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意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
2015-10-21刘佳金刘艳阳
刘佳金 刘艳阳
【摘要】目的:探讨意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方法:实验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与意向性训练干预,而对照组仅以常规康复治疗。患者高级认知功能及听理解功能均正常,偏瘫侧的肢体均无随意运动,训练2个月,均采用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评价量表相互对照。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而治疗2个月后有显著差异。结论 早期采用意向性训练对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康复中应用。
【关键词】意向性训练;脑卒中;偏瘫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269-01
意向性训练法是指为了提高运动功能而进行的反复运动想象,期间没有任何运动输出,通过运动想象激活大脑特定区域,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功能的目的[1]。本研究发现经过常规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意向性训练的干预,患者偏瘫侧肢体的运动功能经2月的治疗明显改善,训练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共收集病例40例,入选标准:①脑卒中患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②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首次发病者;③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④全部病例诊断明确,生命体征平稳,10~15d,患侧肢体均无随意运动的;⑤GCS评分大于8分,听理解可正确执行指令,且不伴有认知功能障碍;⑥患者不伴有其它疾病的患者,且病灶的性质、病程、偏瘫侧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基本无差异。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功能、听理解障碍;②患侧肢体严重痉挛;③伴有骨关节炎或肌肉疤痕挛缩;④脑萎缩或血管性痴呆的患者。
1.2方法 40例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的康复训练,常规康复训练主要训练方法:采用多种神经促通技术:Rood技术、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及运动再学习技术等。Rood技术给予多感觉刺激: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牵伸、挤压、叩击等感觉刺激;Bobath技术给予良姿位的摆放及关键点的控制,抑制痉挛和异常姿势反射,输入正常的运动模式,由被动运动→辅助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姿势控制→抗阻运动;Brunnstrom技术给予诱发部分分离运动、分离运动的训练逐步进行协调性训练;进行协调性训练可以采用PNF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给予上下肢功能的训练、由卧位变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由坐位变立位及立位平衡的训练、步行训练;床上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床上躯干旋转训练、桥式运动、向健侧及患侧翻身训练、仰卧位向健患侧横向移动训练、仰卧位上下移动训练、轮椅双向转移性训练、坐位下左右横向移动训练、坐位下前后移动训练等。各运动技术应综合应用,但须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训练难度,60min/次,1次/d,6次/w,上午均接受运动治疗。而实验组在每日下午3~5例患者为一组,让患者想象上午进行的训练项目,再次强化。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5版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评测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采用Brunnstrom、上田敏、Fugl-Meyer(FMA)对运动功能的评测;Fugl-Meyer平衡量表(FM-B)对平衡的评测;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对步行功能的评测;改良的Barthel指数(BMA)对日常生活能力的评测。两组有明显的差异,实验组的患者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步行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Brunnstrom评价Ⅵ,上田敏评价为12级,为痊愈。有效:BrunnstromⅣ-Ⅴ阶段,上田敏评价为8~11级,无效:患者处于痉挛期或联带运动期BrunnstromⅡ-Ⅲ阶段,上田敏評价为1~6级。
3 讨论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经过2个月的康复治疗后,偏瘫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功能均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均提高,但治疗组偏瘫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运动意向性训练可以进一步提高偏瘫患者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相关治疗机制:意向性训练能增强大脑传入、传出神经的冲动刺激,促进潜伏神经通路及休眠神经突触的活化,通过反复的想象能形成相应条件反射,加速正常运动反射弧的形成,从而提高神经技能及所支配的肌肉功能;另外还可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世纪60年代后Taub等进行动物实验研究,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损伤猴子的锥体后,猴子的一侧肢体失神经支配,捆绑健侧上肢,将食物放于患侧肢体处,经过数一周,会诱发猴子使用患侧肢体(猴子可用患侧肢体去取放于身边的食物)。这个试验很明确的表明:猴子在饥饿时应用想象疗法去探取食物,促进了神经的再生和脑的重塑。所以意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常规康复训练起促进作用,二者起着叠加疗效,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通过意向性训练充分挖掘残存脑功能,使患者脑功能的重组。治疗师有目的的解释、示范、引导式训练,患者去想象动作的全过程,从而促进脑的重塑,在不断符合生理要求的正常运动模式上发展,不断提高患者的偏瘫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意向性训练便于主动训练且又经济又有效。3~5人一组训练,训练氛围浓厚,患者乐于接受,如配有体操性音乐节奏更有趣味性,在轻松的环境下有目的性训练可更早达到康复目标,重新回归社会或家庭,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特别适用于早期偏瘫患者。
参考文献:
[1]王强.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782-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