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治疗苏醒时间及认知恢复的影响
2015-10-21刘寒茹
刘寒茹
【摘要】目的:对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治疗苏醒时间及认知恢复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我院从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共收治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老年患者共90例,依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的分级标准,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单纯全身麻醉45人设为对照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45人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吞咽反应时间均明显低于观察组,且术后前两天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在老年股骨骨折术中具有良好的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改善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麻醉方式;老年股骨骨折手术;苏醒时间;认知恢复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76-01
老年患者在进行复杂程度较高的骨科大手术后,由于其身体机能,病理以及自身代谢特点的原因,往往更容易产生苏醒时间过长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现象。不同的麻醉方式对降低患者手术创伤所致的应激反应的作用效果也是不同的。本研究则主要通过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治疗苏醒时间及认知功恢复作用的效果,寻求最佳的老年股骨骨折手术麻醉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以来,我院共收治了90例股骨骨折的老年患者。年龄均在61~80岁之间,体重为62~87千克,身高149~182厘米。依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的分级标准,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单纯全身麻醉45人设为对照组,男性患者22人,女性患者23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45人为观察组,男性患者25人,女性患者20人。其中需要排除的标准包括手术时间在四小时以上的患者,术前存在神经系统和精神系疾病的患者,患有严重视觉与听力障碍的患者,受教育年限小于7年,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基础评分少于17分,无法完成认知功能测试的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以及其他体质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1.2 麻醉方式
该90名股骨骨折老年患者在进行进入手术室后均首先建立静脉通道,以500ml的复方乳酸钠进行连接后,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阿托品0.5mg。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面罩进行给氧。用丙泊酚1.5~2mg/kg,咪达唑仑0.05 ~0.1mg/kg,芬太尼2~4μg/kg以及维库溴铵0.06~0.08mg/kg进行快速麻醉诱导后,再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进行气管表面麻醉,气管插管。固定好导管后与麻醉机进行连接,以实现机械控制呼吸。术中麻醉维持为持续吸入浓度为1.3%~2.0%的异氟醚,并持续泵入剂量为每小时每千克体重2~4mg的丙泊酚,间断追加芬太尼,芬太尼的总量4~6μg/kg。观察组常规选择L1~L2间隙穿刺,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完成后,向头侧4~5厘米置管,待固定好导管后,注入5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先观察十分钟,若确定导管位置无误后,再自硬膜外导管注入10ml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调节麻醉的平面,确定患者不存在不良反应以后,再进行与观察组同样方式的全身麻醉,即在60分钟后硬膜外给予6ml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以及1mg的嗎啡,直到股骨骨折患者结束手术。
1.3 指标监测观察
采用德尔格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及时记录对照组和观察组全身麻醉的用药量以及手术结束后从拔管到完全清醒所用的时间,并记录患者术后3天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情况。
1.4认知功能障碍评定标准
依据人机系统工程学的相关内容对股骨骨折老年患者在术前1天和术后3天进行认知功能的评定。分值在24~27之间为轻度度认知障碍,19~23分为中度认知障碍,0~18分则是重度认知功能障碍。最高得分30分。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计量所用选用的资料用X±s表示,检验组间的差异用t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2.结果
根据术后苏醒过程指标分析,观察组股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苏醒的时间,吞咽反应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完全清醒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方面,观察组患者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第三天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无十分明显的差异。
3.结论
老年患者身体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一些重要脏器储备以及代偿功能,肾和肝对对各种药物的消除和生物转化速率均会显著降低。这些往往就会导致患者术后苏醒时间的延长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轻微的认知功能衰退就有显著增加老年患者患老年痴呆疾病的可能性。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还会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进行全身麻醉接受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在术后一周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概率为28.5%,手术后的3个月仍有接近10%的患者的认知功能不能得到完全的恢复[2]。这其中,导致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年龄,合并其他疾病,术前大脑功能的状态,手术的类型,术前用药,麻醉药物,麻醉的方式以及术后的疼痛等。麻醉剂的应用是否是引起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医学界至今还未有明确的结论,但是,全身麻醉类药物对于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必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4.结语
综上所述,从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在术后苏醒时间及认知恢复的影响效果来看,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方式比单纯的全身麻醉方式更能够能显著降低术中全身麻醉药的用药量,缩短术后的拔管时间,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因此,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是股骨骨折老年患者在手术时,效果比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 何静,王淑琼,鲁开智,等.丙泊酚,异氟醚对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J].重庆医学,2008,108(6):8-30.
[2] 刘沁爽,李淮安,梁淑娟,等.全麻及硬膜外麻醉对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2,14(12):1642-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