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动物纹样中虎纹图案的装饰语言探究
2015-10-21李涵云丁密金
李涵云 丁密金
【内容摘要】装饰设计中,对老虎艺术形象的描绘多以老虎全身的造型为描绘对象,包括其强壮浑厚的身体,凶猛的姿态,大嘴、长足和獠牙,并遍布纹饰设计。从中可以发现每一个虎首的艺术形象中,大部分都有一个大大的“王”字,人们认为虎额上的“王”是老虎身上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代表了老虎的威严,甚至与“百兽之王”的形象相得益彰,而虎首的艺术形象与虎爪等不同,可以独立进行艺术创作,进而衍生出许多生动多彩的艺术作品。文章针对老虎的艺术形象及虎纹的装饰语言进行分析,以期为这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的研究与传承做出贡献。
【关键词】虎纹 传统文化 装饰 图腾崇拜
一、虎纹的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虎的艺术形象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通过虎衍生出来的艺术作品和文化传说层出不穷。自古以来,虎代表着勇气、正义、王者的地位以及吉祥的象征。虎纹经过历史演变,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装饰特色,以及丰富的人文内涵,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虎纹指以自然界中老虎的客观形态作为主要描绘对象,通过艺术手法和创作,进而衍生出一系列有关老虎的纹样形式。虎纹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虎”(图1)。而虎纹饰起源于商周,在西周的兵器、礼器、陈设器中普遍而广泛存在,并延续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地区仍有所见,到了秦汉时期,“白虎”作为“四神”之一,在瓦当装饰上运用成熟,到了近代,尤其在民间,老虎的艺术形象丰富而饱满,在剪纸、泥塑、服饰、玩具、家具等均能看见虎的身影。《风俗通义》中有记载,“虎者,阳物,百聋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老虎因其面部的“王”字纹样和生猛凶悍的个性,被人们奉为“百兽之王”。人们在房屋、兵器,甚至在身体上装饰虎形纹,认为老虎能带给人们勇气,所以老虎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和关注,并视老虎为压邪噬鬼的象征。
二、虎纹的艺术形象特征
1.虎身
历史上,对于老虎艺术形象的描绘,多运用老虎的全身造型为描绘对象。如著名的商代后期王室青铜祭器司母戊大方鼎的耳部外廓就饰有一对猛虎(图2)。而安阳妇好墓出土青铜钺、龙虎尊等,虎口相向,中间有一个人头,好像被虎所吞噬。
虎的形象在青铜器中自商周到春秋战国、秦汉数量有几十件之多,其中最动人心魄的是造型新奇的商代虎食人卣,該器乍看上去虎面狰狞,张开的大口内含人首,强劲的前爪攫一断发跣足的人。但奇怪的是,即将被食的人面目冷静,目光炯炯,双腿稳扎在虎足之上,似乎在与老虎进行搏斗,正是由于该器触目惊心地表现了虎口吞人之像,所以其凶猛的老虎的艺术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说起青铜器上丰富的老虎的艺术形象,必须提到巴蜀青铜器。虎纹是巴蜀青铜兵器上一个重要的特色,多出现在如戈、矛、剑、钺上,少量出现青铜乐器上。如果说虎纹的“形似”特征表现出巴蜀人对老虎凶猛无畏精神的崇拜,那么抽象化的虎纹细节特征是其展示宗教文化内在“神韵”的重要艺术手段,也反映出其戈虎纹所兼有的抽象性特点。巴蜀人对虎纹的细节进行了抽象化特征艺术提炼,如圆形虎眼、尖利的虎牙和虎爪等。
虎纹也是瓦当艺术中常见的动物形象,最具代表的是白虎瓦当(图3)。瓦当的老虎形象均以老虎的全身作为描绘对象,艺术手法较为淳朴浑厚、简练粗犷。虎纹是战国、秦、汉三代都使用的纹饰,从数量上来说,汉代虎纹种类多于战国和秦代,战国只有一种虎纹样,秦代有两种,发展至汉代则出现了四种虎纹瓦当。值得一提的是,白虎瓦当在汉代还处于四神的地位,被极为广泛地运用。
2.虎首
虎首广泛运用在装饰艺术当中,在青铜器的兽面纹纹饰当中,我们可以寻找到虎首的特征,而民间的虎头帽(图4)、虎头鞋更是其中的代表。虎头帽、虎头鞋源于山东半岛,已经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地区有山东枣庄市、即墨市,遍及陕西、河南、东北。
三、虎纹的装饰内涵
虎纹图案之所以在我国民间传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和虎本身的形象分不开。虎纹除了装饰意义,人们还赋予虎纹众多内涵,最早见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1987年6月,在河南濮阳,我国考古学家发掘出了蚌壳摆塑而成的龙虎图案。历史上,虎也是威严和力量的象征,人们不仅对老虎有崇拜的情感,还有敬畏。人们尊虎为山林之王,即“山神”认为虎的阳刚之气不仅能祛病消灾、辟邪驱鬼,还能保佑平安,使国家稳定昌盛。
结语
我国传统虎纹图案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人们运用简单的构成元素,融入多种艺术手段,使虎纹形象丰富多彩,富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虎纹存身于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宝库中,所体现的更多是古人的人文信仰,以及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思想观念,这一吉祥美好的纹样值得我们继续探索和传承发展。
作者李涵云系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13级在读研究生
丁密金系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贺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