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表演专业教学中的艺术教育视角
2015-10-21米平平郝丽
米平平 郝丽
【内容摘要】服装表演专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机遇中,衍生并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新专业新方向,有其特定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随着近二十几年的发展,服装表演专业方向从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逐渐形成自身的专业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实践着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在专业教学中,将艺术教育的特征与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特点相结合,即在共通性、丰富性、潜在性这三个共同关系中,运用艺术教育的大视角将服装表演的专业教学丰富化、国际化。同时,作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为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的思考。
【关键词】艺术教育 服装表演 教学方法
“新时期物质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为艺术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殷实的物质基础,物质生活的丰富与提高使人们较高层次上的精神的需求与实现成为可能。”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新事物,服装表演专业有其特定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服装表演专业方向从属于艺术类学科方向,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理工类院校、农业类院校还是美术类院校,服装表演专业所属院系大都是艺术学院,或者设计学院(体育学院除外),因此,都是在艺术氛围中完成学习的过程。而艺术教育,“简单说就是用艺术去教育,即通过艺术(包括艺术创作、艺术鉴赏、艺术批評、艺术史、艺术理论)的学习达到教育的目的。”②因此,将服装表演从艺术教育这一概念中抽离出去,显然是不合理的。
一、课程存在问题
高校教书育人是根本目标,在教育的大环境下,运用经验传道解惑已经不足以满足快速成长的新一代青年的发展需求。笔者曾经在每年的新生上课前,进行过简单的调查,60%至70%的考生在进校前都参加过培训班,或在专业职高职校中学习过,少则一个月,多达5年。在专业学习上,有些学生进校后,专业水平已经固定,甚至没有提升的空间,仅仅凭借技能型的走台,已经不能满足专业课的学习。而在对服装表演专业教师的访谈和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授课中也了解到:1.大多数授课教师只是专业内容的传授,缺少教育精神的灌输,缺少艺术氛围的引导;2.大部分学生对于课程以外的艺术类学科知识触及较少,相关联的艺术类学科,如视觉传达、平面设计、传媒,有的甚至连服装史、服装评论、服装服饰基本的区分和分类都混淆不清。
服装表演专业也是如此,在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尽量拓宽专业思路,用艺术教育的大视角看待服装表演专业,用艺术的氛围熏染出具有高素质高知识的实用型人才,而不仅仅是学会走台的模特。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的过程即生活的过程,而所谓的生活乃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来看,教育就是发展,就是生长;从这一相互作用的结果来看,教育就是生活或经验的改造。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经验的改造促进生长和发展。”经过近20年的历史进程,我国高校服装表演专业逐渐壮大起来,各个高校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师资力量已经非常雄厚,而引入艺术教育概念来进行服装表演教学则是首例。
二、艺术教育与服装表演专业的关系
(一)共通性:美的陶冶
什么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家陈之佛强调:“所谓艺术教育,其意义并非养成美术专门家的教育,而是使艺术的修养施诸于一般国民之间……以美的陶冶达到完全的教育的目的。”服装表演专业从一开始就是接触美、制造美、成就美的专业,从学生自身身体条件的完美苛刻选择,到五官比例的审美要求;从五彩斑斓的服装美,到配合服装凸显个性的妆型发型;从设计的美轮美奂的舞台,到节奏抑扬顿挫的音乐与台步,处处涵盖了美、体现了美,表达的是一种审美,传递的是一种精神,体现的是一种集合了优秀创意和高素质肢体语言表达的“行为艺术”。在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双重作用下,服装表演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几双走来走去的高跟鞋,更是一种精神面貌,一种脱俗的美。而这种美是基于可以看懂艺术和可以创造艺术,并被人所看懂。
(二)丰富性:素质美
“艺术教育造成人对艺术的关系。它包括:第一,对艺术的爱好、与艺术交往的内在需要的教育;第二,理解艺术的含义、它的特殊价值、它的形象语言的教育。当然这个过程应该以个性的艺术训练为基础。艺术训练的目的是使个性吸收人类所积累的各种各样艺术价值的全部丰富性。”③服装表演的过程,就是产生美的过程,学生个体既是美的铸造者,又是美的化身,作为经常参加比赛并担当某某城市形象大使、某某国际大赛亲善大使等活动的模特,在这种场合就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越来越多出国演出、观看比赛、参观博物馆的活动中,如果模特能够了解一些艺术史论、知晓一些著名艺术家并懂得一些艺术品的鉴赏,将会是极好的艺术教育的效果展现。美国艺术教育倡导人文精神并开发人的潜能,将学生培养成为懂艺术的人,能够去博物馆和音乐厅欣赏艺术的人。
(三)潜在性:发现美
