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建设中的关键技术措施
2015-10-21李宁艳
李宁艳
摘要:伴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不断的增加,建筑工程的规模逐渐的扩大,现浇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人员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要勇于创新、大胆的尝试,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居民的生命安全。本文探讨了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建设中的关键技术措施。
关键词: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措施
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进步与应用,我国建筑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逐渐提升。所以为了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就必须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与控制,对每一个分项工程严格要求,按照施工验收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坚持科学的方法,结合施工的各方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促使建筑工程顺利进行,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安全。
一、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概述
建筑施工的过程想要实现真正的控制,就要从钢筋、模板和混凝土等因素出發,才能更好地实现现浇结构的质量控制。理论上,现浇结构的质量控制要从施工设计和施工方案入手进行控制,并严格的遵循施工一致性原则,最终达到对施工中的控制。而实际上,现浇结构会出现问题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例如,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裂缝问题,会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同时,无论是施工的进度还是企业的信誉都会随之被影响。最重要的是所建筑的物体其安全性也没有保障,这会对建筑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信誉,在施工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加强其质量保障以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高相关的技术,保证产品质量,从而达到避免裂缝危害的出现。
二、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建设中的关键技术措施
1.模板工程的关键技术措施
1.1 基本要求。模板工程采用胶合板、钢模板、钢板等材料。对于模板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要保证模板至少不能出现漏洞导致漏浆的发生,要保证模板内的干净整洁,模板内的杂物会影响浇筑的效果。其次注意在浇筑前要在模板内部涂抹一定的隔离剂,此隔离剂不得有妨碍结构性能和影响装修的状况出现。最后模板上应有的一些个预埋固件、预留的洞和钢管不要忘记,稳固、准确的将其安装到位,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
1.2 模板及其支护系统安装质量要求。模板的安装必须准确掌握构件的几何尺寸,保证轴线位置的准确。为了施工的安全我们要对模板支架的承受能力心中有数,尽量的保证其稳定。模板应足够坚硬,可以承载浇筑的混凝土的重量。允许一定的误差但误差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各个部件零件都应安装牢固。
1.3 模板及其支护系统安装质量控制措施。为了使模板在浇筑时的稳定和坚固,需要在支模前对其进行严格的规划设计做好样图。在安装的时候要完全由配模的科学合理的进行,其支撑的支架匀要在坚实稳固的平面上,不得有摇晃摆动的情况发生,我们要配备专人负责其安装和拆除的过程。必要的时候要加入一些额外的支撑,防治漏浆现象发生。
2.钢筋工程的关键技术措施
2.1 基本要求。钢筋进场时,应按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钢筋的实际加工过程我们可以允许一定的误差,但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为了保证其质量的标准,我们应加强对其进行检验的步骤,具体做法应该是边加工边检验。每一个环节都要把好关。安装钢筋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根据不同的品质、不同级别、不同数量规格等方面科学合理严格按照既定的顺序进行。
2.2 钢筋接头位置及要求。梁底部钢筋接头应设在支座处,上部钢筋接头应设在跨中1/3 范围内,且同一断面钢筋接头根数不得超过总根数的50%(焊接)或25%(绑扎搭接),接头位置应错开45d(d为钢筋直径);墙、柱竖向钢筋接头应设在每层楼板面处,接头位置应错开50d;板底筋接头应设在支座处,负钢筋接头应设在跨中1/3范围内,其它短钢筋则按设计长度配料制作不设接头。
2.3 施工缝处钢筋处理。正常情况下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楼面我们不要求留出施工缝,但是现实情况总是复杂的、多变的,总有一些特殊状况的发生,要求留出一定的施工缝。这时我们应在保证其抗剪能力的基础之上,有限度的留出。在实施插筋工作时其具体的数量和长度要经过慎重的讨论后再进行。
3.混凝土工程的关键技术措施
3.1 基本要求。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法。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外加剂应符合相应规范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按照要求随机抽取制作,并做好养护;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3.2 输送管道的敷设及混凝土的布料。泵送混凝土的垂直输送管道采用在楼层钢筋混凝土边梁上预埋铁件,然后用角铁焊接固定输送管。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管道铺设问题上,需要我们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要避免输送管出现安全隐患,正确做法是要把输送管由事先布置好的支架和轨道上支撑。而不能直接将其放在钢筋网上。这样很可能由于重力过大而导致钢筋网破裂。在浇筑工作的时候要采用独立的混凝土布料杆。其方向应与泵送的反方向。
3.3 混凝土的浇筑。每层结构混凝土分二次浇筑,第一次浇筑柱,第二次浇筑梁、板。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2 米,否则应用串筒、溜槽,以保证混凝土不致发生离析现象。柱浇筑高度大于3.0m 的,在1.8- 2.0m 高处一侧或两侧模板开设门子板,混凝土从门子板处的斜槽或平台灌入柱模内,采用高频振捣棒从顶部插入振捣,按300- 500mm厚分层浇筑。
4.施工后的质量验收
4.1 混凝土外观质量及尺寸偏差的检验。对混凝土外观质量及尺寸偏差进行检查、记录。必须做好:外观检查项目: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裂缝、连接部位、外形、外表等。尺寸偏差项目:轴线位置、垂直度、标高、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预埋件及预埋孔洞的位置和尺寸、电梯井井筒长及宽对定位中心线和井筒全高垂直度等。
4.2 混凝土结构实体检验。混凝土结构实体检验是在混凝土分项工程验收合格后,项目技术负责人要织对涉及安全的柱、墙、梁、板等重要混凝土构件进行重新验证性检查。包括:结构实体检验所用的同条件养护试压件的制作过程、制作地点、留置方式、留置数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作人员只有学习并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才能解决实际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实际施工的操作时要严格按照建筑规范的要求,同时要求所有的施工人员掌握纯熟的技术。对于我们每一个建筑施工人员来说,都要将住户居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要保障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问题十分复杂,同时也具有独特性,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我们要求建筑工作人员理解并掌握各方面( 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 的关键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施工,同时要在施工过程中认真严格的检查, 保证房屋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确保我国的建筑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代启俊. 探讨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4(01)
[2]廖雄群.浅析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21)
[3]李晶.浅析现浇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16)
[4]陈连荣,徐燕燕.试论建筑主体工程现浇混凝土工艺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
[5]王东.房屋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浅议[J].中华民居,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