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2015-10-22张志英张继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6期
关键词:开腹肌瘤显著性

张志英 张继红 张 蓉*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 妇产科,上海 201400)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张志英张继红张 蓉*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妇产科,上海 201400)

目的 观察和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32例患者。腹腔镜组在腹腔镜下惊醒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组在开腹手术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平均体温( ℃)、术中肛门排气时间(h)、术后住院时间(d)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6.63±15.45)min,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2.00±18.50)min,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低于腹腔镜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平均出血量(76.00±14.00)min,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0.10±13.50)min,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开腹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3 d的平均体温为(37.1±0.25) ℃,开腹组为(37.2±0.3)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6.00 ±9.00)h,开腹组为(35.10±10.5)h,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50 ±1.20)d,开腹组为(9.10±1.5)d,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为0例,开腹组的并发症为2例,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腹腔镜;开腹手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又称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子宫平滑肌瘤[1]。子宫肌瘤的临床发病率为5%~50%,并且在30岁后,发病概率逐渐升高[2-3]。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有开腹手术,经阴式以及经宫腔镜和腹腔镜等方法。随着子宫肌瘤发生的年轻化,以及患者保留子宫的需求,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理想的治疗方法。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等[3-5]。在本文中,选择了来本院治疗子宫肌瘤且要求保留子宫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于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3.0~47岁,平均年龄37.5岁,全部要求保留子宫,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32例患者。腹腔镜组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36.8岁,单发肌瘤24个,多发肌瘤8个,肌瘤平均直径(6.8±2.0)cm,位于子宫体20个,子宫底10个,阔韧带2个;开腹组年龄24~46岁,平均年龄36.1岁,单发肌瘤25个,多发肌瘤7个,肌瘤平均直径(6.9±1.8)cm,位于子宫体23个,子宫底8个,阔韧带1个。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腹腔镜组:首先进行全麻、取头低足高膀胱截石位;采取脐上为穿刺点注入CO2形成压力为12~14 mm Hg的CO2气腹;置入腹腔镜,穿刺入盆腔探查盆子宫肌瘤的数量、位置及其大小等情况;在子宫肌瘤旁边的子宫肌层注入催产素20 U,使用单极电凝切开子宫肌瘤假包膜,使用大抓钳于耻骨联合上方的操作孔钳夹肌瘤,使肌瘤于包膜内分离;如果肌瘤过大可将其分块取出;关闭瘤腔、冲洗盆腔、排除CO2、缝合切口,创面电凝止血。开腹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然后开腹入腹腔,在肌瘤突出部位切开肌层、剔除肌瘤,缝合瘤腔,冲洗盆腔、排除CO2、缝合切口,创面电凝止血[6-7]。

1.3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平均体温( ℃)、术中肛门排气时间(h)、术后住院时间(d)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见表1。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6.63±15.45)min,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2.00±18.50)min,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低于腹腔镜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平均出血量(76.00±14.00)min,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0.10±13.50)min,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开腹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2.2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见表2。腹腔镜组的术后三天的平均体温为(37.1±0.25) ℃,开腹组为(37.2±0.3)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6.00±9.00)h,开腹组为(35.10±10.5)h,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50±1.20)d,开腹组为(9.10±1.5)d,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为0例,开腹组的并发症为2例,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3 讨 论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式一般有药物和手术医治两种,具体实施哪一种办法要视具体的瘤体大小来决定[8-9]。若是瘤体<2 cm,那么便可以采取药物医治。若是在2 cm之上;导致大量出血,或长时期的经血过多、生理期过长以致贫血,而药物无法治愈;肌瘤发育速度太快,或者在更年期以后,肌瘤不仅不萎缩,反而增大时,就应马上开展手术切除[10-11]。手术方法有: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下手术等。开腹手术能够摘除较小的或者黏膜下的肌瘤,但是其方法对患者的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时间慢。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将腹腔镜镜头(直径为3~10 mm)插入腹腔内,运用数字摄像技术使腹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至后级信号处理系统,并且实时显示在专用监视器上。然后医师通过监视器屏幕上所显示患者器官不同角度的图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并且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具有出血量少我,微创,临床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恢复时间快等优点,更重要的是维持了子宫的生理功能,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11-13]。

为减少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剔除后创面的出血,可以于子宫肌瘤基底或浆膜肌层注射催产素20 U,造成局部缺血,边剥离边电凝明显出血点,减少术中的出血。在本文的研究过程发现,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低于腹腔镜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开腹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三天的平均体温与开腹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长,这与其精细操作有关。与文献中的研究结果相符[14-15]。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杨琳娜,徐琳,敬晓涛.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比较[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7):549.

[2]张建红,杨宝珍,胡玉玲,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研究[J].医学综述,2013,19(6):3066-3068.

[3]唐湘玉.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医学信息,2014,27(25):607.

[4]隋敏,林蕴欣.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7(14):156-157.

[5]赵灵芝.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别除术临床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4):97.

[6]黄敏玲,梁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照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3):372-373.

[7]魏玉华.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3):56-57.

[8]王瑞敏,侯懿.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4,43(7):852-853.

[9]唐湘玉.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医学信息,2014,27(25):607.

[10]顾志萍,吴翊群.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结局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8):821.

[11]陈世杰,范秀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比较[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Z1):145.

[12]李龙,王月玲.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2,19(4):363-364.

[13]罗红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J].微创医学,2012,7(2):146-147.

[14]郑伯双.经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观察[J].首都医药,2009,29(1):26.

[15]黄敏玲,梁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照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3):372-373.

R737.33

B

1671-8194(2015)16-0088-02

猜你喜欢

开腹肌瘤显著性
对统计结果解释和表达的要求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