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外阅读为语文高效课堂奠基

2015-10-21王秀玲

素质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课外课外阅读习惯

王秀玲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展,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宽广、更全面,教师应培养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课外阅读习惯,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坚持课外阅读,从而使课外阅读服务于课堂教学,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作为语文教师,在当今极力打造高效语文课堂中,我们如何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为高效课堂做准备,让课外阅读成为高效课堂的基石,使其成果成为高效课堂的一翼呢?

一、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自主阅读。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一是课堂教学启趣。课堂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是注重抛砖引玉,激发学生追求掌握求知识的欲望,就是要着眼于课内向课外延伸。在学习课文时,有意识地拓展视野,从背景、作者等相关方面入手,使学生学完课文有“意犹未尽”之感,产生课外阅读的愿望。如在教学《武松打虎》时,布置学生阅读《水浒传》中与课文相关的章节,使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自觉地对课外读物产生深厚的兴趣。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介绍沈玉溪的作品《狼王梦》,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自觉在课外阅读。

二是利用榜样引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今中外文学大师无一不是博览群书的。经常向学生讲解名人读书故事,培养学生的理想,就可以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对班级中课外阅读出色的、写作好的或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并让学生介绍经验,激发其他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是听故事激趣。学生掌握知识后,特别在课外了解到新鲜事情后,总想在同学们面前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定期举办故事会,让学生讲故事,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断拓宽视野,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是开展活动提趣。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比如“词语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读擂台赛”等。在板报中,设“采蜜集”、“知识角”等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妙词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和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二、创设学生阅读条件,促进学生阅读。

有的学生喜欢阅读,可由于阅读的书籍资料有限,所以阅读的兴趣不浓。为此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的优势,让学生积极借阅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并与家长联系,动员家长多为学生买一些适合学生读又受学生喜欢的读物。同时在班级办图书角,号召同学们主动为班级图书角捐献图书,成立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制定严格的借阅制度。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条件,使学生能随时、随地地读到他们喜爱的文学类、科技类以及一切有益的读物。这样,孩子们既有书读,又有了读书的氛围和欲望,读后又能在课堂中得以展示,如此循环,让课外阅读成为语文高效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语文教学得以升华。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其读有所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閱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提高课外阅读效益的前提和关键。

1、引导学生把课内知识用到课外。在指导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有意识地提示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进行课外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就培养起来了。

2.指导读书方法。

首先,制定读书计划,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并长期坚持下去。另外,告诉学生,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有趣的书籍。

其次,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读书要用不同的读书方法,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阅读的书籍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最后,领悟读书要求。要“眼到、心到、手到”;要不懂就问,善于思考;

要和“说话”、“作文”紧密结合。

四、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坚持终生阅读。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序》中指出:“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的。因此课外阅读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用在课外阅读中能够使学生“积蓄丰厚”。

(一)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阅主要情节,不能只问谁是好人或坏人。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是学生阅读必不可少的一个好习惯。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精彩的段落,可以摘录在本上,自订报刊、杂志,随着年级的增高,能用自己的知识去审视、评判,就可写读书笔记。

(二)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思考,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要注意分析。

总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艰巨的过程,这其中既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更需要学生不懈努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纳入到正常的语文教学课堂之中,帮助学生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交给他们阅读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那样也会为语文高效课堂添彩,丰富学生知识,提高能力,为学生的终生阅读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课外课外阅读习惯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上课好习惯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