“学习艺术对学生的好处是长远的。第一,学生受到艺术品的感染时,他们对艺术品含义的感悟与分辨能力就会得到提高。第二,学生接触大量的艺术品并察觉其细微之处,由此发展起组成想象力的形象存储库。通过观赏,艺术家描会不同的世界而实现想象性思维的潜能,能利用自己的形象库对艺术品和世界做出反应并进行创造。第三,艺术学习会促进学生对视觉暗喻的理解力不断增长。人类的崇高理想、信念都在艺术品中得到了体现。理解力的增长使人抛开世俗问题并转而思考艺术品的审美潜力。”④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艺术品”,即设计师的作品,无论是精巧的帽子还是庞大的创意服装,必须承认,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从一开始就浸淫在艺术的氛围中。学生需要的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脑中善于思考并随时储存的“海绵”,这种眼睛需要培养,亦如兴趣可以培养一样,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力,给学生提供众多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学会看,学会欣赏,学会发现。
三、艺术教育引入服装表演课堂的思路
(一)中西方教育思潮的交流与碰撞
2002年美国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研究生院艺术与人文系主任朱迪斯·伯顿在接受中国一名研究者采访时指出:“中国艺术教育最主要的问题是艺术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还是培养教育工作者?在我看来,你们的院校艺术教育课程基本上只是为了培养艺术家的,学习艺术教育课程的学生,也主要是为了找个好点的工作。你们应当建立起健全的艺术教育体系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应当有更多人致力于成为真正的艺术教育工作者,而不只是二流的艺术家;应当培养新一代高水平的、经验丰富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应当对艺术教育体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建设带有引导性的艺术教育专业。另一个主要问题是,我发现很多和我交谈的艺术教育工作者缺少结构性、战略性的思维。他们习惯于按照一种集中性的指令去行事,而没想到去自己设计教学方案、改革教学体制。当然,他们也不懂得如何去设计新的构架,发展新的思路。没有经验,可以向西方学习,因为这些不只是中国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在西方,我们处理这类问题至少有50年了,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我们可以提供帮助。”⑤她所提出的问题,是目前我们高考艺术热潮中的现实问题,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越来越多成绩不好的学生转向了艺术类专业,服装表演专业的大部分考生也都是为了考上大学,而自身又具备一定的身高和身材比例及相貌上的优势,但往往文化课较差,这是我们的弱点,但不是不可改进。对于数理化较差的文科生,在艺术史论和文字类的课程上接受起来不会太难。对于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用美国DBAE艺术教育概念,艺术教育所涵盖的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艺术史、美学四门艺术基础学科,都可以找到类似课程:服装表演(用肢体语言进行创作)、服装表演鉴赏(课堂上会观看许多服装表演的演出,并让学生进行优劣筛选和评判)、服装表演发展史、舞蹈和形体训练(体现肢体语言美)。再上一级进入服装专业课程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类似的通比:服装设计(艺术创作)、服装批评、服装史、服装美学。用艺术教育的概念进行服装表演的专业教学,从最近到最远,依次将涵盖的范围扩大。
美学家朱光潜曾说:“比较合理的大概是兼收并蓄,就中西两方成就截长补短,建设一种新的文化艺术。”比较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交流对话,正是在这种平等的交流对话中才能产生一种新的文化视界与论域。类似这种中西对比下的教育思想大碰撞近些年也越来越流行,2008年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冯峰就组织学生和英国曼彻斯特都会大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一次交换教学。“我们的课题所强调的重点反映出以下这些教育理念:鼓励寻找明确联系思维和表象的方法;过程和活动重于结果;培养联想思维;把最终结果看做研究过程的副产品;半路出家而非‘白纸般的从零开始;通才教育而非专才教育。”⑥作为实验,笔者曾经在课堂上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过一些中西思想碰撞的讨论和内容,希望借由讲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方式,丰富学生的眼界。例如,播放一些跨文化的视频,在此基础上讲解其形成的原因;在讲到一些社会现象和在学生表演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时,用一些有类似问题的针对西方同龄人的访谈录像,以及一些实例讲述,将学生的固有思考问题的模式与西方大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比较。从取得的效果来看,学生一方面丰富了视野,另一方面,由自身专业跳出去,由外向内,重新审视专业特性与自身发展,培养了学生多元化学习的兴趣,并指导学生学会获取多元化信息与知识的技巧与方法,同时也丰富了专业教学内容与方法。这里不得不提及美国艺术教育中的视觉文化艺术教育,“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既要理解当代视觉文化形象本身的特征,也要理解视觉文化形象的社会结构、经济过程与历史文化语境,使学生具备从审美与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独立反思、评判视觉文化形象的能力。”⑦这点可以在服装表演教学中进一步开展,服装表演是一种视觉表达,在这种视觉表达中,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其中的人物,其背后所表达出的文化現象,却很少有人触及。这一点也是我们许多服装表演专业教师值得思考的。
(二)艺术教育渗透后的课堂观念的认知
西方教育学家约翰·亨利·纽曼曾说:“过分专注于一个领域的学习,将歪曲对于现实的理解。”西方也有句名言:“当你只有锤子这一件工具时,你就会把任何问题当做钉子。”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把握专业氛围,即专业标准和专业要求:做到什么程度才是专业的水平?如何引导学生知晓专业标准?并为此不断努力。另一方面,在专业课堂的授课过程中,穿插进艺术教育的大思维,即在寻找美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善于发现美,这种美不仅仅是模特的身体之美和服装之美,也有艺术品之美、音乐之美。强化学生的见识与洞察力,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将专业领域置于知识整体领域之中,使学生懂得如何把握自身所学知识领域的语境和触类旁通其他知识领域。
(三)艺术教育渗透后的课程内容更新
