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
2015-10-21杨昌明
杨昌明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取常规有氧、洋地黄和利尿剂治疗,在此基础治疗上再对所有患者使用多巴胺、呋塞米和硝酸甘油合剂进行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5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4%, 所有患者的心功能均提高到Ⅰ~Ⅱ级, 且患者的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均得到很大改善;心胸比也有所减少。结论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 在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多巴胺、呋塞米和硝酸甘油合剂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对患者心功能及临床症状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11-01
风湿性心脏病是由于风湿热活动, 累及心脏瓣膜而引起的心脏瓣膜病变, 是常见的一种心脏病, 简称为风心病。临床表现为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三尖瓣狭窄及三尖瓣狭窄关闭不全和联合瓣膜病变等, 患者一开始的症状不明显, 后来慢慢演变成心慌气短、恶心呕吐、眩晕、心绞痛、呼吸困难和水肿等, 重症患者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1] 。本文将探讨对于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22例, 女28例;年龄25~60岁, 平均年龄(43.3±6.2)岁。所有患者经过详细检查, 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等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并按照心功能等级评定, 所有患者心功能等级评定在Ⅲ~Ⅳ级, 患者出现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及合并多瓣病变且伴有左、右心大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并通过X线检查患者心胸比0.7~0.9, 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后观察其效果的变化。
1. 2 方法 对50例患者首先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 采用洋地黄和利尿剂, 同时对患者进行有氧呼吸机的治疗, 并对患者的感染、心律失常及电解质紊乱等进行有效处理和治疗。在此基础治疗上再对所有患者使用多巴胺、呋塞米和硝酸甘油合剂进行静脉注射治疗, 方法取含量为5%的500 ml葡萄糖溶液, 配有多巴胺60 mg、呋塞米15 mg和硝酸甘油合剂12 mg, 对所有患者进行静脉滴注, 滴注速度保持在12滴/min,1次/d,1周为1个疗程。医护人员观察患者是否有心率或血压的异常反应发生。对出现低血压的患者应采取多巴胺用量加量的办法;对出现低血钾症状的患者应采取加注氯化钾注射液合并滴注的办法, 用量取10%的氯化钾10 mg。
1. 3 心功能等级 根据美国心脏病协[2] 会依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将心功能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四个等级。Ⅰ级是指患者有心脏方面的疾病, 但一般不会出现心悸、疲惫、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症状, 且自主活动能力不受限制。Ⅱ级是指患者患有心脏病, 但在进行体力活动后会出现轻微的疲惫、心悸、呼吸困难或者心绞痛的症状, 活动时轻微受限。Ⅲ级是指患者患有心脏病, 且进行体力活动时明显受到限制。Ⅳ级患者患有心脏病, 在休息时也会出现心力衰竭等症状, 不能进行任何的体力活动, 进行时心力衰竭症状会加重。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的效果判定按照其心功能的等级进行评定[3] , 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类型。显效是指患者心功能经治疗后达到Ⅰ级或好转到Ⅱ级以上;有效是指患者经治疗后心功能好转并进步到Ⅰ级或Ⅱ级;无效是指经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没有明显的好转或进步。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50例患者均经过常规治疗基础上, 采用多巴胺、呋塞米和硝酸甘油合剂进行治疗, 结果有32例患者呈显效, 占64%;有15例患者呈有效, 占30%;有3例患者呈無效, 无效率6%, 总有效率94%。并且所有患者的心功能均提高到Ⅰ~Ⅱ级, 治疗前的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均得到很大改善;并且所有患者的尿量均增加, 水肿的现象消失或不同程度的降低。
3 小结
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是心内科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 除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呼吸困难、水肿等外还会伴有活动受限的情况;此病多发于天气潮湿的冬季或春季。本文通过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再采用多巴胺、呋塞米和硝酸甘油合剂进行静脉注射治疗,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丽泉. 40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分析.吉林医学, 2012(18):188.
[2] 路胜昔. 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分析与研究. 中外医疗, 2004(6):129-130.
[3] 徐静,鄂淑云,高志磊,等.52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体会.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2):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