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适应产业升级转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2015-10-21赵璐

艺术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创新

赵璐

【内容摘要】文章分析了产业升级转型的迫切性及广告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制定出适合高职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专业定位。整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以平面设计岗位需求以及技术活动全过程需求为主线,按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术、技能、素养等要素进行完善,综合“四融合”项目训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升级转型  创新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四融合

现代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人才储备与挑选更是企业发展所必备的一个因素。在各类媒体发布的人才招聘信息中,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具有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良好的设计师更是炙手可热的抢手人才。据广州广告行业协会提供的分析数据显示,2012年广东广告经营额466.3亿元,占全国份额的9%,较2011年提高了25%。广东的商业设计行业呈上升趋势。广州的传媒业特别发达,有三大报业集团加上两大广电集团,广告设计行业已经在迅速升级转型。

随着市场的规范化,公司和其产品越来越注重形象和包装。平面设计是任何企业和公司都必不可少的岗位。据调查,文创产业、设计行业发展转型中的人才需求共有五种紧缺类型,分别是国际型、管理型、复合型、创作型、技能型。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除了要具备完整的系统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外,还要求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专业定位

基于上述市场需求及产业升级转型情况,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4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专业方向为“平面设计”和“数字化视觉设计”,并借力与我国台湾昆山科技大学的合作契机,培养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急需的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中职教育重技能,本科教育重理论研究,而高职教育与中职、本科教育培养的区别在于:

1.必须具备学习、继承与创新的能力。在这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传播的基础。互联网媒介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图文互动、高速高效的特点,这对传统的报刊书籍等印刷媒体有着巨大的冲击。新媒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的交流竞争中应逐渐学会融合,相互吸收。新媒体渗透到了设计界的各个分支领域,从而使各领域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面对当前传媒业发展的媒介融合趋势,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不断接受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2.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由于社会判断人才的标准变了,学历将不再作为用人的首要衡量标准。大多数企业在招聘时更强调一点的就是具备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或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因此,培养具备扎实实践操作能力的毕业生,是企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一项最根本任务。

3.综合性的“一专多能型”人才需求。据近几年就业情况分析显示,企业特别需要跨领域、大专业、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团队合作能力好的人才,尤其是既能专业操作又懂市场营销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新的就业结构框架决定了一个人不可能在一个行业一直从事同一项工作。作为为企业培养技术专业人才、服务于生产的高职教育,必须以市场新的动态变化为导向,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企业升级转型的步伐,培养学生成为“一专多能”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重点体现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知识培养上应注重其综合性、系统性、转化性,具备较广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深的专业研究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在能力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定位分为三大类:业务员、美工/助理、平面设计师。据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毕业生多数从事在网站美工到企业形象策划师之间的职业,这也是行业招聘信息中需求数量最大的区域。毕业生可到图文印刷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新闻出版机构、企业宣傳策划部门、新媒体传播公司、展示与展览设计企业、装饰与装修设计公司,从事平面广告视觉与创意设计、电脑设计与图文印刷制作、企业品牌形象设计、媒介设计与管理等平面设计工作或自主创业。

二、课程体系构建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4艺术设计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由“博雅教育”“专业教育”以及“技术技能融合项目”三个板块构建。理论适度够用,并加强与技术基础的联接关系;融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务教学和以提高技术应用和革新能力为导向的创新教育,优化课程设置,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和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终生学习创造条件。

专业课程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视觉语言与表达(培养基本的、必要的造型设计和视觉表达能力和技巧),第二类是数字工具与技术(学习平面设计主流的和辅助的教学工具和技能),第三类是视觉传达与媒介,第四类是实战项目演练。这四类课程相融交替、由浅入深,从兴趣点入手,以项目、任务、实战、竞赛贯穿专业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全身的学习因子,重素质教育、精专业技能。学生在三年的学习时间里,共需完成142总学分,理论课占30%,实践课占70%。

