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管窥

2015-10-21艾马琴鸯

素质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课程实施案例教学高中地理

艾马琴鸯

摘要:依照新课改《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有效改善地理课堂教学实效,使学生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传统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学虽能确保教师知识的传授,但却间接限制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合理开展课堂案例教学,能够较为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展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本文以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程实施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实施是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讨论一系列问题案例,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师生共同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对于高中《地理》课程而言,采用科学有效的案例教学法,具有十分显著的灵活性,能够将地理实践与理论有效结合在一起,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与特点

(一)有助于实现地理课程目标

首先,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与原理。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习惯把观点与结论直接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反复的迁移应用过程中逐渐内化,而案例教学则关注学生归纳思维的养成,经某一典型案例透视,让学生明确某类地理问题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原理,在知识建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

其次,有利于多角度培养学的综合能力。地理案例中所讨论的问题综合性较强,解决问题的对策开放性特点显著,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交流。

再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案例教学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最后,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案例教学的首要特点为师生互动,整个学习过程是开放性的,这种开放性特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情感价值观念的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一方面,教师在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典型案例的分析能够使自身的专业知识、学科知识体系更为充实,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参与不同区域、不同领域内容的案例课程,有利于教师转变固有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创造性的开展地理教学。

(三)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当前,高中生地理课堂教学空间相对封闭,受传统文化、思维等的影响比较严重,导致地理课堂功利性取向严重,原本探究、发现问题的过程被抛却,教学过程呈现出明显的急促与短促,缺失个性、激情。而案例教学课堂文化强调合作性、主体性,其案例多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置身于案例知识的海洋中。另外,小组讨论的群体学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

(四)案例教学与传统地理教学方式之间的差别

第一,案例教学目标更加全面;第二,案例教学内容实践性更强;第三,案例教学方法启发性较强;第四,案例教学法更为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二、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案例教学策略

(一)构建知识网络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摒弃传统“教师为中心”的观点,强化“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通过开展地理案例教学的相关活动,使学生成为案例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而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模式则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将相同实施内容构建成统一性整体。如鲁教版必修本中与水流域综合开发的章节,该部分主要针对长江流域,在开展该课程教学内容时,可结合之前章节中关于水流域的内容,组建长江流域知识网络体系。

设计知识网络结构体系来开展案例教学,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的作用,完善授课技巧。比如:在讲授黄河水系的内容时,可结合人、自然、区域等层面进行分析,可分别采用视频、图片、举例等方式全方位性的向学生讲解,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知识的精练性,还便于帮助学生补充、优化知识结构体系。

(二)固化教学情境模式

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但受实际教学条件的限制,很难把学生带入的真实的环境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将某一真实事件做迁移处理后,引导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思考并形成问题。 对问题进行反思,是对所学知识的硬性需要,解决问题所形成的思路过程则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真实考量。部分学生通过固化案例情境模式,使得自身自主性学习能力显著增强。

另外,固化案例教学情境模式将地理知识与乡土文化结合在一起,这种方式既能加深學生对所处周边环境的认识,还能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们热爱家乡的情怀。

(三)主动发现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认知主义的学习观念,即: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属于类别化的过程,教学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的过程。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展示部分相应的材料案例,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主动思考等方式,归纳出问题的结论。如:讲述水土流失问题,可通过电脑向学生展示黄土高原植被还原后的场景,再与当前黄土高原的实际场景想对比,引导学生分类别性的思考问题,从自然、人为等角度去开展研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自主的寻求问题的解决思路。

结语: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将各类抽象性理论、概念融合到实际生活中,并将其具体化,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活动来获得相应的知识内容。这样学生既能深刻的理解知识的内涵,又能将其内化,真正的实现学以致用,符合了素质教育的新需求,值得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但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不论在学生方、教师方,还是在教材方面仍有诸多问题存在,仍需对其做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水. 高中地理教师案例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李娟. 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张明. 高中地理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管窥——以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例[J]. 基础教育研究,2013,(24)

[4]罗辉,何娟. 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探索研究[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3)

[5]王人杰.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6]童建峰.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与实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课程实施案例教学高中地理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