将单圈旋转时间设置为0.75 s,视野240 mm,扫描覆盖范围160 mm,扫描方式为容积,层厚0.5 mm。扫描时间1 min,动脉期时间间隔2 s,静脉期间隔5 s。经肘静脉注射45 mL左右的350 mg/L碘海醇(非离子型对比剂),控制流速为5 mL/s;连续进行19次动态扫描。在Brain Analysis软件中进行容积数据处理,根据时间-密度曲线(TDC)算取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通过平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等参数。辐射剂量(DLP)采用对CT剂量进行多重加权的方法获得[2],再对DLP进行多重加权以获得有效辐射剂量。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达,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脑膜瘤与胶质瘤的全脑灌注成像参数对比:24例患者均在入院7 d内完成了WBCTP及对应的手术治疗,获得的伪彩图准确清晰,可以全面反映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通过平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可以发现,胶质瘤的伪彩图表现为MTT、TTP曲线延长,CBF和CBV曲线降低;脑膜瘤和颅咽管瘤的伪彩图表现为MTT和TTP曲线明显延长,CBF和CBV曲线明显增高。脑膜瘤的CBV和CBF高于胶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与TTP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脑膜瘤与胶质瘤WTCP参数对比

2.2辐射剂量计算:24例患者均完成了WBTCP检查,检查过程中,扫描管电压为80 kV,电流范围50~310 mA,设置的单圈旋转时间为0.75 s,19次扫描总计21.25 s,按照上述参数计算加权出的有效辐射剂量(DLP)=5.77 mSv。

3 讨 论

由于邻近大血管的肿瘤的特殊位置,在术前必须对肿瘤特征及结构、位置进行准确判断,以指导手术方式和路径,避免损伤肿瘤附近的大血管。近年来,全脑灌注成像技术(WBCTP)逐渐应用于脑肿瘤的检查,其原理是对患者团注对比剂后,再进行连续的动态扫描成像,可以通过一系列参数图形反映血流动力特性[3-4]。本研究采用的320排容积CT可以一次性获得所需数据,具有精确、方便、无创伤的特点。

本研究中,24例患者均完成了WBCTP,获得的伪彩图准确清晰,全面反映了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通过平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对图像进行处理后可以得到相应的参数值:脑膜瘤的CBV和CBF高于胶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与TTP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足的是,WBTCP的辐射量较高5.77 mSv。但总体来说,WBCTP可以全面的反应邻近大血管肿瘤的基本情况,且无创伤,为手术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于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1]李运军,赵浩,李文德,等.颅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肿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3,12(6):543-546.

[2]黄镪,武剑,马青峰,等.全脑CT灌注成像指导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J].中华学杂志,2013,93(43):3419-3423.

[3]陈明,邢伟,邱建国,等.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对脑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3,19(5):393-397.

[4]张金玲,王雪红,马志文,等.迭代重建方法在低剂量全脑灌注CT成像及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探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5): 449-452.

R445.3;R739.41

B

1671-8194(2015)16-0199-01

猜你喜欢

全脑脑膜瘤胶质瘤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如何治疗脑膜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TGIF2调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非典型性脑膜瘤及恶性脑膜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颞叶癫痫患者全脑皮层厚度分析
Sox2和Oc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99mTc-HL91乏氧显像在恶性脑胶质瘤放疗前后的变化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