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超高度近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及影响因素

2015-10-21郭春雷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郭春雷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超高度近视眼底并发症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的表现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来我医院就诊的67例(134只眼)超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眼底FFA检查及眼科验光、眼轴长度测定,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34只眼中110只眼出现相关并发症,其中随屈光度数增加,眼底并发症的发生率亦发生改变;随眼轴长度的增加,眼底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程度加重。结论:超高度近视眼底并发症较一般近视眼底并发症发生率高、程度重且与屈光度数、眼轴长度有关。

【关键词】 超高度近视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相关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72-01

超高度近视一般指近视度数>-10.0度的近视眼患者。目前我国近视眼患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这也同时使其中超高度近视眼患者的发病率上升,而超高度近视眼患者因其特殊的病理生理改变,如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等诸多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视力恢复效果差。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超高度近视眼患者67例,进行眼科专科检查,讨论其并发症的发生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此类患者的预防治疗等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超高度近视眼患者67例(134只眼),男46例,女21例;年龄18~67岁。所有患者被告知检查目的,并获得受检者及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定知情同意书。入选标准:①经检影验光、电脑验光、插片等综合验光检查,明确近视屈光度数均≥-10度;②行心电图、血压、血糖等检查排除不可行FFA检查的患者;③排除因角膜疾患、白内障、严重玻璃体浑浊及有眼外伤、眼科手术史等眼科疾患等影响检查的患者。因视网膜脱离患者有特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本组病例暂未收入。

1.2 研究方法:①所有患者均行视力、裂隙灯、角膜染色、散瞳眼底检查、三面镜眼底检查。散瞳前常规测眼压。②进行眼科综合验光:均有一名经验丰富的专业验光师检查,进行眼科医学综合验光,明确其屈光度数及最佳矫正视力。③使用ODM-2100S型A/B超机进行眼球轴长的测定,每人均测量5次,取其平均值。由1名专业检查技师操作完成。④由1名经验丰富的专业技师进行FFA检查,使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机,检查前常规散瞳。先拍摄眼底彩照及无赤光眼底照相,行FFA检查时按顺序拍摄全部眼底视野。

1.3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数描述,发生率与分布的比较用X【sup】2【/sup】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分析在SPSS13.0软件中完成。

2 结果

不同屈光度数及最佳矫正视力时眼底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9.41%、83.33%、87.5%,经统计学检验(X【sup】2【/sup】10.4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眼球轴长增长,眼底病的发生率分别为76.19%、82.76%、88.24%,经统计学检验(X【sup】2【/sup】18.36,P<0.05),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眼底FFA检查显示眼底各并发症的特点:①近视弧斑:出现率82.3%。彩照见透见粗大的脉络膜大血管,FFA表現为造影早期低荧光,均分布在视乳头颞侧,宽窄不一,晚期无荧光素渗漏,无组织着染。②漆裂纹:出现率51.49%。黄斑区多见,呈不规则线状、条索状高荧光,无明显荧光素渗漏,晚期有组织染色及较强荧光,8例合并黄斑出血,FFA早期即有边界清楚的荧光遮蔽。③Fuchs斑:出现率46.27%。彩照见类圆形或形状不规则的暗斑,色灰暗,FFA示有高荧光渗漏灶。有出血者早期出血灶呈荧光遮蔽。④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出现率33.58%。早期即有斑块状荧光充盈,随时间延长而增强,范围扩大,渗漏。晚期呈强荧光状态。⑤萎缩样黄斑病变:出现率38.06%。早期即见不规则块状荧光,范围较大者可透见萎缩的脉络膜血管,晚期组织着染呈高荧光。⑥周边视网膜病变:出现率56.72%。彩照可见格子样变性、铺路石样变性、局部或弥漫性色素变性。FFA示有晚期荧光素渗漏,组织着染。

3讨 论

超高度近视目前越来越受到眼科医学界的关注,对其的治疗如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透明晶状体摘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等眼内屈光手术均给这类患者带来希望,但如果不注意到这类患者眼底并发症的危害,手术后的效果将大大折扣。因此,对这类疾病相关生理病理的研究,特别是眼底视网膜疾患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有助于手术的预后判断、手术方案的设计,而且对手术后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为进行性损害,由眼球后段逐渐伸长所致,累及视网膜、脉络膜,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眼底出血、玻璃体液化混浊及后脱离、视网膜裂孔、脱离等。而这些病理变化都是退行性的,以局部组织的萎缩为其特点,并无炎性变化存在,高度近视所致的眼底退行性病变,若累及黄斑区,可造成视功能严重损害【sup】【/sup】。而FFA检查是发现这些病变的较好的检查手段,我们亦通过本组病例的研究,知道超高度近视眼底并发症的发生率要远大于普通近视的发病率,且并发症程度严重,极易出现各种严重后果【sup】【/sup】。结合ICG、OCT等检查,可对超高度近视眼底病变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指导临床。如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术前FFA检查检查可显示视网膜周边部变性的程度,提示视网膜脱离的可能性【sup】【/sup】。光动力疗法、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Avastin或Lucentis)或者视网膜手术等治疗超高度近视眼并发症亦可参考FFA检查结果。

参考文献

[1]孙长文,王勤美,薛安全,等.超高度近视眼屈光力与眼轴相关性的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07,15(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