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要做好学生成长的守护者

2015-10-21王开红

素质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孩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缩小了的社会,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宋庆龄说“一个人身上不可磨灭的印记是家庭”,说明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础。坚强的意志、良好的自主性、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等优秀的心理品质都是以儿童和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基础,也就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养成的。而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就是父母,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尤为重要。特別是在儿童和少年时期,学生的身心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更加需要家长多方面努力,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一、自我提升,做孩子的好榜样

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从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身体力行,才会让孩子受到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对他们产生影响。如果家长习惯看电视剧、玩游戏,却要求孩子每天读书、学习,孩子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家长没有时间督促,孩子又缺乏学习自觉性,他们就会模仿父母,将时间都用在玩乐上,学习成绩不言而喻。所以,家长一定要懂得“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严于律已,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家长就要先养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和改变孩子。坚持每天读书学习等,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努力,使孩子养成优良的品格、良好的习惯和坚强的毅力。

二、注重参与,做孩子的好朋友

首先要理解孩子。孩子是独立的、完整的人,在成长过程中,时刻需要家长的呵护、理解。家长要理解孩子好动的天性,利用亲子学习,家长随时指点,既呵护了孩子,也有利于良好行为的养成。家长切莫只有孩子出了问题才去关注,平时就应耐心对待、理解孩子。有一次,我的孩子连续两天临睡前大哭,让我很反感,当第二次她又哭的时候,我呵斥了她并打了她一巴掌,问她为什么这样,她告诉我说:“我哭着玩,因为没人陪我玩。”第三天睡觉前她又要故技重施,我放下手中的活计,陪她一起玩,她要求我玩国际象棋,我说不会,她就开始教我。看着她把象棋演绎成了游戏,玩出了“招兵买马”、“治病救人”、“大驾光临”、“运动会”等等的名堂,我确实感觉孩子的创造力极强。我肯定了她,又陪她玩一会,她便开心的睡觉了。由此看来,孩子是渴望家长的理解、参与和赞赏的。

其次要与孩子交流,做孩子的朋友。家长要想与孩子交流畅通,就要多和孩子一起分享。比如可以一起看喜欢的节目,并不失时机的讲解一些知识,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杯,向他们讲解什么叫做任意球、什么叫做点球等等,同时也要倾听孩子的看法。在信息化的今天,社会上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毫无分辨地接收着。家长如不能及时帮助孩子过滤“有毒信息”,心灵就会受到污染,如果家长让孩子远离现代信息源——电视、电脑,也是不科学的。这就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一起学习,跟上时代发展。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走进孩子的生活,引导孩子学会分辨,从而避开负面信息。引导孩子学会利用现代化工具学习,比如,利用网络查资料、猜成语灯谜,看一些有益成长的动画片等。

再次要学会放手,帮助孩子在做事中成长。让孩子尝试第一次,特别是鼓励孩子挑战第一次,第一次洗碗、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做手工等等,家长都要及时给予孩子赞美并利用照片、录影等留下记忆。平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如培养孩子无私分享的品质,就要求家长要从大处着手,在活动前向孩子提出合作的要求,鼓励孩子分享合作成果。有人云,“溺爱是误入孩子口中的毒药,如果仅仅是为了爱,连老母鸡都能做到这一点。”为此,家长有必要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受一些挫折,并鼓励他自己克服。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予以满足,给孩子的零花钱也很多,结果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这不见得是好事,古语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是爱,教子吃苦成才更是爱,让孩子吃苦受挫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三、密切配合学校教育

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关系上,学校教育是核心。进入学校后,学校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家庭教育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所以依然需要家长做更多努力。

第一,感恩学校。学校为孩子的成长不懈地努力,家长要感恩学校,孩子才更能懂得感恩。家长要支持学校工作,主动与学校联系,参与到学校教学中去,在学校开展的社团活动中,家长可以献计献策,也可以义教;平时也可以去做义工,护送学生、做维修等。家长的行动,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奉献、感恩。

第二,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难免出现不冷静的情绪,严厉的批评可能让学生难以接受,从而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或表现出灰心丧气,家长要及时向学生解释教师批评的目的,向学生说明教师的良苦用心,说明应该怎样对待批评。要让孩子理解老师,相信老师的为人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别的孩子或老师的不满,否则就影响了孩子的判断和价值观。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进步成长。

第三,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小学生每天在家里的时间,远远超过在校的时间,接触家长的时间也远比接触教师的时间多。俗话说“知子莫如父”,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脾气性情更加了解,子女的缺点就更容易在家长面前暴露出来,这就要求家长配合老师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绝不能觉得孩子交给学校了,就“松一口气”,而更应该自觉地和学校老师配合。如:有的学生学习好,思想却有些狭隘;有的学生热爱劳动,但对学习却不感兴趣;有的学生爱好体育,但在尊敬师长和遵守纪律方面表现较差;有的学生在学习纪律方面都不错,但却自私,任性,傲慢……在这些情况下,家长应该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做好引导纠正教育,培养孩子全面积极健康的人格。

总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家长们必须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作者简介:王开红,女,汉族,山东枣庄人,枣庄市峄城区实验小学工作(邮编277300),致力于小学品德教育教学工作和小学生良好品德养成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孩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