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职设计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探讨

2015-10-21易晓湘

艺术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双元制培养目标校企合作

易晓湘

【内容摘要】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职教育偏重于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二者的区别并不在层次上,而在培养目标上。但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仍旧沿用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框架,这显然与其培养目标不符。在当今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新形势下,高职教育被赋予了更多社会责任,承载了更多期望。只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高职教育才能真正承担起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高职设计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和设计教育两种新事物的合体,注定要在此条道路上付出更多的艰辛。

【关键词】双元制  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  教学设计  区域定位

一、认识高等职业教育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特指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对的那部分教育。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从上世纪末起非师范、非医学、非公安类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逐步规范校名后缀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在内地主要是专科层次,但它并不等同于专科教育。为响应教育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规划,部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已开始举办四年制本科教育。而在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职教育体系则完整地囊括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层次的学历教育。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职教育偏重于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二者的区别并不在层次上,而在培养目标上。但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仍旧沿用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框架,这显然与其培养目标不符。在当今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新形势下,高职教育被赋予了更多社会责任,承载了更多期望,只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高职教育才能真正承担起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高职设计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和设计教育两种新事物的合体,注定要在此条道路上付出更多的艰辛。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对我国高职设计教育未来的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总体来说,发达国家,诸如德国、美国、日本,职业教育的发展先于我国,并各自形成了较成熟的体系。研究他们的职业教育对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双元制”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典范,对推动战后德国经济复苏起到重要作用。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指接受职业教育的年轻人一方面要在职业教育企业或跨企业的培训机构学习相应职业的实践性知识和培养从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在公立职业学校接受普通文化教育和职业专业理论教育,如图1所示。这其中,政府通过《联邦职业教育法》等法律对企业和学校的权责及教学内容、教育组织形式等具体细节进行规范。

(二)美国职业技术教育

南北战争前的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缓慢,19世纪后期美国职业教育才逐步走向制度化,并在二战后得到全面发展。美国职业教育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由政府出面参与解决问题。二战后为了解决大批退伍军人就业,美国推行了军人职业技术教育,颁布了相关法令,通过社区学院为战后经济建设造就了几百万专业人才。

美国职业教育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是对中等教育做出的一些改造和尝试。目前采取的方式主要是通過综合中学将学生“分流”,其中的职业科主要实施职业技术教育。

(三)日本职业教育

日本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发达的企业职业教育。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工人,基本上由企业招收高中毕业生自己进行培养。这种被称为“企业模式”的日本职业教育,是一种高中后的企业职业教育形式。企业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指向与该企业有关的技术后备力量的培养,其教学形式既包括在该企业内严格组织的课堂教学与车间教学,也包括相对灵活的企业内在岗培训;其教学内容则直接与该企业相应工作岗位的生产过程和技术装备紧密相关。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也基本上由企业承担。①

以上,我们可以发现德国、美国、日本职业教育的发展都有其特定历史背景,都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是带着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发展起来的。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度非常高,这也是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

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设计专业现状分析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快速发展,教育也呈蓬勃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旧存在。造成这种差距的部分原因便是劳动力素质低下。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大量农村未受过教育的劳动力涌入沿海城市成为工厂流水线的一部分,他们缺乏对科技进步、技术革新的适应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缺乏致使许多企业发展起来后劲不足。这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岗位技术含量的增加推高了人才需求的标准,高技能型人才市场形成巨大缺口。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通过职业教育提升各行各业的职业水平,提高本土企业的竞争力成为重要课题。

(一)现有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结构分析

德国G.马蒂亚斯教授曾这样形容我国早期设计教育:“1990年,我首次涉足当时堪称‘荒漠的中国设计界。那时,中国的‘设计版图还能让人一目了然,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值得敬重的老牌艺术院校对‘设计这一概念有所关注。”②1998年前后这个局面被大幅扭转,随着大学扩招的步伐,以及艺术生高昂学费带来的经济效应。设计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开遍了全国。发展至今日,几乎所有大学都或多或少开设了设计专业。

同普通高等院校一样,目前开展设计教育的高职院校大多是综合性院校,专门的艺术院校很少。诸如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等艺术类院校在2012年公布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1288所高职(专科)院校中占不足30所,比例相当低。这种随着扩招的潮流开设的高职艺术专业普遍缺乏积累与沉淀,基础薄弱,师资和硬件也不尽成熟。

(二)设计行业背景分析

同设计教育一样,我国的设计行业也是一个新兴行业。早期甚至没有像样的设计公司,国家一些主要的设计项目依托艺术院校承接。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设计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各类大中小设计公司开办起来,许多国际知名设计公司也进驻内地,掀起了一股“设计”热。可以说这样一种现象对发展设计教育是十分有利的。社会庞大的需求量势必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虽然社会需求多,但用人单位需求和院校培养存在错位。每年大量毕业生投入社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用人单位却常常遭遇“用人荒”。