在服装表演课程中,理论课程内容一般都围绕服装表演史论、表演心理学、社交礼仪、模特经纪管理、氛围设计、服装表演制作等专业课程。可以在专业课程保持不变的基础上,适量增加一些服装评论、中西方服装史、西方艺术史、艺术品鉴赏、服装服饰鉴赏等理论内容。同时,也可以适量增加一些西方艺术史、平面艺术表达、行为艺术表达、装置艺术等跨专业的艺术类课程。培养学生多学科领域的宽广见识和求知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专业水平之外提升学生的教养与素质。
(四)艺术教育渗透后教学方法的改进
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多元化教学方法是服装表演课堂中可以借鉴的教学方法,如探索式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法、讨论课等。
在我国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实习课时要求越来越多,课堂教学课时数越来越少的大趋势下,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摸索。由于专业特殊性,禁锢学生一味地在课堂中进行学习和训练,不外出参加实践,显然是不合理的。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管理,一方面又要支持学生外出参加专业实践、演出、比赛,学生在两种不同的管理者,即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之间,确实比较矛盾。在学校规定范围内,专业教师可以将一些专业课程或专业实践课程划分出来,分为校内和校外,校内指的是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这点可以由学生管理部门即辅导员进行管理。校外则不规定,可以在某个课程中,如专业实践课,或者服装表演课的后期阶段,让学生自主安排时间,自己设计安排进行表演实践、外出比赛。最后让学生用实践报告,或实践项目策划执行等,将最后的实践结果反馈,学生讨论,教师点评。这便是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即教师与学生舍弃传统的课堂式的授课方法,在新形式新思维的引导中,运用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进程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艺术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需要学生用感知力、领悟力、创造力去创作艺术,从而培养学生自由之精神、自主之意识。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便是最好的验证。在自然学科中需要不断用数据和实验进行验证的原理,在人文艺术学科中则需要用创新实践来论证,且形式灵活不拘一格。如教师不仅仅在课堂中讲授理论内容,在开放式教学方法的课堂中,会带学生深入实践走进生活,教会学生学会用灵敏的感知力去体会生活中创造的美,并在生活中,学会激发不同元素撞击下的创造力。例如,音乐欣赏,可以安排学生到广州大剧院、星海音乐厅亲自聆听感受;讲到舞台剧,就要带领学生进入剧院看剧目,或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舞台剧,在参与角色并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体验感并锻炼学生的创造力;看到世界名画,就可以模拟还原当时的年代环境,让学生再现当时的定格画面,在参与挖掘资料过程中了解当时的年代背景,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验艺术鉴赏带给人的丰盈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喜爱艺术。在广告表演课堂中,更是常常需要学生进行角色带入的练习,在服装表演课堂中,模拟参赛模拟场景表达的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观看演出,参观台前幕后,与实地的操作人员交流接触。这不仅丰富了课堂形式和教学方法,也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而作为另一种艺术课堂常用的讨论课,则要求教师的课堂设计水平较高,需要授课教师在课堂以外首先准备书单,讨论题目和内容范围、课堂结构及时间安排、讨论组的确定方法等。在讨论课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学生则扮演主导者,在讨论中,教师需要把握讨论的节奏和讨论的方向感,在讨论结束的时候,教师还应给出最终的结论和总结性的论述,这点很重要,也是最终讨论课的核心内容。
(五)艺术教育渗透后教学目的的确立
艺术教育的结果,是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是具有建立在良好趣味之上的艺术感,从而能够敏锐而灵活的感知和欣赏艺术作品,由此逐渐发展为一个具有良好教养的人才。将艺术教育引入服装表演专业教学课堂中,合理运用一些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将一些艺术教育的知识内容融入服装表演的专业教学课堂中,将学生由单一的“花架子”模特,塑造成為一个具备良好审美修养、丰富艺术内涵,同时具备良好的外形和协调的行为感的高素质模特。在这一点上,艺术教育的目的与服装表演专业教学的目的是统一的,即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具备一定的艺术创造力和艺术鉴赏力的高素质综合人才。
结语
服装表演专业课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或利用自身先天条件的训练,如服装表演、形体训练、舞蹈、化妆等,类似于技能的训练;另一类是与自身条件无关,即武装大脑,如服装表演制作、服装画技法、服装史、平面设计、摄影技巧等。当后者的宽度和广度积累到一定程度,即在专业学习的深度和艺术门类下触类旁通的广达到一定水平,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科个性将逐渐显现。在艺术教育的大视角中,去看待服装表演的专业教学,对专业教师的思路进行拓展,借助艺术教育与中西方教育思想进行碰撞,将一些广阔的艺术教育思维方法,多知识、多角度地带入服装表演课堂中,为服装表演专业教学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方向。
注释:
①②③④⑤曾繁仁.现代中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79,4,18,197,49,213.
⑥冯峰,杨小满.交换教学:广州美术学院与曼彻斯特都会大学交流课程[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155.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