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技术
2015-10-21王炜
王炜
【摘要】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化工程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好坏是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合理应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能使苗木成活率有效提高,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在完整实现园林绿化工程的各项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術
前言:
现阶段的园林绿化内涵已经逐渐扩大,传统的园林绿化工程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园林工程建设的需要。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目前普遍存在着只重视量的增加,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的管理。园林工程的建设既要体现设计的艺术性、科学性,又要因地制宜,在施工中要严把质量关,充分体现园林设计理念,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
1、园林绿化工程的概念
园林工程包括园路、水景、假山、绿化栽植、造地型、给排水等多项内容,无论是哪一项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必须着眼于项目完工后的景观效果,力争营造出良好的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是园林工程建设中的主体部分,其具有生态、审美、游憩三大效益,并且能够调节人类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起着悦目怡人的作用。绿化工程主要包括栽植和管理养护两项程。
2、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
2.1指导思想的艺术性
园林绿化工程在景观、小品、古典建筑、植物配置等方面更讲究艺术性,其环境景观的效果要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工程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发挥去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及其意境。如假山的堆叠、绿化配植、多种植物配置、驳岸处理、微地形处理等等,同一张设计图,在不同的工地上,根据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技能、实际经验不同,其施工出来的艺术效果、气势和品位档次就完全不同,感觉也就完全不同,这就给现场的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其专业上的深层次要求以及对于园林艺术美的特殊要求。
2.2建设目标的生态型
由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发展不协调,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双重挑战,直接威胁到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改善自然生态和生存环境,已经成为了一项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急迫任务。在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已成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关注的焦点。
2.3.实施对象的特殊性
园林绿化工程的大部分实施对象都是具有生命的活体。通过各种乔灌木、花卉、草皮的栽植与配置、地被植物,充分利用各种苗木的生态功能、形态特征及季相变化,来实现净化空气、吸烟滞尘、隔音杀菌、调节温度,营造观光休闲及美化环境的功能,是园林绿化工程区别于其它市政工程的显著特征。它是源于林业及其他种植业而又区别于林业及其他种植业的特殊行业。
3、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技术
3.1测定土质和改良土壤
在具体的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探测园林区内土壤的质量,只有测定好土壤的质量,才能根据具体的土质选择适合的苗木花卉等。土质的测定项目包括土壤的酸碱值、Ec值和土壤中含有的有机质含量。符合绿化规定的土壤在酸碱值要小于83,Ec值在哦0.12到0.5mms/cm之间,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每千克土壤至少要达到10克的有机质。如果土壤的测定值达到规定之后,就可以直接进行绿地的细平,如果测定的值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则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在改良土壤时,可以采用草木灰、泥炭土以及腐熟的有机肥等改善土壤的性质。
3.2苗木的种植
苗木的种植工程中,进行土壤的处理时,要保证绿化种植的土壤深度,乔木的土壤深度要在60到100厘米之间,普通灌木的土壤深度要在50到70厘米之间,草坪的铺被深度要在20到30厘米之间。同时,对于乔木的种植,还要在乔木的底部添加有机肥料,种植时,上铺的土壤层厚度不低于5厘米,草坪等地被植物的栽植也要施肥,同时还要进行翻耕,翻耕的土壤深度要保证在25到30厘米之间。在苗木的运输过程中,对于提运土苗木,在土球下部要用绳子绑扎,防止土球破碎。带土球的苗木尽量保持苗木的直立。对于自由曲线和块状的乔木和灌木来说,在种植时要注意定点防线。苗木种植前的挖穴,要以苗木种植前的灰点为中心,从中心向四周挖坑,土坑的深度要比土球的高度高出10到20厘米。土坑的形状是圆形。
3.3苗木的栽植
在苗木的栽植过程中,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苗木栽植前要对苗木进行修剪,对于植篱的灌木不用过多的修建,对于花灌和生长速度比较慢的苗木需要对苗木的树枝进行疏枝和短截,把枯病枝和过密的枝要清除掉。苗木根系部分的修改主要是把病根和病虫跟、劈裂根等剪掉。二是在苗木的栽植完成以后,要对苗木进行支撑绑扎,尤其是乔木,对于树冠比较大的乔木,可以采用钢丝吊装的方式进行支撑绑扎,通过钢丝和绳子把大树固定好,当然在大树绑扎的地方要垫上软物质,以防钢丝绳子伤了树干,从而保证树干的正直。
4、园林绿化施工技术要点
4.1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化园林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大自然是一个各物种之间互相影响紧密联系的大循环生态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有助于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几千年形成的原生地貌是多样物种最适合的生态环境,所以尽量较少破坏原生地貌,以此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4.2节约资源
园林绿化工程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节约水资源的工作就是非常重要的。园林绿化工程中,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在保证绿化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节约土地资源,可以在一切可能的地方进行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
4.3保证绿化所用物种的成活率
作为园林绿化工程中重要的绿化元素,例如各种树木,草等其他绿化物种,要保证其成活率。这样不仅会减少施工人员的工作量,避免重复,还会降低工程造价,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5、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在园林绿化的工程施工当中,其施工的严谨性和技术型都低于其他类型的施工,导致园林绿化的施工水平普遍比较低,导致园林绿化的返工率较高,施工的进度也比较慢,苗木的成活率偏低等。另外,在园林绿化的护理方面,相应的护理措施也不到位、在苗木栽植前,没有进行土壤成分的测定等。要保证园林绿化得到预期的目标,就要保证园林绿化的施工质量,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保证园林绿化工程达到它本身所具有的效果。
6、结束语
园林绿化施工的技术研究是全行业面临的共同课题和发展目标,需要所有园林绿化从业人员共同实践和探索,才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前进而日益完善。当务之急是我们应普及科学绿化的新观念,建立和谐的生态园林意识,激发人们对环境自然美的认识和向往,改变现在城市园林绿化施工建设过于追求气派和攀比的现状,在新技术的引领下,大力塑造健康、自然和舒适的城市绿色空间。
参考文献:
[1]钱丽贞.园林绿化施工技术浅谈[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
[2]杨雪峰.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学之友,2010(12)