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留守学生德育探索

2015-10-21李莲英

素质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留守学生探索德育

李莲英

摘要:留守学生已经成为现在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留守学生中大部分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已成为学校德育的重点及难点,近两年通过和留守的学生的交流,越发觉得自己应该要做些什么,以下是经过个人的分析及探索所取得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农村 学校 留守学生 德育 探索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当这些留守子女达到学龄就会进入相应的学校学习,他们便构成了学校教育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这些留守学生一般具有比同龄人更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但因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而无法享受到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其生理和心理的成長都面临着问题。他们具有与同龄人不同的共性:孤僻、自卑、沉默寡言、不善表达自己、与同伴交往少,容易交上不良伙伴;脾气暴躁、矫横、霸道、易冲动、容易对同伴产生攻击行为;学习成绩平平,少数成绩下降;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较弱,比较任性、懒惰、缺乏责任感;缺少活泼天真的朝气,对父母有不满情绪,和父母的关系不很融洽;花钱大手大脚等。因此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德育工作显得至关重要。老师身处学校教育的第一线对此责无旁贷,应该根据自身工作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教育引导留守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

留守学生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父母的关爱和引导。这些孩子的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虽然平时心牵挂着自己的子女,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缺少对孩子的关爱、交流和引导,短暂的团聚,有的想加倍补偿,过分的顺从、放任。有的回来发现孩子变了,成绩退了,习惯差了,就一味补救,严加管教,这样适得其反,产生逆反心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伯伯,姑姑舅舅等成了监护人,隔代教育,教育方法陈旧,缺乏管理能力,加之过分宠爱,娇生惯养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而亲属寄养,则给孩子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对于留守学生来说,他们不缺少关心,缺少的是真诚的爱,理性的爱。而老师就是这种爱的赋予者。要抛弃功利之心,给留守学生真诚的爱。

爱心是成功德育的动力源。这种爱是单纯的,不带丝毫功利之心的。作为德育老师切忌因为留守学生缺少监护,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差就歧视他们或放任不管,应千方百计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从细微之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爱就在生活中,就在不经意中,这种不刻意营构的爱,能够走进留守学生干涸心田,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伟大作用。作为德育教师,必须拥有最深厚的爱生之心,自己全部的爱去关心每一位留守学生,让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爱使留守学生体会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老师的爱心是无形的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更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一环。

徐特立先生曾说:“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人师是教行为的。”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在现实生活中有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还有一部分外出打工父母的教育观念淡漠,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对学习无所谓,这些孩子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也能出去打工照样能挣钱。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家教角色的缺位,使留守学生在思想品德形成上充满了迷茫与困惑,他们不知道向谁学作人?学作什么样的人? 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因此趁虚而入。作为德育教师此时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要以楷模形象和榜样力量去影响他们,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他们,塑造留守学生健全的人格。

老师的人格魅力在德育中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一位人格高尚且循循善诱的老师,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对于留守学生来讲,老师的人格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在人格因素中,政治品格居于第一位,它体现在教师的一切言论和行动中。教师要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要为留守学生树立榜样,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统一。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因此,一位合格的德育教师必须讲“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不糊涂、不迷航,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必须为人正直、正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影响学生,面对喧嚣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守住一片宁静,不被世俗尘埃所染,不为金钱物欲所动,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我也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当看着他们因为想念自己的亲人而难过的时候,心中就像打翻了的五味瓶。而我只能陪他们坐下来聊聊天,但是更多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即使你对她的关爱再多都不及父母的一声关心。我真心希望我们的农村可以富强起来,少一些留守儿童。

德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留守学生的德育的工作更是我们学校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作为德育教师应该以真诚赢得信任,以人格创造人格,以灵魂铸就灵魂,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献出自己的一份爱。

猜你喜欢

留守学生探索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