(三)目前高职设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一些年的发展,我国高职设计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了使职业教育朝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

1.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尽管从概念的角度,不断强调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区别不在层次,可是社会上,人们的普遍观念还是将高职看做比普通本科低一层次的专科教育。产生这样一个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习惯使人们更愿意追求所謂的高层次教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高职教育没有办出自己的特点,尚不具备和普通高等教育在同一平台竞争的条件。

2.培养体系特色不鲜明

有清晰的定位但缺乏成熟培养体系的支撑,是高等职业教育当下面临的最严峻问题,这使得高职很难在相应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而设计专业本身是一个重实践的专业,要想与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相比办出特点更是困难。许多高职院校设计专业的课程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的课程设置,将内容简化、程度弱化,并没有体现实质性差别。

3.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是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应该尤为重视这个问题。经过几年的培养,我们的“产品”却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学生要想真正适应岗位必须经过企业长时间的再培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可能还需要从培养方式上找原因。此外,学校对社会需求的转变反应慢,不能及时做出调整也是重要原因。

4.区域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存在很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别是设计类专业。设计专业与实践联系紧密,以深圳、广州为代表的沿海城市,遍布的工厂企业,充满活力的商业化环境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块沃土。得益于开展校企合作的独特优势,这些地区的高职设计教育蓬勃发展,领先内陆水平。近年来,尽管各地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越来越重视,也取得一些成绩,但和沿海地区的差距仍然存在。

四、对高职设计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

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已经到了一个发展关键期,社会发展的强烈需求、国家政策的扶持,都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发展势如破竹,前景大好。但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时代不断变化,各国国情也不一样,对于发达国家形成的经验,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比较可行的方法应该是结合国情、合理借鉴,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具体到高职设计教育来说,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吸取他国一些具体经验不失为上策。以下是笔者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的一些观点。

(一)明确培养目标,找准定位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设计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如何才能扣紧这个目标,在培养过程中不出现偏差呢?问题的关键是课程设置。这里所说的课程设置既包含课程构成,也包含具体的课程内容。

作为进修教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习的一年中,笔者曾观察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是如何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体现培养目标的。其培养的是设计行业领军人物,课程设置突出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意识、研究和分析能力。总体有以下特点:1.重基础,大一强调对学生造型能力的训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2.课程前后逻辑性强,划分细致;3.除了专业课程外,还开设了“设计观察与批评”等培养学生艺术见解的课程;4.在课程讲授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更多强调的是理念、方法,而不是具体的做法;5.课程内容紧贴学术前沿,传达给学生的都是国内外最新资讯;6.开设暑期课堂,学生利用暑期课堂外出采风、实践,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升;7.除了基本课程外,大量高端的学术讲座、展览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对打开学生视野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看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课程都是根据培养计划精心制定的。同时,在师资、实训室等软硬件上美院也具有大多数院校不能比拟的优势。

对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课程设置,有些部分高职院校也是可以参考的,但由于培养目标的差异,高职院校更应该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课程设置。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以岗位能力为核心,那么,以相关的职业标准为依据来制定培养计划,组织课程内容,将学生需要具备的岗位能力有机地融合进课程当中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式。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可查的有20多种与设计相关的职业标准,包括广告设计师、包装设计师、会展设计师等。这些职业标准都对某一职业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能力要求和知识要求。如表1,为三级广告设计师能力基本要求中的设计制作能力的具体描述。根据这些能力、知识要求来设置课程可以使课程更贴近职业岗位实际,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二)坚持校企合作,完善相关制度

校企合作是目前职业教育的主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做出了许多探索,特别是沿海一些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上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主要体现在合作流于表面。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参与度值得考证。

分析当前校企合作问题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1.企业积极性不高,投入程度低;2.部分院校为了追求评估考核成绩和企业签订合作合同,只有形式,没有内容;3.一些院校只重视内容建设而忽视制度建设。笔者认为,一个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应该包含制度建设和内容建设两部分,缺乏实质内容的校企合作只是空壳,缺乏制度保障的校企合作则无法顺利运行。

在这些具体问题上,我们不妨多吸取他国的经验。企业以盈利为目标,解决企业问题的关键是保障其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两种方式可行,一种是保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参考1925年法国实施《徒工税法》,该法规定所有工商企业必须缴纳一定比例的徒工税用于本企业职业和国立职业技术教育机关的培训。如果能证明本企业支付了职业技术教育费用则可免。实质上,我们也可以通过以参与校企合作抵销部分赋税的方式来激励企业;另一种是维护企业的人才利益。参考日本的企业职业教育,可以采用定向培养的方式,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解决人才储备的问题。针对学校的问题,则可以在制定评估方案时细化考核指标,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而制度薄弱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吸取他国一些具体的做法;一方面根据国情,可以由政府出面制定一些规章制度,细节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

