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城市园林绿化规划
2015-10-21武萌
武萌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在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起积极作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园林绿化越来越显示出其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园林绿化;规划
前 言
城市园林绿化对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是留给外来者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城市外在形象。因而,城市绿化是城市文明程度和开发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一、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原则
1.坚持景观原则:就是要有精品意识,绿地要有美感,要有赏心悦目的感觉,达到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目的。我们在造景中,通过植物种植和植物配置,造出各种各样的富有意境的园林景观,以多样性的生态景观来丰富城市环境,这样才能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大地景观,这也是当代园林工作者所应追求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绿量,还要有质量,充分发挥造景艺术手法,通过植物配置,营造出一种艺术化的园林景色。
2.以人为本的原则: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植物景观设计和实施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
3.科学性原则:植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每一种植物对其生态环境都有特定的要求,在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时必须先满足其生态要求。如果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二、绿地的规划应考虑城市功能和市民需要
在没有绿篱阻挡的草坪绿地里,人们和花草树木和谐相处,自然亲密交流;园林因有人的参与而变得生动活泼,人们因和自然的亲近更加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然而在园林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因过于突出绿化对城市的装饰美化作用,因此绿化布局唯大是举,追求大尺度、大气派,不栽或少栽乔木,一律是草坪和由低矮植物组成的各种复杂的图案。笔者认为,除了一些特定的广场或者这些广场中的一部分作为市政广场,需要考虑集会、纯景观外,更多的广场、绿地应充分考虑市民休闲需要,做到遮荫良好、设施完备,使市民能充分享受。
1.遮荫与景观的结合
过分强调美化、轻视遮阴效用,这种畸形的园林建设现象在近年发展成一种趋势。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后果。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财力不断壮大,园林建设从相互的借鉴起,演变为相互竞争,刮起攀比之风,己是司空见惯的事。从植物方面说,简单的绿化己不能满足现代景观设计需求了。我国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的园林建设.在植物配置上还停留在以绿为主的风格。后来从绿化进一步上升到美化。迄今,过分强调美化导致了园林建设极有走向另一极端的可能。园林建设中有唯美思想存在,追求美无可厚非,美本身就是为景观设计师所追求的。但笔者认为:对植物而言,功能与审美应有机统一。一种事物难以两全其美。但一个绿地系统则应有适当的功能和审美相结合。
2.园林绿地的可接触性
一个宜人的城市首先必须满足人的需要,在人的需要中最基本的是与自然的接触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何保持市民与自然的接触是包括园林工作者在内的城市建设者应考虑的。国内一些城市新建的广场喜欢在其中布置大片装饰性草坪、工整的修剪图案,在重视观赏性的同时造成了单调和机械,不仅缺乏空间立体层次的变化,也不符合游人行为的舒适要求,而且广场草坪四周大都立有“禁止践踏”的标牌,一片融融的绿意却将游人拒于其外,可视却不可达,不免令人兴趣索然,而且会造成广场很大,视觉空间开敞,但游人只能在路面和局部硬质铺装上活动,造成了游人容纳量小、广场可接触性不强的后果。笔者认为:广场始终是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社会交往空间而存在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广场是市民心目中的精神中心之一,体现着城市的灵魂。广场不是摆在那里像一幅画,或一件展品,让人去参观、去欣赏,它必须要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干干净净,漂漂亮亮,那不一定就是好的广场,充满着市井图画和生活气息才是我们的追求。因此,我们搞广场建设要明确一个基木点:简洁实用,为市民服务。
三、园林绿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
生态环境是城市的重要自然资源,大地是发展绿地的载体和原始的生产资料,增加城市绿量是改善环境的最佳途径。
1.园林绿化的合理布局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在考虑景观需要的同时,要注重其生态效益。目前各大城市大力提倡草坪,而忽视了草坪与树木的氧气生产量问题。众所周知,植物吸收太阳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氧气释放量的多少依赖于叶面积指数。高大乔木的叶面积指数要比灌木、草本大得多。资料表明,草本植物中的早熟禾的叶面积指数为817组(平方米/平方米),而一株胸径为2厘米的白蜡树,总叶面积达28014平方米。因此按照生态学的原理,规划设计多层结构、物种丰富的乔木层,其下方加栽耐阴性灌木和草本地被植物,构成复层混交的植物群落,将得到最大的叶面积总和,从而制造出更多的氧气,改善生活环境质量。
2.植物资源的选择
各个城市所处的生态区不同,每个生态区内都有本地的特色植物种。从生态学上来说,这些种类是最适于本地生长的,其抗逆性高于其它引进种,因此大力提倡栽培乡土植物。而树种选用不当,极易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每座城市都应根据自身的生态条件选育本地特产的“高效物种”,創造自身的特色,为本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服务在对外来种的引进问题上,只有充分了解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后方可适当引进,以免造成引种失败及外来种的杂性化和侵略化。
3.生物多样性问题
生物多样性是提高人类生存能力和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其价值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在城市中表现尤为严重。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为的干预改变了原有地域的生境,造成自然生境的片断化(又称破碎化),导致生物物种大量减少,甚至丧失,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较之非城市地域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目前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仍然是以对资源的高消费为特征,加上城市区域原有的生物种质资源的流失,将使城市进一步处于人口高度集中、自然基础更为薄弱的困难境地,从而直接威胁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生态园林是园林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在重视生态学的同时,重视园林科学的内涵,即自然的美,既可满足生态城市的需要,体现大自然与人类群体的和谐,又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环境的要求,这样的园林才能满足建设生态城市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