一年级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往往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容易忽略前后课程之间的联系,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对接联系上。在此阶段,以启发想象思维训练为主,切入技术要点,对接岗位核心技能所需要的能力要求设计教学内容。通过改革传统的基础教学内容及方式,将平面设计的基础技能与核心技能有效对接。学生还可在暑假期间参观企业,了解企业文化。

二年级培养学生的岗位专项能力。通过相关专项技能、创意设计训练,使学生获得专业创意能力,掌握设计制作流程及工艺,建立职业认同感。通过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室服务项目、各级竞赛来检验教学成果。暑假期间进行生产性实习,严格按企业操作规范执行。

三年级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结合企业真实项目,通过轮岗实训和省级、国家级竞赛来检验教学成果。轮岗进阶实习,准员工培训。

这三年中,实践教学内容设计需要转型升级,抛弃陈旧教学观念和方法,课程设计科学实用,加强课程间的系统链接性。创意思考与方法、造型设计等6门课程为我国台湾昆山科技大学教师参与授课的课程,学生可以从台湾教师身上体验到不同的教学风格,也可以领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开阔视野,同时对我校专任教师也是一次培训、学习、提升的良好机会。

整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以平面设计岗位需求以及技术活动全过程需求为主线,按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术、技能、素养等要素完善课程体系。既要强化技能训练,又要强化技术训练为重点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教授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鼓励学生创意、创新,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基础上,使其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综合素养、职业迁移能力等得到协调发展。该体系共分为四个融合项目训练:1.基本技术技能融合项目训练。双训练解决的问题是造型,具备基本造型能力、色彩应用技巧、平面软件基本操作的能力及对艺术审美观念的培养。2.专业技术技能融合项目。双训练解决的问题是排版,具备版式编排、海报制作、包装装潢设计、书籍装帧等视觉表现运用技巧。3.综合技术技能融合项目。双训练解决的问题是设计行销,具备行销沟通策划、品牌视觉表现的能力,行销与销售是有区别的。销售是从制造出产品出来后才开始,而行销则是在一个产品制造出来之前就开始了。4.创新技术技能融合项目。双训练解决的问题是整合策划,具备企业品牌形象视觉表现及策划、推广、影像拍摄、后期合成、媒介综合表达的能力。

当下是电子信息化时代,网络商务活动迅猛发展,学习采用电子形式开展商务活动,并管理和完成在商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消费活动中的各种交易,对学生的职业延展性有很好的帮助。因此,学院设置了“电子商务”等课程作为跨专业延展学习内容。此外,课外拓展的项目有企业参观、市场调研、技能竞赛、资料收集归纳等内容,多层次多元化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来看,2014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粤台特色课程。创意媒体学院是昆山科技大学最有特色的学院之一,在我国台湾文创类同类高校中享有声誉,是台湾地区五大文创类基地之一。除了可以引进该院优质的教育资源,还可以引进国际竞赛,开展合作指导,提升专业技术技能国际化。

2.课程设置具科学性,按照生产过程实际,贴近岗位要求,使课程不只是以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在专门建构的学习情景中对学生进行职业从业能力与资格培养。

3.教学内容顺势升级,融入文化创意,将艺术设计应用于产品,立足民族特色展现创新创意思维,继承和发扬民俗文化。

4.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充分体现。从专业基础课、设计核心课,到设计综合实践课,实施以项目课题为中心的创新设计教育模式。重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注重讲授创新方法,营造创造情境,围绕项目课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创造角色,激发创造激情,增长创造能力。

5.技术迁移能力突出。学生可应对设计行业的行业标准与要求,技术迁移或跨界设计均能实现。

结語

高职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即目标是以职业能力为第一位,就业是人才培养的考量标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教学质量,学校必须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在教学思想、教育观念以及艺术人才的培养观念等方面应汲取国际及本土的先进教学经验,根据各学科的分工和社会产业结构的需要,结合专业发展体系设置适合的课程门类。在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的同时,作为今后再教育的基础,要学会学习、学会传授,为今后终身学习艺术和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斐然)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创新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