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探讨
2015-10-21江瑞
江瑞
摘要: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以及实施路面预防性养护管理是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主要针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以及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
公路沥青路面按照损坏程度可分为结构性损坏和功能性损坏,前者指路面整体性受到破坏而无法支撑预定荷载,后者指路面的抗滑度以及平整性下降,失去预定功能,降低行车的质量。各种公路养护新工艺不断出现,其中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作为养护的指导思想,能有效保持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期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
1.预防性养护工作的原则
1.1合理地确定预防性养护的时机
预防性养护时机的选取应基于公路的功能性能,道路养护治理者必须弄清道路功能失效的时间。预防性养护的实施时机应该是在路面尚处于良好状况,或者只有某些病害先兆时进行。一旦结构损坏发生,预防性养护措施就不再是可行的选择。及时地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将大大减少交通延误时间,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1.2全面调查和科学评价
重视和加强公路交通量观测和路况调查工作,实行信息化的动态治理,开发建立适合实际的路面治理和评价信息平台,通过研究对比各项技术性能指標,科学分析公路技术状况的演变,实现道路病害及交通状况预警,制定周期性养护工程计划,提高养护治理的科学决策水平和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益。
1.3加强日常小修保养,及时采取中修措施
实施预防性养护应高度重视公路的日常小修保养,当路面出现疲惫、开老化和磨损等现象时,及时采取一些经济有效的中修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中修方案的选择既要考虑公路的技术状况和特点,又要考虑节约投资。
1.4制定适当的年度养护计划,合理控制大、中修的比例
在制定年度计划时,优先安排中修,鼓励预防性养护,合理控制大修或翻修改造项目,实现养护发展的良性循环。原则上,对于路况较好的地段,大修里程控制在总里程的5%~7%以内,中修里程不低于10%;对于路况较差的地段,在加大大修改造工程的同时,用于预防性养护的中修投入也不能减少。
2、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2.1稀浆封层
稀浆封层是在常温条件下,将乳化沥青、级配良好的矿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一定的配合比拌合成稀浆混合料,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方法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3-10mm的薄层,以密封路面的细小裂缝,延缓路面出现松散、老化、氧化等病害,改善行驶质量和路面外观。按照级配可以分为细封层、中封层、粗封层和特粗封层4种。前3种应用最为广泛,可以应用以下几种情况:①中、小交通量的路面; ②路面出现的主要病害为老化或硬化的路面, 如细小裂缝、轻微的松散及老化、氧化、硬化、车辙等;③温暖、日温差较小且比较干燥的气候条件。但下列情况不宜采用稀浆封层: ①路面出现明显的疲劳裂缝或车辙较深; ②温度裂缝严重; ③炎热地区的泛油路面; ④温度太低时(如小于0℃,指施工前后一定时间内)。
2.2微表处养护技术
微表处技术是发达国家常用的养护技术之一。其作封水处理,处治路面水损害。水损害是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破坏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由于高速公路铺筑的不均匀性,路面总存在一些空隙率较大和自由水容易渗透的位置,再加上行车作用,从而出现一些随机分布的小坑洞等水破坏。微表处是在稀浆封层技术的基本上发展起来的,它在材料、机具、工艺等方面较稀浆封层均有突破。
2.3雾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
当沥青路面正常使用几年后,路面开始出现轻微疲劳龟裂、损失细骨料的现象,并且其渗水性大大提高,路面水会经过裂缝或细骨料损伤处(露骨处)进入到沥青混合料中,这进一步加速了路面的损坏。在这一阶段,最有效的方法是“雾封层技术”即“FOG SEAL”,且它的费用非常低廉。
雾封层是在沥青面层上喷洒一层薄薄的、高渗透性的改性乳化沥青(一般喷洒量为0. 23升/平方米- 0. 45升/平方米),形成一层严密的防水层将路面封闭,起到隔水防渗、保护路面使用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路面的水破坏,加大路面粗细骨料间的黏结力,由此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从而节约养护资金。
2.4局部修补预防性养护技术
对于沥青路面网裂、小面积沉陷、坑槽等已经波及到中下面层乃至基层的局部病害,可采用破碎机械和切割机械将修补的范围切割出来,由人工将病害的路面挖除,将损坏的路面结构清除干净,使坑底面层坚实,在坑内均匀撒布涂刷乳化沥青,再用沥青混合料铺平坑槽。如其厚度大于10cm,可采用分层摊铺碾压的方法,使新旧混合料结合紧密、无缝隙。
3.加强公路预防性养护的措施
3.1抓好公路预防性养护工作的基础
实践证明,在大修过的路段加强预防性养护,把病害消灭在初始状态,能最大限度地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如果在出现单条裂纹的时候不及时进行封裂防水,很快就会出现网裂、龟裂。如果在出现网裂、龟裂的时候不及时处治,很快就会发展成为沉陷、坑塘。如果对沉陷、坑塘不及时处治,就会出现路面大面积损毁,最终必然要进行大修才行。要搞好预防性养护,首先必须解决好认识问题。要加强对预防性养护工作的宣传,从思想上提高对预防性养护重要性的认识。
3.2不同季节需实施不同的预防养护措施
春季对路面养护发生冻胀及路面表层有水痕的部位,抓紧在路肩、路基边坡挖排水渗沟,引流路面结构。夏季要做好路面排水,避免路面结构处于潮湿的工作状态而受到破坏。夏季气温比较高,为了防止沥青路面软化而使路面呈波浪状,可采取洒水降温措施。洒水一般在下午14时左右进行,水量不能太大,以潮湿湿润为宜,可多洒两遍,但不能造成路面积水及影响交通安全。秋季要做好公路沿线边沟积水的疏导排放工作,避免这些积水造成冬季路面结冻。冬季除雪,应根据气象资料、路面结构、沿线条件、降雪量、积雪深度、设备条件、气温、危害交通范围等条件,确定除雪规划,并应当特别注意桥面、坡道、弯道、匝道、收费广场等重点区段的除雪防冻。
3.3解决好理念问题
理念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预防性养护要解决的理念问题,就是要使公路养护职工对预防性养护有一个正确的观点、看法。预防性养护是公路养护的本质要求,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传统的公路养护主要是以恢复性养护为主,对病害的及时预防和控制重视不够,等到病害扩大到沉陷、坑塘乃至路面大面积损毁的时候才进行修复,既影响行车安全,又增加养护成本。就像癌症一样,如果在早期不及时治疗,不及时把癌细胞彻底清除,到了晚期癌细胞扩散到全身的时候才进行治疗,不仅需要花费巨额的治疗费,还有可能达不到治疗的效果。转变养护理念,就是要把预防性养护作为公路养护的主导养护方式,变恢复性养护为预防性养护。
3.4解决好实践问题
由于各地的交通量不同、气候及环境因素不同,病害形成的原因不同,究竟采取哪种预防措施效果更好,更经济,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只有针对不同的病害,不同的交通量,不同的气候环境因素,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不同的工艺,才能确保预防性养护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必须在掌握预防性养护基本常识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探索实践,找到最佳的预防措施,达到保证质量、节约成本的目的。
结束语
预防性养护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等优势,因此应加强对预防性养护的研究合探索,为公路沥青路面的损害提供良好的防护方法,促进公路的科学管理,提高公路的交通功能。
参考文献:
[1]董瑞琨,孙立军.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方法探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
[2]何秀媛.深化预防性养护的理论探讨.中国科技信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