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理念
2015-10-21刘海平
刘海平
摘要:众所周知,风景园林不仅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自然环境特征,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下文结合作者工作实际,主要谈谈园林景观设计中应遵守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原则;理念
前 言
随着经济的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越来越高,休闲与旅游已成为众人关注和享受的项目之一。园林作为外出休闲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有待我们园林设计者共同创新和突破。就不同的的国家或地区而言,由于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的不同,从而导致地理、地貌和文化传统特点也不同,使当地的风景园林出现风格迥异的面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位的不断提高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园林景观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从自然人化到人化自然,设计理念对园林景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综合当前理论界和学术界的主要观点,园林景观设计大体有以下几种理念。
一、文化理念
完美的园林景观设计不再局限于表面的人居空间和环境的一种点缀与美化的功能,更加注重和突出其文化的内涵。这一点已越来越为业内人士认同与接受。
1.塑造文化灵魂
记得王振复教授曾经说过:“设计的最高美学原则是自然的文化。设计是一种意绪,一种感觉,甚至是一种心理氛围,一种审美态度,一种文化理想。园林是一种大地文化、大地哲学,伟大的哲学家把他们的思想写在书里面,而伟大的园林设计者就是把他的哲学写在大地上。”
2.民族性和地域性
园林设计时应该多借鉴外来文化,曾经在多元文化时代,园林景观并不排斥外来文化,提倡学习借鉴,但同时强调应更加注重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刘青林教授及设计师韩辉强调:关注当地文化,将一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历史文脉及人文特性有机结合,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类型以及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和符合当地人们审美标准的空间场所。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下,中国现代园林更需要保持本土自然文化特征。
3.文化多样性统一
当前园林文化方面,作为园林设计者不能仅仅把园林文化简单化和单一化理解,在从事园林项目设计时应强调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历史人文等多样文化的和谐统一。如房木生认为:文化也分好几种,有宏观的,在一些小的方面也有文化,只是角度不一样。设计师可以因势利导,将这种整体层面的文化与场地特征结合起来。
4.保持个性文化特征
吸收外来文化,应避免忽略民族的和当地的文化,保持个性文化特征,保留其场地的物质元素或文化内涵。
二、和谐理念
景观设计是一种人化自然,既要体现人的智慧、人的创造,也要适应自然要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1.“天人合一”理念
“天人合一”精神贯穿于我国整个古代文化思想史,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也浸润着“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中国园林在营构布局、配置建筑、山水、植物上,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并力求打破形式上的和谐和整一性,模山范水成为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
2.全面和谐理念
园林景观不仅仅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全面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落实到最后就是人本身的和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最终是要落实到人的和谐上。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总体上是促进人居环境发展、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功能完善,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等发展进步。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考虑发展的可持续性,避免成为持续发展的阻障。
1.统筹可持续发展
持该理念者认为,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系统的工程,也要符合自然规律,遵循生态环境的原则,在设计中具有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通过明智的远近总体规划和详细布局规划,从而达到园林设计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
2.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
主张园林景观应注重资源节约,实现土地、植被、水等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应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美国盛行的“绿色基础设施”,我国俞孔坚教授提出的“生态基础设施”,都是追求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如沈淑红倡导节水型园林,指出节水型园林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倡营造耐旱风景、节水景观。俞孔坚博士将当代景观设计学定义为“生存的艺术”,呼唤责任,让未来的园林景观给人类生存的城市撑一把生态的“绿色大伞”。
3.社会层面可持续发展
这一理念强调保护人类居住环境,尊重人类居住习惯和对“故土”的依恋情感。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理念。如俞沛雯认为有归属感的社区环境是“社会层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四、生态理念
园林景观是生态环境的有机组织部分,遵循生态理念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应有之意。在园林设计中追求生态友好目标与构建生态型社会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1.资源循环利用理念
这种理念强调减少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避免片面追求传统的空间视觉效果的形式层次,追求资源的循环利用,推行生态设计,达到人与自然共生的理想。让生态主义设计贯穿园林景观活动全过程。
2.和谐共生理念
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系统的工程,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园林景观设计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环境的原则。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讲,景观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因此,再生、节能、野生植物、废物利用等等,构成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念中的关键词汇,以实现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利益平衡和互利共生。
3.“低碳城市”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应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现在美国一些主流的景观建筑师比较关注“低碳城市”、“生态恢复”的概念,并且注重亲身实践。这和对于已经走过的工业化的反思和忏悔分不开。生态城市和低碳城市营建等也是园林景观设计需要的一种视野范围,是园林景观业者的一种职业精神。
五、传承与创新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是设计艺术,也是文化,更经历了历史的继承与发展。当今的园林景观设计离不开前人的历史积淀,也依赖于创新激活园林景观设计的生命与发展活力。
1.文化的传承
园林景观设计亦是传承中国文化的载体,中国几千年历史文明在园林景观发展中留下了耀眼的光华与精髓的积淀,形成中华园林景观的独特风采,也使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在园林景观中得以充分体现。另外,中国古典园林堪舆(风水)与形式美是相互交融的。堪舆与形式美的结合运用是今天的景观设计师们要具备的素质,是再创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
2.设计风格的传承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园林享誉世界,保持民族特色是中国园林景观生命力的体现。中国自然山水园在世界园林景观中独树一帜,创造了辉煌。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依然是今天园林景观设计秉承的遵循。
3.追求设计创新
中国园林景观珍视传统的价值,注重场地、空间、时效、地域景观、简约、生态、对立统一、科学、个性的设计理念,反对一味地模仿过去,在设计观念、组景因素上不断创新。打破地域界限,运用高科技手段和全新的艺术处理手法对传统的方法进行深层次开发,将水景、石景、栽植、建筑等结合现代理念进行再塑。
六、人本理念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是园林景观设计、建设的根本。所谓“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实质上就是指城市让人更美好,让人的精神更美好,更和諧。景观行业说到底最终是为了方便群众使用和使他们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因此,“以人为本”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参考文献:
[1]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