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动脉多普勒血流速度曲线变化分析
2015-10-21姜军杨培张煜亚徐文侠徐溟
姜军 杨培 张煜亚 徐文侠 徐溟
【摘要】目的:分析外周动脉多普勒血流速度曲线变化,为超声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外周血管疾病筛查后体检结果健康者36例,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不同状态下BA(肋动脉)、POA(腘动脉)以及近端加压后血流速度曲线,测量舒张早期反向血流峰值和阻力指数。结果:静息状态下外周动脉血流速度曲线呈现三相波形,加压后PSV变化曲线不明显,PRV变化显著,远端加压后RI明显变大。结论:外周动脉血流与心动周期呈现复杂“步进式”脉动血流模式,加压后,呈现规律性变化。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诊断;外周动脉;血流速度曲线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94-01
人体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网络系统,外周动脉血管很多,遍布全身,血流速度学对诊断外周动脉血管疾病至关重要,为分析外周动脉血流速度曲线变化,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健康人心动周期与动脉血流速度曲线的关系,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之间来我院进行外周血管疾病筛查后体检结果正常者36例为研究对象,男21例,女15例,年龄(34.6±11.3)岁,排除掉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所有患者均无吸烟史。
1.2方法
实验使用检测仪器主要包括德国SIEMENS ACVSON S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VASO GUARD NICOLET VASCULAR P84-1214型脉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等。
患者室温下休息20min,取仰卧位,四肢放松,开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血管结构清晰显示,调整增益和量程,设定多普勒取样容积为1~1.5mm,记录三个心动周期以上的血流速度曲线,测定阻力指数(RI)、舒张早期反向血流峰值(PRV)等,取平均值。
在加压实验中,肢体连接脉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袖带,脉冲多普勒压力即为袖带压力,逐渐加压,将远端及近端加压后分别记录。远端加压试验:袖带固定在腕关节处,开启脉冲多普勒,从静息状态开始分别挤压,开启彩色多普勒,得到满意彩色血流图像后,记录心动周期阻力指数、PSV(收缩期峰值流速)、DFC(多普勒血流速度曲线)等,取平均值;将袖带固定在踝关节处,逐渐加压,得到满意血流图像后,记录血流速度变化曲线,测量阻力指数、反向血流峰值等。
近端加压试验:将袖带固定在上臂,暴露肱动脉中下段,从静息状态下加压,血管结构清晰显示后,开启彩色多普勒,记录心动周期血流速度变化曲线。
2结果
2.1静息状态下外周动脉血流速度学
外周动脉二维图像清晰,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充盈良好,脉冲多普勒血流度速度曲线呈现三相波,收缩阶段波形呈现出上升正向尖锋波,舒张早期阶段波形呈现下降反向波,舒张中期波形呈现正向低速小波,桡动脉舒张晚期未出现清晰血流波形。
2.2加压下外周动脉血流变化曲线
2.2.1上肢远端加压
二维图像显示桡动脉、肱动脉清晰,管壁光滑,血流充盈良好,随着压力的逐渐增加,血流速度波形变化显著,收缩期正向曲线变化不明显,舒张期显示反向血流波幅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变大,舒张中晚期显示正向波波幅呈下降趋势,舒张期正向血流在袖带压力达到80mmHg后完全消失,血流速度曲线呈现两相波形,继续加压,逐渐呈现出双峰波形。舒张早期反向流速随着压力的增加而逐渐升高,阻力指数同样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变大。
2.2.2下肢遠端加压
二维图像清晰显示股总动脉,管腔未出现压迫现象,血流充盈良好,随着压力的变化,血流波性呈现出规律性,收缩期正向尖峰曲线波幅未出现明显变化,随着压力的增加舒张期反向血流波幅逐渐增加,舒张中晚期正相波波幅则是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舒张期正向血流在压力达到80mmHg全部消失,血流速度学变化与上肢近端加压实验比较类似。
2.2.3上肢近端加压
肱动脉和桡动脉在收缩期正相曲线波幅未出现明显改变,在压力增加到120mmHg时,出现明显下降,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加,舒张早期反向波幅逐渐增加,而舒张中晚期正向小波波幅则是呈现下降趋势,在压力达到80mmHg时正向小波波幅完全消失,在压力达到100mmHg前收缩期流速峰值未出现明显变化,压力超过100mmHg后,收缩压流速峰值逐渐下降,随着压力的增加,舒张期反向流速峰值逐渐升高。
3讨论
人体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网络系统,外周动脉血管很多,遍布全身,血流速度学对诊断外周动脉血管疾病至关重要,分析血流速度学变化曲线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人体内血液流动在心血管内,动脉系统非常复杂,存在各式各样的流动方式,从生理解剖角度来分析,射血期结束后没有出现血流补充,舒张期主动脉内径变化不大,因此在起始阶段,主动脉血压在收缩期处于静止状态,外周动脉血液通常认为是连续变化的。在本研究中分析静息状态下健康人外周动脉血流变化曲线,证实了这个观点。在以往研究中指出存在四肢外周动脉舒张早期反向血流,与生理特征有关,血管内径从大动脉到远端小动脉逐渐变细,血管到远端分叉逐渐增多,心脏搏动后,脉搏波逐渐向远端传播,在血管分叉部位出现反折,与下一周期传来的脉搏波叠加在一起,形成短暂血流反流。在研究中发现血流反应出现在舒张早期,提示与外周阻力和心脏生理周期有关。
在加压实验中将袖带直接固定在皮肤上,能够分级加压、对比全面,更好的分析血流速度曲线变化,在本研究中发现在远端加压试验中,随着压力的逐渐增加,舒张早期反向流波幅逐渐增加,符合舒张早期反向血流的一般观点,阻力增大,血流向前动力小于阻力情况下,就会导致正向血流波的消失,继续增加压力,出现反向血流波。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在近端加压试验中发现,舒张期血液流动动力在压力达到80mmHg时消失,由于上臂加压仅仅对近端动脉血管造成影响,因此阻力指数并没有出现很大的变化。综上所述,外周动脉多普勒超声血流速度曲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加压下呈现规律性变化,更深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任华日,王坤,邢长洋,等.肢体加压后外周动脉多普勒血流速度曲线变化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4,23(9):765-768.
[2] 王文,刘明波,隋辉.中国心血管病的流行状况与防治对策[J].中国心血管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