总体来说,在校企合作上加大政府的参与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如果能由政府出面促成校企合作,并有相关的制度或法律来制约双方的责任与义务能使校企合作更深入。

(三)重视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是一门艺术”,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职教育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教学设计也应该围绕这个特点进行。在这里,笔者想谈谈目前在职业教育中备受推崇的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具体指:面对一个实践性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任务,学生们相对独立地确定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计划、逐步实施并且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设计专业由于自身特点在开展项目教学上比较具有优势。首先,形式上,项目教学与设计企业承接设计项目的运作方式相吻合;其次,内容上,设计项目一般较为灵活、独立,非常适合设计成独立单元应用于教学;再者,从项目来源上说,除了从社会承接真实的设计项目以外,将设计竞赛项目引入课堂教学也是不错的方式。虽然具备以上优势,但在具体实施中,项目教学也并不那么容易。下面,笔者以在“平面广告制作”课程中的一次项目教学为例,谈谈对项目教学的一些认识。

在2010级广告设计与制作班“平面广告制作”一课中,我们得到为2012民族艺术进校园《同一首歌》音乐会设计节目单的机会。整个项目用4次课完成(每周一次,每次4课时,共16课时)。先是分析客户需求,再是进行相关调研和资料收集,然后是画草图及确定设计思路,最后是具体制作。这其中,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只是给予适当指导。第三次课结束后,我们集体评选出6套较为成熟的设计方案提交给客户。后根据客户意见进行修改调整,在第四次课结束时提交了3套方案,客户最终选定其中一套(图2)。学生参与了从接受任务到后期印刷的全过程。通过这个项目笔者有以下几点感受:1.采用真实项目进行项目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作用明显;2.项目教学对课程时间安排有一定要求,此项目中一周一次课的频率太低,导致在项目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时沟通不便;3.随着方案一步步地选出,学生对项目的参与度逐渐产生差异,如能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避免或弱化这种差异会更好;4.整个项目过程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对整体的掌控非常重要;5.评价是重要环节,客户的选择可以作为评价的一個指标,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对整个项目进行回顾和评价。

通过以上,我们首先可以肯定项目教学的作用。但也可以看出项目教学唯有经过事先缜密的设计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实质上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找准区域定位,突出自身特色

世界知名的大学都有各自的办学特点。这些鲜明的特点使他们在众多的院校中脱颖而出。而目前我国高职设计教育普遍缺乏特点。相同的培养模式、类似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缺乏辨识度。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尝试。一是根植地方经济文化特点,找准区域定位。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办出自己的特色。

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而职业教育由于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特点,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更为敏感。全国1000多所高职院校,要想办出自己的特点,必须根植地方经济、文化,培养具有特点的人才。我国从古至今积累了大量灿烂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不同的区域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些都是我们的有利资源。

由于大部分职业院校的设计专业属于二级学院或系部,尽管在规模和办学实力上不能与专门的艺术类高职相比,但可以充分依托学校的主力专业,找出一个与本专业的契合点,进行深度挖掘,将专业办出自己的特点。现在流行一个词叫“跨界”,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整合多个专业的特点,实现对现有观念的突破,找到新的发展契机。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再培养

任何教育机构,教师都是核心。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应该突出自己的特点。因为高职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相对研究型大学教师重学术重科研不同,高职教师也应在技能上发挥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点引进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在对现有教师进行再培养时也应侧重企业的锻炼。现在许多高职院校提倡“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下企业”。在进行优秀校评估考核时,“双师型”教师的比重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尽管认识到“双师”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制度上仍有缺口。主要体现在:对“双师”的界定标准不够明确;不能充分保证教师下企业的时间;教师下企业参与度浅,不能深入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缺乏相关的制度对教师下企业的效果进行考核评估。这些问题都会成为教师“下企业”的绊脚石。只有制定了完善的制度,才能将“下企业”真正落到实处。

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高职设计教育的一些看法与思考,有不尽成熟之处。作为高职设计教育队伍的一员,笔者很高兴地看到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高职设计教育作为高职教育中极具特色的一支也赢得了更多发展机会。设计的宗旨是服务于生活。高职设计教育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设计技能型人才,再通过他们美化我们的生活。希望各个院校能在这个发展浪潮中把握机会,明确培养目标,找准教学定位,为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培养出更多专业技能型有用人才。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改立项项目《基于校企深度合作下的生产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北京市属高校教师发展基地研修结业论文)

注释:

①翟海魂.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历史演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②G.马蒂亚斯.看上去很壮观:1990-2005年的中国设计教育[N].美术报,2006-05-20.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成思危论职业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鞠向玲)

猜你喜欢

双元制培养目标校企合作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