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护理

2015-10-21何萍张建芬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吴茱萸涌泉穴穴位贴敷

何萍 张建芬

【摘要】 目的:总结吴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的治疗和护理。结果 患者接受吴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后各时点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收缩压平均下降约1.3 kPa,舒张压平均下降0.78 kPa。结论: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显著,还具有简、廉、便、验、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是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可取疗法。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吴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4.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94-02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日趋增高。近年来,中医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显示了中医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方面的独特优势,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我科在常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基础上通过中医护理干预治疗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将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68例高血压病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我科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共完成68例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肝阳上亢)。其中男性43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31~74岁,平均(59.50±10.61)岁,所有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疲劳、心悸、耳鸣等症状。治疗组:服用降压药只限缬沙坦胶囊80mg每日一次口服,治疗基础上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服用降压药只限拜新同:缬沙坦胶囊80mg每日一次口服。

2.治疗方法:入选的患者常规服用降压药物(68例患者服一样的药,均来自于同一个厂家)后1~1.5小时(排除药效的因素)即给予以下治疗:吴茱萸穴位贴敷太冲、涌泉穴,每日1次,每次持续6小时,连续贴敷7d,贴敷前、贴敷结束后30 min监测血压并记录。定位:太冲:位于足背侧,第一跖骨间隙后方凹陷处。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方法:令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热水清洁双足、擦干。取研成细末吴茱萸18 g一30 g,用醋调匀似糊状敷于双足太冲、涌泉穴,次敷6 h,治疗时间每日上午10时,疗程7d。

3.护理:贴敷前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施术中的感觉和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并注意保暖。在贴敷治疗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瘙痒,红疹等过敏现象,如有立即去除药粉清水擦拭,给予心理安慰。

4.疗效评价及观察方法

4.1治疗前及治疗后每El测血压2次,取平均值作為治疗前的基础血压及治疗后的血压。测压前休息15分钟,测压时间固定。

4.2 疗效评价以治疗前后的血压比较,按照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汇报讨论会标准,分显效:舒张压(DBP)下降≥1.3 kPa,到正常≤12.0 kPa或下降≥2.7 kPa;有救:DBP下降<1.3 kPa到正常或下降1.3~2.5 kPa,或收缩压(SBP)下降≥4.0kPa;无效:血压未降到上述范围。

二、结果

1. 临床症状的改善,随血压下降,患者头痛、头晕、眼花、乏力、失眠等症状减轻或消失达91%。

2. 降压疗效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中药穴位贴敷组分别为64.7% 、33.8%、98.5% ,缬沙坦胶囊组分别为72% 、21% 、93%。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O.05。见表l。

某女,65岁,高血压病病史20年,最高血压达210/120mmHg,入院前已每日服用缬沙坦胶囊80mg降压治疗,仍觉头晕、头胀, 血压波动于160~190/90~105mmHg。入院后在未调整其口服降压方案的基础上,配合吴茱萸穴位贴敷双足涌泉、太冲,每日1次,持续6h。3日后血压逐渐下降至130~145/75~85mmHg, 头晕、头胀等症逐渐减轻。随后观测1周,血压波动平稳出院。出院后随访3月,血压一直控制平稳,未诉其他明显不适。

三、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属祖国医学中“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发病与肝阳上亢、肾精不足、痰湿中阻、气虚血瘀等有关。而中医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说,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指出“外治之法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以异者,源耳,而法则神奇变幻”。始载于《神农百草经》吴茱萸性辛、苦、热,归肝、脾、胃、肾经。吴茱萸西医记载是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等的传统中药,吴茱萸次碱是其重要的药理活性成分。其机制可能与表达增强的血管肽酶C介导的血管紧张素Ⅱ的灭活和激肽释放酶的激活有关[1]。《黄帝内经》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可引上越之浮阳下归,主治头晕、头痛、癫证、昏厥等证。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刺激涌泉穴能够调节自主神经和内分泌功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毛细血管携氧量,优化全身组织的营养状况,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吴远华等研究表明刺激太冲穴可降低血浆中内皮素的含量,并提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含量[2]。故将吴茱萸外敷涌泉穴、太冲穴后,可通过经络发挥其平肝、泻火、活血、化湿、温肾、散寒之功。治疗后,肝火下行,痰湿得化,肾阳得温,淤血得化,经络得通,故头晕、头痛症状得以缓解。醋调吴茱萸以其酸收之性,制约吴茱萸的辛散而增强疗效[3]。中药贴敷实际是经络调节与辨证论治的结合,其发挥显著的降压效果基于激发经络,调节失衡的人体阴阳以及有效中药成分。总之,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简单易行、疗效确切、经济实惠、安全、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红梅,赵志礼.吴茱萸的本草考证[J].中药材,2011,34(2):307.

[2]吴远华,朱广旗,林兴友,等.针刺曲池、太冲对高血压病患者血中ET和ACE的影响及疗效探讨(J).中国中西

[3] 许敏利.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1):369.

猜你喜欢

吴茱萸涌泉穴穴位贴敷
余光中与吴茱萸
种植良种吴茱萸 荒山喜变聚宝盆
吴茱萸治慢性前列腺炎
蒜末敷脚心去虚火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疗效研究
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浅析涌泉穴
治病毒性感冒
按摩涌泉穴有助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