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生活俱乐部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5-10-22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6期
关键词:医师俱乐部血糖

张 庆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医院,浙江 宁波 315202)

快乐生活俱乐部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张 庆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医院,浙江 宁波 315202)

目的了解“快乐生活俱乐部”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为糖尿病患者管理的社区干预措施提供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在宁波市镇海区骆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由社区慢病管理医师按计划开展动机谈话;对照组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能够更好地进行血糖的自我监测,其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较对照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 “快乐生活俱乐部”这一种新型的慢性疾病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不断改善自身的行为习惯,更好地控制病情。

快乐生活俱乐部;社区;糖尿病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老龄化,慢性疾病成为了我国社会的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成为了导致人类思维的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而糖尿病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其并发症会导致失明、肾功能衰竭以及截肢等,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地升高,给公共卫生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2型糖尿病的管理成为了目前临床上十分热门的一个研究课题[1-2],本研究将采用快乐生活俱乐部管理模式对我社区的2型糖尿病进行健康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在宁波市镇海区骆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骆驼医院)就诊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将其纳入“快乐生活俱乐部”中,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1.8岁,病程0.5~13年,平均病程6.7年,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2.9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9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

1.2干预方法:慢性疾病管理医师经过了社区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并接受专业的“动机性访谈”培训,每一个慢性疾病管理医师负责5位患者,每位患者每月接受2次面谈以及4次电话访谈[3]。

观察组患者除了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之外由社区慢性疾病管理医师对患者采取定期面谈或电话访谈,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采用我社区医院所自行研发的《健康管理日志》,在每次访谈结束时由责任医师填写本次谈话相关内容,患者接受教育后期行为改善程度,制定下一步计划,对患者所遇到的困难积极解决。

1.3观察指标以及标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以及干预6个月后的收缩压、体质量、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采用由澳大利亚以及中国专家共同设计的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对患者干预前以及干预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自评,每个项目满分1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以及效度,观察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的行为变化情况。

2 结 果

2.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相关健康指标变化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健康相关监测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体质量、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明显,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相关监测指标比较()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相关监测指标比较()

注:干预前后组内比较,*P<0.05,干预前后组间比较,#P<0.05

项目 观察组 对照组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收缩压 132.05±16.42129.20±12.13128.64±12.78128.60±16.01体质量 68.78±8.70 67.73±9.99* 68.50±8.68 68.39±8.00*胆固醇 4.96±0.98 5.18±1.16* 5.03±0.89 5.38±1.15*空腹血糖 8.61±3.36 7.03±2.70*# 8.86±2.30 8.81±2.51*餐后2h血糖 15.38±4.19 9.44±2.28*#15.18±2.77 11.32±2.49*糖化血红蛋白 8.36±1.12 6.85±0.98*# 8.44±2.13 7.84±1.05*

2.2干预前后两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自我评价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日常生活自理情况、生活质量、健康感受、糖尿病管理四个维度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行为改变情况比较:观察组能够保持监测血糖,能够按时根据医嘱服用煎汤药物,能够注意有无足部溃疡出现,避免高脂肪食物的应用,食用富含纤维食物,减轻体质量,每天坚持30 min以上的运动,而对照组仅关注有无足部溃疡,避免高脂肪食物的进食以及食用富含纤维食物,观察组的变化指标达到了7项,对照组为3项,见表3。

3 讨 论

快乐生活俱乐部是一种新型的慢性疾病管理模式,既往多应用“知、信、行”三步骤的健康促进模式来对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进行管理,但是应用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患者有可能出现有知识与态度不并存的问题,也就使得患者面临巨大的心理障碍[4],“快乐生活俱乐部”借鉴了国外的心理学最先进的管理观念,根据行为改变的模型作为基础,社区慢性疾病管理医师在专业心理学的指导下与患者进行有目的的访谈,帮助患者发现自身的困难并予以克服,提高其治疗疾病的信心,不断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促进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在既往的小样本量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5]。

表2 干预前后两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自我评价比较()

表2 干预前后两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自我评价比较()

注:干预前后组内比较,*P<0.05,干预前后组间比较,#P<0.05

项目 观察组对照组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67.11±11.67 95.27±4.29*# 66.84±10.25 81.24±8.92*日常生活自理情况 71.28±10.81 91.03±4.55*# 70.95±13.28 79.77±14.05*生活质量、健康感受 65.48±16.45 92.09±6.22*# 64.27±17.35 80.03±11.29*糖尿病管理 67.48±11.23 95.02±2.33*# 68.49±12.31 82.03±5.56*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行为改变的比较(Z值)

通过“快乐生活俱乐部”的实施,患者的血糖也得到了良好的控制,观察组患者的相关血糖指标较单独应用药物治疗改善更加明显,且患者相比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其监测血糖以及治疗依从性均明显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十分显著的提高,但是若要完全纠正以往不正确的行为还需要更长时间,其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评价,但是不管如何,这是一种创新,可能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的管理。

对于一个社区医疗人员来说,掌握心理学中的“动机性访谈技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此外,社区慢性疾病管理医师在进行“动机性访谈”的同时,需要与患者用平等的语气交谈,充分把握患者的矛盾,提出建议,帮助其共同解决。社区慢性疾病管理医师需要不断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提高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地位[6-7]。

综上所述,“快乐生活俱乐部”应用于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可以明显提高其对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水平,使得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但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选取的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可以将6个月的观察时间延长至12个月。扩大样本量并进一步规范以及完善慢性疾病管理医师的作用。

[1]葛卫红,谢菡.慢病管理现状[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2,20(6):479-484.

[2]华思敏,郑轶玲,戴俊明,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737-740.

[3]李蒙,李婷,施秉银,等.动机性访谈在糖尿病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87-189.

[4]Browning C,Thomas S,杨辉,等.社区慢性病管理新模式的基本原理和设计——快乐生活俱乐部TM项目成果报告(一)[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1-5.

[5]袁晓丹,楼青青,张丹毓,等.糖尿病个案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84-86.

[6]凌枫,朱兰,傅东波,等.街道社区糖尿病群组管理实施效果的初探[J].广东医学,2009,30(11):1724-1726.

[7]汪星,张建凤,王芳云,等.动机性访谈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教育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1,32(12):2066-2068.

R587.1

B

1671-8194(2015)16-0064-02

猜你喜欢

医师俱乐部血糖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