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
2015-10-21李婉雅
李婉雅
【关键词】小儿 ;头皮静脉穿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30-01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是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操作技术。穿刺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甚至延误危重病儿抢救时机。因此掌握小儿静脉穿刺的技能,提高穿刺成功率至关重要,现将成功穿刺的技巧总结如下:
1 输液前的准备
1.1护理人员的准备:操作者要保持愉快自信的心情,集中精力,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提前将输液器排好气、撕好输液贴和胶布、准备好消毒液、无菌棉签、止血带,穿刺针头要放在穿刺者便于拿取的地方,便于操作,减少按压患儿头部的时间。穿刺前做好准备工作能减少患儿哭闹,还能为穿刺成功争取时机。
1.2 患儿的准备:患儿大多对医院的环境陌生,产生恐惧心理,再加上身体上的不适,情绪表现的比较烦躁,所以给患儿输液前,要有耐心,多给表扬和鼓励,尽量取得患儿的合作。针对一岁以内的婴儿不能有效的沟通,操作者一定要技术熟练快速结束穿刺,可减少婴儿哭闹烦躁的情绪;对于一岁以上的大童穿刺成功后也可给予成功配合的奖励。
1.3指导、引导家长配合治疗 :首先做好家长和陪同人员的思想工作,一人操作时家长尽量配合,可将小儿平躺在操作台上,头下垫一小枕,抬高头部,家长双手两肘压住患儿四肢,上身前倾压住小孩大部分身体,不让小孩扭动,对较听话的小孩,则采取鼓励表扬的方法,让其配合操作。
2 输液中穿刺的配合与穿刺技巧
患儿家属在患儿一侧,将患儿头部在枕头上放稳,操作者正對患儿头顶部,选择好患儿的血管,剃去周围的头发,用安尔碘棉签消毒穿刺点及其周围,再次检查空气是否排尽,且用少量液体湿润针头,起润滑减少穿刺阻力的作用。操作者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开固定血管穿刺点两端,进针角度宜小,先进入皮肤,再平行前进刺入血管固定。如果是针头向上翘,就在针梗部位垫一干棉球再粘胶布,而且在针梗下用胶布交叉固定。当患儿哭闹时,因静脉回流压力上升,头皮静脉血管会有1次短暂充盈过程,这时应巧妙地抓住时机,顺利完成穿刺。
3特殊患儿的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3.1营养不良的消瘦儿:此型病人皮下脂肪少、肌肉松弛,静脉血管虽然暴露好,但易滑动,穿刺时一定要左手绷紧局部皮肤,使静脉不滑动,另一手以20度进针潜行0.2—0.3cm时再刺静脉,切勿用力过猛。
3.2 肥胖型:由于脂肪丰富,血管较深,暴露不明显,但静脉相对固定,沿静脉解剖方向,以30度角缓慢探索进针,有突破感时即可见到回血。
3.3水肿型:可沿静脉走行的位置,以拇指压迫局部约3cm,使组织液挤到周围组织内,静脉暴露后,快速直接刺入静脉。
3.3脱水型:由于失水,循环血量减少,血液浓缩导致静脉塌陷,重者伴有肢体厥冷。进针前可用按摩或热敷等方法促使血管暴露,进针时宜缓慢,这类病人由于血管充盈差,进针后不一定见回血,但针尖进入血管后有“落空感”。如无回血,可用注射器轻轻抽吸,或推入少量液体, 若畅通无阻,皮肤表面无隆起,无变色现象,且点滴顺利时,证实穿刺成功。
3.4 出血倾向型:这些患儿由于血液成分的改变,血管的脆性增加,血液凝固功能很差,穿刺时宜选用较小的头皮针,在靠近静脉血管处的皮下进针。
4 输液中的配合
穿刺成功后,固定好针头部位,再将输液管固定在耳后,避免影响患儿视线和由于患儿好动,血管细等原因而将液体外渗,如果是出汗较多的患儿,胶布不容易固定,而且有时即使当时固定好,由于出汗,胶布不粘,也会导致液体外渗,可以用较窄的绷带在针头上沿头固定一周,这样安全可靠。还有就是要告诉家属,看管好小儿的手,不要将针头拔出,穿刺的部位不要碰到枕头或大人身上等,不然也会造成液体外渗。
5输液后需要注意问题
5.1输液完毕拔针时,在无头发处先将最后一条胶布撕断,然后逐层撕开胶布, 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沿进针方向竖行按压住进皮肤和进血管的两个针眼,并指导家长按压时间5分钟左右,这样可防止因按压方法不正确和时间不够而导致皮下淤血,同时保护了血管。
6讨 论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一项基本功,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责任心,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能力,善于总结工作方法,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增加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和信赖,减轻了护理工作量。还应有敏锐的观察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树立整体护理观念,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自身修养,增强自信心,可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护理质量,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人才的成长及医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5-82.
[2] 梅国建.儿童护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