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物治疗面部静脉畸形的优点
2015-10-21李玉红
李玉红
【摘要】目的:探索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介入治疗面部静脉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介入方法将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注入瘤体内,通过透视及摄取平片,观察对面部静脉畸形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前后瘤体变化,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变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2-6次治疗后均治愈,瘤体消失,随访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情稳定。结论: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可使药液流动缓慢,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治疗面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
【关键词】平阳霉素 面部静脉畸形
【中图分类号】R739.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13-01
面部静脉畸形是颜面部血管性病变中最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严重影响患者面貌,平阳霉素因具有疗效显著,疗程短,操作简单等优点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治疗血管瘤和静脉畸形。治疗方法上多采用瘤体内直接注射,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如发热、局部坏死、过敏性休克 、抽搐等。我们采用平阳霉素碘化油混合物治疗面部静脉畸形患者,取得较好效果。
临床资料和方法
所选病例为颈面部、舌体、眶周、颌下、唇部静脉畸形,瘤体最小2.0cm*3.0cm*2.5cm,最大10.0cm*7.0cm*6.5cm。所有病例均由临床彩超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静脉畸形。有几例患者曾局部注射血管硬化剂治疗效果不明显。
我们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介入治疗面部静脉畸形,所有病例第一次治疗时,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右侧股动脉穿刺,用cobra导管行双侧颈内动脉颈外动脉DSA,造影剂为欧派克,在明确病变供血动脉后,行选择性插管造影,进一步了解病变范围,有无动静脉瘘,有无与颈内动脉分支沟通的异常交通支。确定导管选择进入瘤体供血动脉后,先经导管注入利多卡因1-4ml。然后在x线电视监视下按平阳霉素每公斤0.2-0.3给药。按体积比1:1加入超液化碘油,混合成乳剂后瘤体内注入,观察有无快速回流现象。注射完毕拔除导管和导管鞘,术毕穿刺部位压迫止血10分钟后加压包扎。30天后复诊瘤体尚未完全消失者行后续多次治疗,后续治疗在透视下于瘤体局部经皮穿刺注射,两次治疗间隔时间为30天,持续治疗直至瘤体消失。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血管瘤完全消失,皮肤粘膜色泽,形态正常,体位移动试验阴性,多方向穿刺回抽无流畅血液,彩色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
造影表现:清楚显示瘤体供血动脉,DSA表现为供血动脉增粗,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血窦及对比剂“早出晚归”征象,未见肿瘤血管与颈内动脉异常交通及动静脉瘘。
治疗反应和并发症:追踪观察6个月,病变稳定,未见复发。全部病例治疗过程比较顺利,术后有不同程度的患侧面部发热、胀痛,与注射后3-4h最明显,2-3天后逐渐减轻,未见麻木、肺纤维化、过敏等不良反应。
讨论:静脉畸形旧称海绵状血管瘤,是以静脉异常汇集为特征的一組病变,畸形静脉的管腔大小,管壁厚度,以及病变间和病变灶内管壁内的畸形程度各不相同。病变可在浅表部位,也可在深部;可以弥散,也可局限发生。静脉畸形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发展速度则因人而异,有些迅速,有些缓慢。临床上常见,有球体型、扁平型,不规则型。按新的血管性疾病分类,属于低流量血管畸形。约70%-80%,出生时即存在,也有出生不久或儿童期发生,临床上也可见成人由于某种原因如外伤等诱发病者,婴幼儿发病的随着年龄增长病变会逐渐突起或迂曲度增加。好发于头部,四肢、躯干都可发病,对于这种稳定的先天性静脉畸形,治疗目的主要是改善外形和功能,尤其在暴露部位的瘤体,尽可能选择微创治疗,不主张进行破坏功能和美观的根治和超根治手术。对于瘤体局限,触之较韧,体位试验阴性,考虑血管已机化,包膜界限清楚者可行手术,对于瘤体较深则进行扩张,并影响功能者也可考虑手术治疗,但危险性较大,易复发,术后瘢痕影响外观;相比较而言,介入治疗可分为经皮腔内血管介入治疗和经腹动脉导管栓塞治疗,视瘤体内畸形血管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经皮腔内血管介入治疗先行及穿刺碘油造影,可了解瘤体血管走行,及血管情况。尤其是特殊部位的瘤体,观察有无与颅内及重要器官相通,确定血流情况后,平阳霉素按每公斤0.2-0.3给药。按体积比一比一加入超液化碘油,混合后瘤体内注入,观察有无快速回流现象,超液化碘油与平阳霉素液混合后达到油包水的的状态。可缓释平阳霉素,增加平阳霉素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时间,经过2-6次的治疗,瘤体逐渐纤维化异常缩小。
目前使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静脉畸形的方法普遍是用生理盐水溶解平阳霉素,有些加入适量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等混合成的水溶剂,这种水溶剂注射后5-10分钟几乎排空,表明其在瘤体滞留时间短,而使用PLE注射瘤体内,通过透视平片发现,药物流动极缓慢,局部滞留时间长,提高了疗效,缩短疗程,注射次数显著减少,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水溶剂。
PYM具有缓慢,柔和,持久的祛血管作用,无严重的刺激性,患者反应较轻,但颈外动脉侧支吻合丰富,了解病变血供和侧支循环情况是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若肿瘤与颈内动脉存在异常吻合。导管头端无法避开则不宜栓塞,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平,周水淼,李兆基,头颈部血管瘤的治疗进展【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8(6):381-384
[2]郑刚,李成建,王洪秀,平阳霉素不良反应,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739-740
[3]王蓓,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北京:军学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17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