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高年级儿童诗的有效教学
2015-10-21彭永帆孙杨帆
彭永帆 孙杨帆
儿童诗站在儿童的立场,用儿童的视角来抒发情感,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现儿童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体现儿童特有的趣味和情调。儿童诗是最受儿童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但对教师来说,却是最具教学挑战性的一类文体。儿童诗有别于通俗自由、口语化的儿歌,更加注重炼字,更追求意象选择和在浅语中营造意境。因此,我们要把握儿童诗“类”的特点,根据儿童诗“个”的特色展开教学,才能教出诗情,教出文字的味道。笔者以《童年的水墨画》为例,谈谈如何带领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赏玩文字的味道。
一、 构建画面,唤醒生活,还原文字固有的声音和色彩
儿童诗往往截取生活中最典型的场景或画面,用鲜活的色彩、形象的动作和生动的语言来塑造形象,以此传递作者情感。由于语言凝练,其意象之间的跨度极大,留给我们无限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教师不应以传授知识、明白道理为目标,而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建构生活画面,唤醒儿童熟悉的生活,以激发儿童内心世界的共鸣为追求,还原诗歌中文字固有的色彩和声音,从而实现言语的精彩“越冬”。
教学时,在导课后笔者提出了这样的学习要求:“同学们,街头看书、钓鱼溪边、嬉水江上……便是童年时课余生活的缩影。你们喜欢这组童诗吗?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好好练读,边朗读边想象,说说你看到哪些画面?”就这样,学生忘我诵读,个个沉醉于诗人美妙的童年生活世界。
诗歌是流动的画面,是动感的旋律。为了让静止的文字注入呼吸,交流时,笔者充分运用声像辅助、阅读链接和趣味诵读等多样的教学策略,努力将抽象、静止的文字符号化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动态画面。如学习《溪边》一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溪边那迷人的景色,笔者出示一幅绿意盎然的风景画,并配以这样的画外音:“如果说《溪边》是一幅画,画上有——绿绿的人影,绿绿的垂柳,绿绿的 绿绿的 如果你光着脚从这里路过,我想你的脚一定会被染绿的。你瞧,唯独钓竿上那只小小的蜻蜓是红色的,这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画语结合将学生带入了诗境。再如学习《江上》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儿时的心情,笔者引入了这样一段文字:“《江上》一首,是我童年生活的回忆。小时候有年夏天,在家乡的小河里游泳,和表哥在水中争夺一根撑船的篆竿。两人面对面站在齐胸深的水里,各自抓紧竹竿,一拉一推。篆竿在胸前晃动,忽听‘啪’的一声,竹竿一下重重地碰在嘴上,把一颗门牙打掉了,终身成为‘缺牙巴’的诨名。‘一阵浪花,两对虎牙’,印象终身难忘。”学生读着、看着,看着、读着,仿佛进入了诗人的儿时生活。
生活如画,童年如诗。儿童诗是儿童生活中最诗意的“照片”,孩子们用稚气、用童心,构筑起生活中一个个真实的、五彩斑斓的故事。万千精彩的生活,彰显孩子灵动的个性。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无限的想象积极地还原生活,透过文字感受文字的画面美,通过文字感受文字的情感美,让言语“越冬”,给静止的文字注入生命的呼吸,才能扩大儿童诗的张力,还原生活的色彩。
二、 童心感受,俯身阅读,玩味诗歌富有张力的文字
诗歌通过简约的文字传递一种情感,这一情感用有温度的文字记录下来。因此,欣赏时,我们要以儿童的角色进入,俯视生活、俯身阅读,以自己的童心感受童年的生活,捕捉那些用得灵动、贴切又有张力的文字,即“诗眼”。通过细细玩味,进而体会诗歌中典型文字的温度。意大利薄伽丘说:“不管诗的冲动多么深入地激荡了诗人的心灵,如果缺乏表达思想所必需的某些手段,如修辞和语法的一些规则,那么还是很难完成值得赞赏的作品。”儿童诗中用得较多的是比喻、拟人、通感、反复、叠词和谐音等。对于这些特殊的表现手法,我们一方面要以此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另一方面要从中感受诗歌的形式美。
