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桩上浮的原因综述及处理方法简介

2015-10-21范玉柱刘岩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成桩桩体管桩

范玉柱 刘岩

【摘要】通过对温州、福州等地的管桩上浮案例的分析,对引起上浮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同时研究了管桩上浮的规律及其加固措施,最后对几种常用的预防管桩上浮的措施进行了简述。

【关键字】管桩上浮;原因;加固措施

前言

预制管桩是一种工程常用的桩基形式,它具有:质量稳定、桩身强度高、耐锤打、贯穿能力强、单桩承载力高、价格便宜、对不同地质条件和不同沉桩工艺适应性强等一系列优点。预制管桩也存在缺点,即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布桩密集;压桩过程中挤土效应强烈,即使设置应力释放孔后也会造成不少预制管桩因挤土而上浮,致使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桩基承载力不能满足承载力设计要求;且因各桩上浮量不同,将会造成不均匀沉降。所以应采取措施处理预制管桩上浮事故,使其满足承载力设计要求。

1工程案例:

1、温州某广场由 A、B、C、D、E五幢21~30层高层,F、G两幢多层及整体相连的二层商用裙房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0万㎡。高层为框剪结构,多层为框架结构,地下室一层,七幢楼房地下室底板连成整体形成地下车库,对沉降要求比较严格,其中高层采用PHC-AB600(130)管桩,持力层为含粉质粘土砂砾层,布桩 710 根;试桩静载荷试验合格,试桩、静载荷试验结束、开始大面积工程桩施工后,打桩过程中发现桩普遍有上浮现象,上浮10~500px的桩达到总桩数的46.5%,最大上浮达380mm。

2、福州市某33层高层,位处沿海地区,原场地为耕地、林地、鱼塘及民房。由1幢27层高层住宅楼、9幢33层高层住宅楼、14幢5层多层住宅楼和相连的3层临街商业楼(裙楼)组成,总用地面积为122426.27㎡,分为A、B标段,总建筑面积363035.1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69338.67㎡,地下建筑面积93696.45㎡。其中3号楼层数33层,高99.9米,结构类型为剪力墙结构,基础为桩基础,承台下桩间距绝大部分为1.75m,属密集桩群。管桩桩径为500mm,在施工过程监测中发现严重上浮现象。在之后的静载荷试验中,前五级沉降值达63mm,超过规范要求。

3、长江沿岸地区某电厂,工程桩为PHC600-130(AB)型管桩,桩长为21~30m,2~3节配桩,监测桩检测超孔隙水压力监测点、深层土体位移监测点,工程进行中发现孔隙水压力明显提高之后,并未等孔隙水压力完全消散便重新开始打桩。工程结束后,经过基坑开挖,发现有50%的工程桩的桩顶存在不同程度的抬升现象,最大抬升达到404mm。采用小应变进行检测发现有20%的桩因桩身抬升而把接桩部位的焊缝拔开,为了验证脱开情况,进行了水下摄像,验证了脱开的事实。

另外,西安、南京、杭州、无锡、深圳等地,都有过类似的管桩严重上浮的案例发生。

2管桩上浮原因:

1、挤土效应。打(压)桩时,产生的挤土效应在对深层压实土挤密的同时。造成了周边桩的桩体上浮、移位和地面隆起等问题,致使管桩出现了桩体上浮现象;

压桩速度较快,应力释放期较短,在群桩沉桩过程中。产生的挤土效应在对深层压实土擠密的同时,造成了周边桩的桩体上浮、移位和地面隆起等问题,致使PHC管桩出现了桩体上浮现象;

2、沉桩速度快。打桩时,桩周土应力状态发生改变,在桩土界面附近产生较大的超孔隙水压力,使桩基承载力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

3、桩的回弹。桩身的卸压回弹是本工程形成“吊脚桩”的另一重要原因。在饱和粘性土中沉桩时,桩侧土体受桩的挤压及向下摩擦作用会产生变形和超孔隙压力水,此时桩侧土体变形包含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部分,表现为弹塑性变形。 压桩完成后,超孔隙压力水和土体变形未能充分消散,桩侧土体卸压,在超孔隙水压力作用下,土体的弹性变形部分恢复,恢复过程中桩身被抬起,产生回弹,桩尖脱离持力层。

4、打(压)桩时,桩周土体被扰动和重塑,在施工结束后,土体在自重作用下再固结,对桩产生负摩阻力将导致桩承载力的下降;

5、基坑开挖时,尤其是在上部土层较软时,由于支护不当或施工机械的影响,极易出现偏位。

3加固措施:

对管桩产生的浮桩,目前工程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技术措施:

①注浆,对浮桩进行桩底(侧)后注浆;

②补桩,补管桩、钻孔桩或者静压锚杆桩;

③基础处理,对底板进行加厚处理;

④复打或者复压,对浮桩进行复打或复压,复打完毕后,可采用以下做法:对于脱开的桩待复打复位后,在接桩部位下设带托盘的钢筋笼,笼长2m,接口部位上下各1m,钢筋笼吊放好后用C40微膨胀混凝土浇注;

⑤复合地基处理,一般补打散体材料桩等柔性桩;

⑥采取超前引孔。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相邻成桩的最小距离大于3.5D(D为管桩直径),对于多桩承台区域,采取超前引孔,以便有效地减少挤土效应。

每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性,在具体工程中,需在全面考察地层情况及管桩上浮程度的情况下,对各方法进行可行性、经济性比选,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固。

4预防措施:

1、优选桩型及施工方法首先应从设计方面把关,对沿海填土区,特别是新近填土区又经过强夯或碾压处理,应尽量避免采用高密度、大管径的预应力管桩,优先采用其他桩型,如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及筒桩等。对于管桩也应优先采用静压法,以减小施工振动对周围管桩的影响。

2、严格控制成桩数量、成桩顺序。严格控制压桩数量。尽量采用跳打,以发挥桩体的遮帘效应。施工较密集的群桩时,沉桩一般要求先施压场地中央的桩,后施压周边桩;

3、采取超前引孔。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相邻成桩的最小距离大于3.5D(D为管桩直径),对于多桩承台区域,采取超前引孔,以便有效地减少挤土效应;

4、监控量测。应做好桩基场地标高打桩前后的量测工作。对于已完成的管桩,应每天监测并记录管桩的桩顶标高直至趋于稳定。

5结语

综上所述,预制砼管桩施工由于其隐蔽性及地下土层的复杂性,在施工中存在很多难以预测的因素。为了避免预制砼管桩在施工中出现上浮现象,需认清上浮的原因,做好相关预防措施,同时要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良好的配合,出现异常现象及时处理,难于处理的可组织专家论证。

猜你喜欢

成桩桩体管桩
云南鱼龙水库工程坝基振冲复合地基质量检测试验研究
大直径PHC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施工
海湾滩地钻孔灌注桩施工
CFG桩复合地基受力机理研究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中的预应力管桩技术
钻孔灌注桩技术在道桥施工中的应用
360°全回转套管机拔桩施工难题及处理措施
建筑施工中的预应力管桩技术
浅谈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和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