细读《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诗人运用寥寥数语勾画出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画面,但却有着浓浓的温度,让读者百读不厌,并为之怦然心动,不禁感叹诗人的炼字功夫。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地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街头》一诗充分运用叠字叠词的修辞方法。“轻轻”“丝丝”“悄悄”等叠词的运用,既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又在内容上使意象更加突出,更能表现出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这样的文字是极具张力、极富温度的。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街头阅读的沉醉之乐、溪边垂钓的惊喜之乐、江上戏水的欢闹之乐,这三首小诗都不约而同地写到了“笑”:“漾着”“蹦跳着”“笑哈哈”,诗人从神情、动作等角度进行刻画,读来耐人寻味。“‘漾’着笑是怎样的‘笑’?能做做动作吗?”“这‘蹦跳’着的笑声,让你看见了怎样的画面?”“笑声没有长脚,能‘蹦跳’吗?”在儿童的世界里,笑声不仅能蹦跳,还带有一种甜甜的味道呢。这就是诗歌的语言,精练、富有节奏、跳跃性强、给人无尽的回味,多欢闹的场面,这“笑哈哈”不是漾着笑,也不是蹦跳着笑,让我们开怀、尽情地泼水嬉戏吧!……教学时,采用换词比较、神情动作演示、言语促思等策略让学生玩味诗歌中的文字,从而感受文字的温度。
文字有温度吗?有。文字的温度来自诗人的生活,更来自诗人的心灵。暖暖的春、炎热的夏、凉爽的秋、寒冷的冬……因为生活有温度,所以诗歌中的文字也有温度。学习诗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张开毛孔,调动感官,敞开心灵去感受生活的温度,体会诗歌文字的温度。
三、 玩字写诗,直面技巧,试用文字涂鸦童年无忧的生活
不同文体在学生语文学习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儿童诗的学习显然也是个学生言语实践的重要训练场。诗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构成诗歌的基本材料,正如绘画离不开色彩和线条一样。儿童的想象、情感都是凭借语言才能“行之于色,传之于声”。儿童诗的语言是“从心里推敲出来的,而不是从棉絮里找出来的”。因此,其教学方向必须要指向语言。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儿童诗这一特殊文体的教学价值。
《童年的水墨画》这一组诗,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借鉴文字、把玩文字,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1.读诗品字。
(1)品字:你认为诗中哪个字写得最有味道?
一只只脚丫拍打着水面/浅浅的沙滩乐开了花
(2)嚼字:选词填空。
①等着 ②伴着 ③赶着
捡一枚小小的贝壳/捉一只蹦跳的小虾/( )夕阳/回——家——
2.写诗炼字。
师:在童年里发生过很多很多的事情,选择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试着写几句话,可以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出示场景图及要求:放风筝、游泳、放鞭炮、吃雪糕……)
生: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也想看太阳公公大战雪糕弟弟
生:种下甜瓜渐渐长大/无法止住贪吃的嘴巴/摘下一个放进嘴里/淡淡的清香漾着阳光
……
这样层层推进能够让学生充分经历读诗、品字的过程,培育了学生的诗性。当然,引导学生写诗玩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直面诗歌创作的一些“技巧”,更注重内容和文字的情趣和生动,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模仿、创作。这样,学生用语言来表现他们的生活时,其语言才是具有个性的。他们的语言浅白又有童趣,生动又不失哲理。儿童写诗只是“涂鸦”,试着用文字来记录生活的色彩和声音,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是极具生长力的。
孩子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颗柔软的诗心,岁月的尘埃或许会遮盖其光芒,但是儿童诗却可以延长童年。诗歌教学的目的并非培养诗人,但是品读儿童诗,把玩文字,必将厚实学生的文学底色。
参考文献
[1] 倪静川.略谈儿童诗歌文体特征及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3.
[2] 丁云.儿童天生就是诗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3] 刘崇善.作家教你写童诗[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2).
[4] 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5] 陈瑜晓.让诗歌走进学生心灵[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4(5).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